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功能与多媒体手段应用探索

2019-12-26 09:34赵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4期
关键词:互动性多媒体技术博物馆

赵静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兰州 730050)

众所周知,教育功能是博物馆建设的最初目的,也是政府大力扶持的核心原因。早在19世纪初,人们对于博物馆的定位就是教育场所。博物馆存在的核心价值体现之一就是教育,不断地挖掘博物馆的教育价值。我们发现,在现代的博物馆建设与改建当中,多媒体技术与交互性体验的应用更多的体现出来。在博物馆的展示与陈列的“电化”已经成为现代博物馆的建设与管理者共识。但是,处于这种多媒体应用广泛的趋势下,依然有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无法真正吸引观众的兴趣与信息,很容易造成博物馆大量资源的浪费。

1 博物馆与终身学习

在博物馆展示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并且加强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感,增强观众的乐趣感。一方面,多媒体设备在各种感官上能够给观众较多层次的感受,构建立体化的体验方式。对于博物馆专业性的知识儿童往往缺乏兴趣,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大大增添博物馆的趣味性,吸引儿童从中获取信息。另外对一些博物馆不感兴趣的观众,可能因为多媒体的趣味性参加到博物馆的游览中,收获一定的知识[1]。

以上这些都是多媒体技术下博物馆的优势,但是其中的直观性与互动性是潜在的缺陷。第一,因为多媒体设备的添加,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同时,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观众质量偏低。如果管理人员满足于一时观赏的游客数量增加,却忘记了展馆的实际质量,那么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就变成了领导者的功绩,使他们认为博物馆本身质量发展并不重要,而是依靠多媒体技术吸引观众,就违背了博物馆教育的核心内涵。在现实生活中,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多数观众是因为多媒体技术而进入博物馆参观的,但是回头率极低。另一方面,因为博物馆大量的使用多媒体技术,造成人们将目光聚集在技术展览上,而忽略了博物馆真正的览品,本质上造成了资源与展览时间的浪费。第二,相对而言,多媒体技术对青少年具有更强的吸引力,管理与设计者在过分追求吸引青少年目光的同时,对于成年人的精神追求就会有所忽略,从而违背了博物馆建设的“公平性”原则[2]。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众多,但是阻碍博物馆向着学习性社会以及终生学习之间发展的根源就是民众观念的偏差。因为我国博物馆等公共建设发展时间较短,从博物馆的领导人员到普通民众都认为这是一种展示视觉“奇观”的场所,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好奇心而存在的建筑。从中可以看出,现代民众对于博物馆的消费往往是一次性的,很难形成观赏习惯。

2 构建主义与互动性

博物馆的建设管理者需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管理,观众愿意在博物馆中进行知识的获取,很大一方面是对博物馆的直观性与开放性表示赞同,这一理念符合“构建主义”的概念。在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学习者会以自身为核心,根据上下文进行知识的解读,在进行知识框架的重组、吸收,这种方式下的学习才是有意义与乐趣的。因此,知识的吸收是需要学习者的主动构建,这也是一个自我阐述的机会[3]。

博物馆正是提供一个“构建知识”的平台,其特点在于并不提供唯一的答案,而是给学习者开放与多种可能性的空间,便于学习者的探究与思考。互动性的概念则不仅是技术层次的问题,对于观众而言沟通交流是带给其乐趣的一大方面,这也是双方地位平等的一种体现。观众并非是被动的学习接受者,他们拥有自己的人生阅历与知识技能,强调互动性的同时需要让观众进行首先展出,或者是意识到自身的文化背景,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交流。所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博物馆的原则性提出了个更强的要求,即“知识的构建”与“互动性”。值得注意的是“互动性”的实质在于提供观众自我探究的机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关注不仅能够对展品所代表的信息进行学习、吸收,还能完成对自身主体的认识与升华[4]。

