刘恒全 严思源
[摘 要]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立足当地优秀的项羽文化资源,开发了“项羽文化寻踪”校本课程。该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以有关项羽的文学作品、戏剧影视作品和历史遗迹等为课程内容,包括“《史记·项羽本纪》品读”等七大学习专题。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项羽文化读本》《项羽文化课时教案》并实施了科学的校本课程教学和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发与实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项羽文化;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是一所民办初级中学,自2013年建校以来,积极打造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共开设了科学、艺术、语言与文学、数学、技术运用、体育与健康、人文与社会、综合活动八大类选修课程。2016年,学校获评“江苏省初中课程建设特色学校”。2017年,学校“基于初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成果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二等奖。
自2016年起,学校以宿迁市优秀的项羽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收集整理有关项羽的文学作品、戏剧影视作品等素材,积极开发“项羽文化寻踪”校本课程。学校希望借助“项羽文化寻踪”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项羽文化的知识,理解项羽文化的内涵,感受项羽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项羽文化的智慧,掌握研究传统文化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一、指向核心素养,设置课程目标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念。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而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所以课程目标的设置必须精准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因此,学校首先确定了“项羽文化寻踪”校本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传承项羽文化,弘扬宿迁优秀地方文化。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具体的课程目标:一是了解项羽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表现形式,能将项羽文化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二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成项羽文化的基本概念,了解项羽文化产生并发展的过程;三是经历项羽文化的探究过程,初步掌握研究传统文化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四是感受项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提高对项羽文化的兴趣,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增进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依托项羽文化资源,确定课程内容
基于充分体现项羽文化特点、精确指向核心素养提升、充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选择标准,学校对项羽文化资源进行了梳理和整合,确定了有关项羽文化的文学作品、戏剧影视作品和历史遗迹等方面的课程内容。
1.文学作品
有关项羽的文学作品以《史记·项羽本纪》为源头,还包括有关项羽的成语、楹联、古诗词、民间传说等文学样式。
(1)《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详细地记载了项羽光荣而又悲壮的一生,无论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刻画、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叙述,还是壮阔而细致的场面描写,都堪称中国史传文学的典范。但由于《史记·项羽本纪》是文言文,且篇幅较长,初中生阅读起来稍有困难,所以学校从中节选了“少年言志、吴中起兵、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等经典片段作为课程内容。
(2)成语
在长久的流传过程中,很多有关项羽的故事逐渐被人们凝练浓缩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成语。学校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成语作为课程内容,如表现项羽英雄气概的成语——万人之敌、取而代之、力能扛鼎、破釜沉舟、拔山盖世等;批评项羽所犯错误及性格弱点的成语——不足与谋、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妒贤嫉能等;表现项羽悲剧结局的成语——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等。
(3)楹联
楹联,亦称对联,讲究平仄协调、对仗工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各地的项王庙和项羽祠堂里保留着很多以项羽故事为题材的楹联,这些楹联构思精巧、语言凝练、内涵深刻,是学生学用语言文字的典范。
(4)古诗词
豪迈而悲壮的人生经历、矛盾交织的性格特点,使项羽成为了诗词歌赋经常吟咏的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历朝历代仅咏项羽的古诗就超过了150首。最具代表性的有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等。这些古诗词,有对项羽史实的客观叙述,有对项羽兵败自刎的悲剧结局的理性思考,也有借项羽事件抒发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朝政的指点。这些古诗词语言精炼、意蕴深厚,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习这些古诗词,可以使学生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感染熏陶,提高审美情趣,提升核心素养。
