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在阅读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形成阅读经验,更难将经验转化为能力,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与交流。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四大语文核心素养中提出“语言建构与运用”,并将其列为第一大语文核心素养,显示出语言在语文学习中的基础性,旨在帮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内涵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在这四大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居于首位,足以见其重要性。按照字面意义来理解,“建”指的是建立,“构”指构造、组构。语言建构是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建立联系,不断梳理整合的,在探究中掌握规律。语言的运用则是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说出来的是口头语言,写出来的是书面语言,语文就是语言。”曾经关于语文课程名称的歧义中,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追根究底离不开“语言”二字。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之家。”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沟通离不开语言。语言可以帮助学好其他学科,各科的学习也离不开语言。同时,语文课程还具有人文性。语文课程中包含的听说读写,也体现着课程的人文性。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语言”上。
语言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文字也是人类的审美对象,通过成语、古诗词等语言文字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本身就具有文化内涵,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其他三类核心素养的基础。
二、当前高中生在此素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提笔忘字
当前许多高中生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甚至在卷面上出现错别字,原因之一是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脑的兴起使学生逐渐失去执笔写字的习惯与欲望。用手指点击手机屏幕、敲打电脑键盘来选择字词,与自己思考文字的写法比起来更加容易。如果连基本的汉字书写也无法做到,即使写出优美的文章,也会使文章质量大打折扣,在考试中失分。
(二)遣词造句困难
在写作方面,阅读量的缺少造成基础知识和素材匮乏,无法形成自己的“语言库”,更无法从语言数据库中准确搜寻到所需词语,以至于书面表达出现“词穷”的现象。在语言表达方面,对学生的训练较少,不能很快地形成思路,找到合适的语言传达思想,有些学生甚至羞于表达。
(三)阅读不注重整体感知
当代高中生阅读的误区之一是不注重整体感知,直接根据问题寻找答案。例如课堂上教师根据鲁迅的《祝福》提出问题:“杀害祥林嫂的凶手是谁?”很多学生因为文章篇幅过长而不深入阅读思考,直接去文章中寻找答案,认为“凶手”一定是某个人物,于是“鲁四老爷”“柳妈”的答案比比皆是。不仅是在课堂上,课下做阅读题时也是如此,高考卷“現代文阅读”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针对三道选择题,大多数学生拿到卷子后直接看题目和选项,然后去文章中寻找答案,看似提升了做题速度,但会因为没有整体的把握而检索困难。正确的做法是先通读文章,对文章大意和层次结构进行简单的了解,整体把握每段写了哪些内容。第二次阅读时再把握重点,根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句定位,会大幅度提升阅读速度和准确率。
根据以上的阐述可以得知,当前高中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语言学习与训练的重视,夯实这一核心素养。
三、如何夯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
想要改变提笔忘字的情况,最直接的办法是让学生在课上打好基础。首先教师应以身作则,不写错别字,不写错笔顺,教师对学生起着榜样的作用,学生会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其次,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非常重要,课文中的易错字、生僻字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在课上留时间讲解。当前的文言文讲解情况是“言少文多”,教师主要讲解的是文章内容、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对文言知识的讲解比较少。应加强对文言知识的积累、梳理,学习文学常识和语法句法,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做到举一反三,形成言语经验。同时注重课下积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要学会使用工具书积极主动地查阅,并将不会的字词抄写记录下来,反复观察、训练。
(二)重视朗读
我国古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熟读,加强对于朗读的训练,有利于培养语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一些短小的诗歌甚至可以熟读成诵,日本作家外山滋古比在《阅读整理学》中提出α形阅读和β形阅读。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素读”的概念,素读即无解说的大声朗读,从一开始就进行β形阅读,就是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种方式的阅读有利于快速进入真正的阅读,培养学生的人格,但要注意选择有价值的古典文化作品。例如《登高》一诗作为七律之首,在课堂上对此诗进行讲解之前,可以进行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读等朗读方法。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教学也是采取了这种方式,在诵读中体会意蕴。
(三)擴大阅读量
在课内,阅读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教材。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体现了我国璀璨的文化成果,选编的优秀语言作品中有许多优美的字词句段供学生学习。在课内阅读中进行词汇、语言的积累,教师带领学生品味语言运用的精妙,摘抄优美的语言文字。再根据积累和学习到的语言知识进行仿写,以读悟写,如各种修辞和表达方式、引用诗句名言,使写作的内容更加准确生动。
阅读量的加大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发现规律、形成阅读经验。如果没有“读”的基础,很难形成阅读经验。要进行广泛的阅读、不断积累。对作品读得越多,则感受力越强,更容易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当下提倡的“群文阅读”,将有关联的多个文本组合起来阅读,再将内容梳理整合,把“读懂一篇”发展为“读懂一类”。
(四)课堂上鼓励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运用诸多教学方法,如谈话法、合作探究法,这些阅读方法通过师生间的相互问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教师进行提问,学生组织好思维和语言,再用口语来回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答。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下,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小型的辩论,辩题围绕着课文中某一问题进行选择,例如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后可以组织辩论“套子的利与弊”。在辩论开始前将想法记录下来,降低口语表达难度、整理思路,更有条理地分点表述,形成逻辑,还可以降低讲话前的紧张程度。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情境,鼓励表达,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大量实践。
总而言之,想要掌握语言规律、形成言语经验、运用文字交流沟通,首先要从课内阅读入手,重视语言的积累和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1]伍红兵.高中语文读写教学结合现状与对策研究[A].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C].广西: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
[2]曹蕾.“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理论理解与实践反思——兼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6).
[3]陈荣龙.“语言建构与运用”导向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8).
作者简介:刘璐,女,1996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