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综合评价改革路径探索

2019-12-31 06:13江兴玲杨勇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共同体大数据

江兴玲 杨勇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极大地推动着教育的深度变革。为深入推进大数据时代下区域教育综合评价改革,促进区域教育的发展,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在进一步扩大教育大数据应用广度与深度的基础上,依据区域发展实际构建了基于BCPD发展原则的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教师专业持续成长、学校优化创新发展、家校互联互动机制、外部资源统协整合“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迎江“评价改革共同體”模式,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评价;评价改革;BCPD发展原则;共同体

一、引言

自2011年美国著名的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发布《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报告以来,“大数据”便成为近年来对人类思维和社会各领域冲击最为强烈的一个“热词”[1]。如今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诸领域,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教育领域新的挑战与变革。在基础教育全面推进与深化改革之际,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一直是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教育评价又是其最为关键和首要的“疑难顽症”。因此,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既是培育未来创新型人才的社会发展需要,也是着力革除教育评价历史积弊的时代诉求。那么,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如何“破冰”?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在教育评价改革实践上进行了深入探索,构建了基于BCPD发展原则、“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迎江“评价改革共同体”模式。

二、基于BCPD发展原则的

“评价改革共同体”模式解读

1.BCPD发展原则及指导思想

BCPD发展原则是依据本地区自身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提出的。所谓“BCPD”,指的是均衡(Balanced)、可持续(Continuing)、个性化(Personalized)和基于数据(Data-based)。BCPD发展原则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理论指引,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重点构建以学生、教师、学校、家校、外部资源“五元”协同推进与发展的共同体模式,全面构建当下迎江区域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新环境。

2.“评价改革共同体”模式总体架构

“评价改革共同体”旨在以区域教育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重点构建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教师专业持续成长、学校优化创新发展、家校互联互动机制、外部资源统协整合”为一体并协同发展的改革架构(见图1)。其中,学生、教师、学校、家校、外部资源“五元”实体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三、基于大数据的

“评价改革共同体”模式实践

1.“1+2”多元路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纵观国际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在课改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发展,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学习,还是智力建构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过程;而且随着课改的推进,各国设定了更高的课改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进一步提升本国年轻一代的整体素质[2]。这就使得核心素养成为时下最受关注的培养目标。为真正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迎江区在评价改革上进行了诸多探索,最终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了顶层系统设计,形成了“1+2”多元路径评价体系,在分解与组合中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1)一条主径:学校多元个性评价,夯实素养之基

当代教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从“抽象的人”回归“生成的人”或“现实的社会的个人”[3]。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实立德树人。近些年,迎江区属各中小学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这一宏观发展框架,充分依据自身实际构建了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在品德发展方面,开展网上“道德银行”和“希望树”评比;在学业发展方面,开展网上“循环日记”、网络“经典诵读”;在身心发展方面,开设“大课间”“心理健康网络平台”;在兴趣特长方面,组织“梦想达人秀”“社团才艺展示”“动植物养殖”等活动;在学业任务方面,开设“特殊作业”“十分钟作业进课堂”“美德记录卡”“电子手抄报”等,充分借助微信、QQ等现代网络媒介提高学生的学业兴趣,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辅径一:全区教育质量检测,夯实知识之基

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完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教育新常态下切实提升教育质量、改进质量评价手段的根本。为切实提升区域教育整体质量,迎江区初步建立起一条科学、规范的链式教育质量检测体系,即“教学研究—质量检测—评价反馈—教学改进”。依托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开展对全区不同学段学生学业质量的统一检测与评价。与此同时,平台支持数据分析并生成相应的评估报告,便于教师快速、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业情况,以供今后教学诊断、分析与反思,真正实现了基于大数据的学业质量评价、诊断、反馈与改进,助推学生夯实学科知识基础。

(3)辅径二:全区综合学科检测,夯实能力之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技能学科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边缘化而处于教育的盲区,导致我国中小学生综合技能素养“先天营养不良”。为切实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迎江区探索出了一条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综合学科检测评价途径:将各校网站进行统整,由综合学科检查组将每次检测的样本数据统一上传到公共数据平台进行储存以便分析;后台分析样本数据,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诊断意见,然后发回平台供各校参考。各校依据相关检测结果和建议,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进行弥补和改进,切实提升学校综合学科教学质量,为全区教育质量创造新的增长点。

2.“三名”网络工作室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面对时代的诉求与发展机遇,迎江区构建了“三名”(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网络工作室。“三名”网络工作室以个人单元为基站,辐射区内其他跨校、跨学科教师,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与指导,特别是帮助具有专业发展愿景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与此同时,各单元工作室之间可以结盟,组成更大单元的学科群网络平台。学科群网络平台的创设可以有效地联合学科专家进行在线互动与合作,从形式上打破了现行教师各自封闭的发展空间,从功能上突破了传统的学科壁垒,实现了学科群之间的相互统整。总之,“三名”网络工作室的开发有效构建了网络学习空间,从而让所有教师都能不断积累并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着力解决了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愿景诉求。

