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宝江
一、芬兰教育的主要特征
芬蘭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层级管理体系。教育和文化部负责教育政策、立法框架、国家教育资助;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国家核心课程和资格要求,为学习者服务,为教育需求预测,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支持服务,支持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支持改革发展与国际化交流。中央发挥引导作用,负责教育优先事项、最小时间分配、国家核心课程、国家补贴规模;地方决定具体事务,如教育优先事项、本地课程、补助金的分配、班级规模、招募、教师评估、质量保证等。
芬兰教育有多方参与,在合作中不断发展。参与者包括国家当局、地方当局、教师联合会、社会伙伴(如工会和雇主组织)、家长、中小学生、研究机构、各类利益相关者等,所有教育改革都是在合作中发展起来的。芬兰鼓励家长和学生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所有文件包括草稿都可以在线发表评论意见,所有评论都会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
学校课程采取多学科学习模块的方式。核心课程作为新元素,每年最少实施一个综合多学科学习模块(不设上限);学习模块将整合各学科的技能和知识,教师们一起工作,学生们参与规划。学习模块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乐趣,鼓励探究与现象学习,引领学生关注真实世界,重视探究、真实性和整体视角,尝试理解和解释现象;学习不受课堂时间或教学大纲的限制。
教育质量依靠信息和资金的引导与支持。教育提供者负责实际教学安排并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以立法和国家核心课程中规定的目标为指导。教育质量测评系统依赖于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的熟练程度,同时教育提供者也要进行自我评价并参与外部评价。
与很多其他国家相比,芬兰教育还有许多其他突出的特点。包括作为主导价值的平等,受教育机会平等,免费教育(教育系统几乎全部由政府资助),很少有私立学校,以国家核心课程作为所有学校的共同基础,每个基础教育学校都有对学习和出勤服务的支持,有指导文化,有支持性管理和地方决策,以全国抽样评估代替对学校的检查(这种检查在20世纪90年代被废除),编写教科书和其他学习材料无需经政府批准,教师素质很高并受人尊敬,无国家级规模的测试,但有基于样本的国家学习成果评估测试(如普通高中教育结束时的考试)。
二、理性看待芬兰的PISA成绩
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举办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已经成为衡量各国政府教育质量与实力的“晴雨表”。在PISA2000评估中,芬兰学生阅读、数学、科学三项素养的测评成绩依次是546、536和538分,远超OECD的平均水平(500分),分别排名第一、第四和第三,这一突出表现受到全世界的瞩目。特别是芬兰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小,并有相当高比例的学生都能达到较高的学业水平。
芬兰教育以“较少的在校时间、很少的家庭作业以及几乎没有标准化考试”著称,基于现象的学习与跨学科教学在芬兰学校中方兴未艾,这种多学科融合、系统地培养学生横贯能力的学习方式受到学生喜爱。芬兰高质量的教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到芬兰“取经”的各国考察队伍络绎不绝。
在近两届的PISA测评中,亚洲国家表现强势,芬兰的排名有所下降。尤其是在阅读方面,芬兰男生的整体表现比女生差很多,令芬兰的教育专家们非常担忧。但是畅销书《芬兰教育现场——33个简单策略营造愉悦的课堂》的作者蒂莫西·D·沃尔克却认为,芬兰教育工作者似乎并不担心PISA分数的下降。除了三年一次公布PISA结果期间,其他时间里很少有人讨论这件事。芬兰学生的成功表现似乎归因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这些因素与综合教育学、学生自身的兴趣和休闲活动、教育体系的结构、教师教育、学校实践以及芬兰文化有关。芬兰人不会轻易被别人“带节奏”,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定力。
在PISA2009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第一次参加测评的中国上海学生在阅读、科学和数学三项均居榜首,并在PISA2012中蝉联三大榜单冠军。但在PISA2015中,由4省份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B-S-J-G,China)总分退居第十,而芬兰总分排名第五。PISA2015报告中有一个特别指标叫作“教育公平指数”(Social equity),还有对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两项特殊的测试,结果显示芬兰学生的表现依然不俗。以PISA2015为例,经合组织成员国学校间绩效差异占总绩效的比例平均为30%,而芬兰只有8%,从投入与产出比的角度看,芬兰仍然领先。
芬兰PISA成绩相对突出背后的可能原因较为多元,如基于公平原则的芬兰综合学校制度,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辅导、补习教学,高质量的大学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的高吸引力,课程柔性与教学自由,PISA考试与芬兰国家核心课程的良好匹配,国家扫盲、数学和科学发展计划,运行良好的免费图书馆网络,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芬兰人均阅读量居世界首位,也是图书馆利用率最高的国家,芬兰教育的成功与社会和家庭的阅读氛围有很大关系。