3 多媒体设施的应用

博物馆学者曾经明确地指出在21世纪初,观众转向问题将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最大阻碍。观众转向问题带来的后果绝不是依靠设备的创新能够解决的,更为关键的是管理者需要从中领悟到博物馆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反思的重要性。观众转向问题的严重性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越发凸显,在多媒体的设备应用中逐渐浮现。

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多媒体设备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正如前文所阐述的需要肯定其在博物馆发展中带来的变化,但是其中出现的问题更加值得引起反思。实际上,出现这些缺陷的原因并不是技术上的落后,相反是我国博物馆管理观念与理念研究上的滞后。设计者在多媒体设备安置过程中,忽略了从观众视角考虑问题,而是站在知识传授者与信息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进行考量。致使博物馆中的“互动性”较低,不能给观众带来良好的体验感。例如,多数博物馆内都配备电脑装置,观众可以通过电脑查询获得博物馆的信息与帮助,但是实际使用人数却极少。一方面是因为馆内设备信息更新的不及时,另一方面也是其只能带给观众封闭式的互动感,实质上与静态的卡片、图纸并无区别,信息在浏览上都是封闭的,观众需要被动接受设计者提供的信息。以上这些原因,导致部分博物馆投入大量资金安置的多媒体设备无法发挥真正的意义,甚至会让观众感到累赘。针对这一点,博物馆的管理者需要进行优化,考虑到观众的实际需求,以此更好地引导观众参与到博物馆观赏中[5]。

展品是博物馆展示的核心物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该是带领观众或者是激发观众的兴趣,并且为主动学习的观赏者提供技术平台等。对于这方面的改善,我国可以借鉴国内外管理先进博物馆的经验。比如,南京博物馆利用室内的斜坡讲述了朱元璋如何登上皇位的故事。观众顺着台阶向上,可以发现最顶端是朱元璋的皇位。与众不同的是在斜坡的两边看出了设计人员的细心与创新,一边是主人公的人物介绍,阐述了从平民到皇帝的经历。另一边利用投影技术,将朱元璋登上帝位时身边辅助大臣的形象进行投影,有效地吸引了观赏者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悠久的历史故事生动形象的展示在观众面前,适宜于不同年龄、文化阶层的观众共同欣赏。

在同一博物馆的“地宫陈列”中,博物馆的设计人员独居匠心,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模型技术,构造了一个相同的虚拟地宫场景。一方面给观众带来了现场的体验感,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发观众对古代陵墓建筑的好奇心与兴趣。

多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优势不仅限于实体的展示范围。例如,早在2003年推出的“模拟紫禁城”,能够实现观众在电脑客户端上模拟扮演虚拟角色,以第一视角体验进行游览。其中主要利用了VR 技术,事先将故宫的建筑与文物以3D 建模和贴图的方式进行视觉化的呈现。这项技术的应用既能够保证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的储存,又能给游客带来更加新鲜的游览体验,提供了立体观看感[6]。

放眼国外博物馆的建设则将重心放在了数据库的构建中,美国博物馆正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花费了3年的时间,投资约200 万美元,在官方网站上构建起了“艺术史通展览”。其中主要是对博物馆从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2000年的整个世界艺术史,在每个地区以及时代进行挑选,十项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展品会展出。“艺术史通展览”对于历史研究学者以及爱好者而言,诸如此类的数据库构建是十分有意义的。对于网络数据以及图片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起了一座开放性博物馆,观众只要能够上网就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观看,没有传统博物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另外,这也是对展品历史信息的一种备份,对于展品的保存以及修复等都能提供参考资料,意义深远。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仍有大量潜力等待设计人员进行开发。需要注意博物馆的建设与设计都需要体现“平等、开放、展示”的价值观,以“观众视角”为核心,多媒体技术与电子科技在博物馆管理中的应用正在等着人们继续探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博物馆的结构模式,深化“教育”理念。

猜你喜欢
互动性多媒体技术博物馆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博物馆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玩转表演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物”化的空间
面向提升校友网站互动性的交互界面设计与实现
露天博物馆
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