3.“2+X”评估促进学校优化创新发展

课程改革实践领域的变革,必定会使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产生新的矛盾与诉求。学校如何从教学管理层面有效实施协调,解决好改革所引发的诸如学校内部组织制度、教学管理变革与创新等问题,是实现自身优化与创新发展的关键。为促进学校实现教育新常态下的创新发展,迎江区于2008年推出了学校办学成效“2+X”评估模式,通过一系列评估指标数据,进一步向学校内涵优化与人文创新发起变革。“2+X”评估涵盖了办学特色、工作进展、师生面貌、办学成果、投诉建议五个方面,“2”是指两项基本评估,即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与展示评估;“X”是指随机评估,由教育教學视导、开学工作检查、迎检督查等组成。“2+X”评估以网络平台为载体,评估数据实现了公开化、透明化,线上、线下广泛参与合作,质性与量化评估有效结合,并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力求实现评估过程的全面与客观。迎江区通过实施“2+X”评估,既有效评估了学校自主办学的绩效成果,又合理评判出学校未来发展的新驱动因素,有力助推了辖区内各学校实现内涵优化与创新发展。

4.“一行一卡”建立家校互联互通机制

根据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家庭和学校可视为青少年成长发展中最重要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场域,两者对青少年个体的健康发展有着独特且相互关联的影响[4]。当下,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一系列复杂的对立矛盾与连锁反应。而“红领巾储蓄银行”“成长记录评价卡”这“一行一卡”,正是合理依托大数据全力构建家校互联互动机制的积极举措。通过“一行一卡”互联互通平台,可以实时再现学生在校信息的线下延伸,便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红领巾储蓄银行”是基于原校讯通平台而新创设的校园网络评价专区,下设美德账户、学业账户、健康账户、招贤账户、减负账户五个电子账户。这五个账户共设20项二级评价指标,进一步强化了数据信息互通的针对性。“成长评价记录卡”则是一款由学校自主研发、以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发展为主旨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产品。它以成长评价记录系统为平台,通过有效利用大数据,实现学生个人信息的在线传输、反馈等功能。学生、家长凭借一张电子卡可以随时登录学校平台终端机,或者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全面而实时地浏览学生在校发展状况。

5.外部资源统整构筑和谐教育环境

当今社会,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趋多元,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由此,统整外部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就成为必然。而社区作为孵化和整合教育资源的平台,承载着传递、运作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用转化的功能,是实现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三者之间联系和沟通的最有效桥梁[5]。美国学者奥森亦提出,学校不应是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它应主动与社区架设各种桥梁,致力于解决社区问题[6]。基于此,迎江区结合区域实际,通过建立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评估教育系列数据,构建了教育行政督导、社区参与合作和学校优化改进的“三位一体”的区域教育资源整合体系(见图2)。在这个体系中,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是关键,教育行政督导与学校优化改进则依据网络平台评估数据分别从上至下适时调控。为确保区域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迎江区还建立了专门的教育督导网站、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网络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区域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与成效。

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包括QQ群、微信群等)的建立,促进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社会等多方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可以利用平台数据打通各方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在线评估、在线监控;对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可以依据网络信息数据作出科学预断与决策,更好地实施区域教育资源质量监控;对于社区而言,可以利用所辖范围内的各种实体资源为学生开展丰富的网络课程和社区活动,并依据平台提供的评估数据进行优化调整;对于学校而言,则可以借助平台联通社区学习资源,及时扩充补给自身的教育资源,实现校内外资源的高效重组。政府、社区、学校“三位一体”,适时统整教育资源,在统整中优化,在优化中显效,为辖区中小学生积极创设和谐、多元的教育环境。

四、结语

21世纪,全面推动大数据发展与应用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大数据时代从数据分类发展到数据转化,由单一结果转向决策预判,为突破现有教育评价改革模式注入了全新思维。时下,大数据正在积极引发现代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与创新。在新课程改革进入全面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大数据将为推动教育评价多元化、更新教育评价思维以及重构教育评价方式等带来新的机遇,并积极助推区域教育综合评价改革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苏令.大数据时代教育改革“靶向治疗”来了[J].辽宁教育,2016(6):5-9.

[2]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

[3]项贤明.论生活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逻辑关系[J].教育研究, 2013(8):4-9.

[4][5]吴爽.“三位一体”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及其实施路径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5):68-72.

[6]魏芳.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与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4(2):81-82.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共同体大数据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