三、关于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
自1968年以来,芬兰教育政策的一个关键目标是所有公民享有平等机会接受高质量教育,不分年龄、住所、经济状况、性别或母语。芬兰宪法规定,人人有权免费接受基础教育;当局保证人人有平等机会根据自身能力和特殊需要接受相应的教育服务,并不因经济困难而阻碍自我发展。芬兰政府重视境内各区域所有学生的受教育权平等,包括移民子女。
芬兰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学年教学时间短、专注于学习而非测试、没有排名、注重学习资源支持、非选拔性等。政府提供了堪称“大包圆”的教育福利政策作为教育保障,使家庭没有后顾之忧。其中包括为功课落后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使有智力障碍的特殊学生也能在公立学校里与同龄人一起上学,并有专职特殊教育教师全程陪伴,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整个社会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更少有学业竞相“抢跑”的现象。政府对学校整体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奖优罚劣、树立模范典型,而是为了及时对薄弱学校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以防止学生掉队。考核评估的结果只有地方市政当局的教育局长一人掌握,不会对外公开相关信息,否则将被视为违法。
但即便如此,也難以完全避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差距的客观存在。芬兰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根据芬兰法律,各企业的纳税金由其所属地的地方政府支配。在企业数量多且经营效益较好的区域,当地中小学校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办学经费明显更多。芬兰的中小学校还会经常收到各种社会资金的捐助,其中杰出商界校友反哺母校的经费额度相当可观。国家教育均衡政策之外的这些“地方性福利”是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差距加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芬兰高中教育改革
在芬兰,完成9年基础教育的学生中有略超过一半的人将继续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国家考试,选择进入综合性学术型大学或应用科学大学继续学习。任何持有基础教育证书或完成相应教学大纲学习任务的人都可以申请普通高中教育,学生可以在一所白天上课的普通高中、成人高中、民办高中或通过远程教育来完成学业。
普通高中以不指定年级的课程为基础,包括必修、进阶和应用三个级别,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课并安排学习进度。普通高中教学大纲包括三年的学习内容,至少有75门课程(平均每门38小时),成人普通高中至少有44门课程(平均每门28小时)。普通高中教育是免费的,但是某些科目和入学考试可能会收取费用;教科书和教材不免费,但全日制普通高中生可获得相应资助。
提供普通高中教育或开办高中学校须经教育和文化部批准,办学许可证可以授予地方当局、联合市政当局、注册协会或基金会。国家和地方当局参与支付运营成本,以一定的计算方式将资金分配到每个学生。普通高中生还可以专攻某些领域,如音乐、科学、工艺美术、体育、外语等。
芬兰政府发布了《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方案(2017-2021)》,并于2019年生效实施。改革的目标在于:加强普通高中作为传授一般知识和能力并提供继续学习资格的教育形式的吸引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成果;加强从零散的研究和零散的信息到更丰富的能力、技能和对更大实体的管理的结合;提高学生福利;促进和加快高等教育转型。
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还将在以下多个方面产生重大转变。一是用学分代替课程,如完成普通高中教育要获得150学分(一门当前课程=2个学分),完成成人高中教育要获得90学分。二是加强跨学科研究,学校将比以往更自由、更广泛地提供跨学科学习模块。三是加强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普通高中与高等教育机构联合安排相关学习或活动。四是更加注重国际化,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有机会获得国际经验。五是入学考试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多次重考。六是加强个别化的教育与支持,如普通高中学生有权根据个人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和其他支持;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所有学生都能有个人学习计划;除了小组学习指导外,如果学生愿意,可以接受更多关于普通高中教育和进修的定期个人学习指导。七是在其他地方获得的能力将得到承认,改进确定和承认学生在普通高中学习之前或在其他地方所获能力的做法。八是辅导往届学生。普通高中将为往届学生提供指导,还将为那些已停止学业的人和没有继续学习的毕业生提供指导。九是对欺凌行为零容忍,进一步具体说明教育提供者干预欺凌行为的义务。新法案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受到保护,免受一切欺凌、暴力、骚扰和种族歧视的侵害。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