(5)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是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史记·项羽本纪》已经完成了对项羽故事的定型,而这些项羽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劳动人民加以改编和再创造,形成了许多项羽民间传说。比如,项羽与浦口的历史传说(已被列入江苏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羽传说(已被列入江苏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垓下民间传说(已被列入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通过学习这些关于项羽的民间传说,学生能更具体地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作能力,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戏剧影视作品
项羽故事在后世传播的过程中,被后人广泛地应用到各种戏剧中。在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中,几乎都有项羽的身影,其中广为流传、影响较大、最为经典的当属京剧《霸王别姬》。而后,项羽故事也被引入电视剧和电影的创作中。国内拍摄了许多以项羽故事为题材的影视剧,如《楚河汉界》《西楚霸王》《楚汉骄雄》《鸿门宴》《秦时明月》等。这些优秀的戏剧影视作品使项羽的形象更加立体,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凸显。教师可以从中选择经典片段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项羽,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阔文化视野,提高藝术品位,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历史遗迹
在项羽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非常多的与项羽有关的历史遗迹。比如,浙江湖州的“项王城”“项王庙”,河北巨鹿的“巨鹿之战遗址”,江苏徐州的“戏马台”,陕西临潼的“鸿门宴遗址”,安徽灵璧的“垓下古战场遗址”,安徽和县乌江镇为纪念项羽而建的“项王祠”,山东东平县埋葬项羽头颅的“霸王墓”等。而宿迁市则拥有得天独厚的“项羽遗迹”——项王故里。学校组织学生对项王故里等历史遗迹进行实地探访,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项羽,深化对项羽形象的认识,升华对项羽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学生也能从中领略家乡历史遗迹的风采,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构建课程体系,开展课程教学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从理论构想走向实践探索的过程。学校依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构建了具体的课程体系,编写了相应的教案并开展了课程教学。
1.课程体系
“项羽文化寻踪”校本课程共有七个学习专题,具体内容及课时安排如表1所示。
2.教学案例举隅
在此,以有关“项羽成语”的教学活动为例进行说明。教学目标是了解有关项羽成语的意思,熟悉相关典故,提高正确熟练地运用相关成语的能力。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新课
课前,教师说:“项羽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成语典故,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有关项羽的成语。但是我们今天的学习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呢?请同学们看屏幕,进行成语缺字填空。”教师在屏幕上呈现如下成语:(成)竹在胸、(语)重心长、地(大)物博、火(冒)三丈和化(险)为夷。
(2)“项羽成语”大冒险
第一关:比比看。各组选派代表用幻灯片文件汇报本组搜集到的有关项羽的成语。
第二关:分分类。教师将各组搜集到的成语汇总,然后引导各组对这些成语进行分类(提示:可以按照项羽活动的时间顺序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感情色彩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项羽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类)。
第三关:对对碰。教师用课件呈现成语的意思,让各组依次限时说出相应的成语。如果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未回答出来,则由下一组回答,以此类推。
第四关:来找茬。教师用课件呈现有错别字的成语,让各组依次限时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第五关:大挑战——我演你猜。各组依次选派两名成员,其中一名成员随机抽取“我演你猜”成语卡,然后在规定时间内用肢体语言表演成语,另一名成员则根据其表演来猜测这个成语。
第六关:记得牢。即背诵校本教材《项羽文化读本》中的“成语千字文·项羽”。
(3)“项羽成语”我会用
一是成语误用辨析。教师用课件呈现使用“项羽成语”的句子,让各组找出其中误用成语的句子并进行辨析。
二是成语写话。给各组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用有关项羽的成语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然后组内交流点评,并推荐一篇在全班交流点评。
(4)课后活动
教师先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项羽成语”记在自己的学习积累本上,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练笔活动——以“我最喜欢的项羽成语”为题写一篇作文。
四、制定综合评价表,实施课程评价
“项羽文化寻踪”校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原则,以校本课程特点为依据,摒弃传统的试卷检测,以综合评价表为主要呈现方式,具体见表2。
在课程实施的一个周期(一般是一个学期)结束后,教師将印制好的学生学业评价表发放到各个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同伴、任课教师和家长)的手中,邀请各评价主体依据学生具体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根据各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给出综合评价,并把评价表反馈给学生。
五、实践反思
学校自2016年9月实施“项羽文化寻踪”校本课程以来,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学校努力进行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引导学生积累了项羽文化领域的丰富知识和成果,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项羽文化、家乡文化的魅力,更促进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但是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待提高、课程实施有待深入推进、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仍需完善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