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丰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安庆 246003)
精细化管理模式,简易地讲,就是高校辅导员把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细分以后,使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更加人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不仅易于学生接受,还能够拉近学生与高校辅导员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提供了保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所要面对的管理内容较繁杂,面广点多,这对于辅导员工作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因此,为了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序,更加科学,也更加合理化,高校辅导员通过实施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标准化原则指的是辅导员的一切工作都严格按照行为准则与规章制度进行,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做到严于律己,认真管理[1]。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衡量辅导员工作精细化的前提条件[2]。同时,标准化原则还能够充分强调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纪律性和有序性,帮助克服工作当中的随意性与无序性。
程序化原则指的是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逻辑性与条理性进行,制定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使各项管理工作相互关联,将管理的思维与模式体现在各项学生工作中[1]。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要一边有计划、有步骤地细化工作内容和形式,一边有内容、有组织地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人本思想是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我们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培养学生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需要彻底转换传统模式的学生管理方式,制定出一套全方位的多面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边需要提高工作的效率,一边更有效地服务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所谓新型师生关系,即和谐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在高校大学生们最宝贵的3~4年大学生时光中,辅导员们陪伴其共同度过,他们之间亦师亦友,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了更好地建立和维护这份新型师生关系,辅导员一方面需要将各年级、各班级的班级建设、党团建设等方方面面以学生为主体去贯彻落实,应用精细化管理原则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中;另一方面,一切以学生为工作重心,全面服务好学生,如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提前做打算。
高校当中有一个特殊群体是高职院校,他们的学生无论从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表现都有别于本科院校,对于高职院校的特殊学生群体,我们需要将精细化管理模式以一种常态化的模式融入他们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并且进行制度上的制定和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立具体制度建设。
(1)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方面,帮助学生养成早自习和晚自习的学习习惯是必须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息能够帮助学生们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丰富学习内容,扩展学习方向。同时,为了更好地规范早晚自习的习惯养成,我们需要相应的点名制度,坚持早晚点名,对于迟到、早退、晚归、不归的学生,要严加惩罚机制,不能姑息纵容。相应的,我们还应建立假日离校制度,节假日出校离校前做好请假登记等手续的办理;开学登记制度,来校报到学籍注册办理等也是必须要履行的行为制度。这些都是能够掌握学生实时情况和动态管理的必要规章制度。
(2)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课堂考勤制度、课堂请假制度、课堂行为纪律、手机袋装化等课堂制度都要严格实行,并且制度上墙。
(3)和学生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制度必须要让学生熟悉了解,如贫困生认定、奖学金制度、各种相关的资助制度等,都需要严格执行。这些相关制度制成以后,我们还要组织学生们共同学习,引导学生自我规范和约束。
制度制定好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执行。为了制度能更规范化更有效地执行,我们需要有各项制度的相关开展阵地,阵地建设需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首先要做好课堂学风建设,在课堂上全面展开点名、考勤、手机袋装化等制度,对违反该制度的学生应给予相关严厉处罚,保证课堂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并且保持与授课教师的实时联系和沟通,全面掌握学生课堂动态、课堂表现,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其次要规范好第二课堂建设,充分利用操场、多媒体报告厅、实验室等实训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最后,建立以学生干部为主导的督查小组,真正将学生带入到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队伍中,引导学生互相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需清楚认识到学生们的活跃性和多样性,针对不同学生需要结合其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细化校园活动,为学生们创造精彩的学习平台,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展示。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开展趣味运动会、音乐会、艺术节,或者是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社会服务等,开展各类球类比赛活动、武术、健美操竞技比赛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3]。精细化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充分提高其管理效能。然而在其实际操作运用该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根据不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应对,深入研究出一套适合该校精细化工作管理模式的应用路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和优化,提升层次和内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应该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在实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渗透精细化管理理念,最大程度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制订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从而让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1.1 教学管理方面
一方面,热爱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转变之前“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的模式,通过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制定管理的目标,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发表意见的权利。例如:根据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活动。
5.1.2 课程管理方面
现阶段,高校在设置课程结构时,必修课所占的比重较多。而对于通识课程(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等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与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对学生展开个性化的规划,从而给予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1.3 在第二课堂方面
高校辅导员应该增加更多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社团和文艺团体活动。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后与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从而让学生了解更多参加文艺活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很多大学生在上完专业课时,一般都是窝在宿舍或者网吧中,其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高校辅导员应该搭建多元化的才艺展示平台,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类学生活动中。
5.1.4 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方面
一些高校学生在即将就业时就会出现紧张的情况,甚至不敢出去工作的情况。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其一,对生涯指导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设计;其二,丰富生涯指导活动。例如:开展职业生涯的座谈会,并聘请专门的人员开展心理辅导和一些就业指导等,从而让高校学生对于就业工作充满信心。其三,高校辅导员应该借助微信平台,与学生展开互动。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心态和想法,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的体系需按照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于该班学生的专业情况、兴趣爱好、就业方向、思想品德、学习状况等具体实际情况,高校辅导员需对其进行详细调查,并做到充分了解,这样能使制定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制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其次,精细化学生管理制度特别着重地展现在“精”和“细”两个方面,所以,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最后,根据制度对学生开展相应管理,以提高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展开管理时,需要对学生展开思想素质的管理,需要对学生展开精细化评价。首先,摒弃过于单一的评价方法。高校辅导员应该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行为、思想品质等方面开展评价,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生活规范、思想态度、主动性、积极性等方面的情况展开精细化评价;其次,在与学生展开有效沟通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为客观的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改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开展管理工作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从而满足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根本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在高校辅导员的有效管理下,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