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守林
摘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新课改越来越被大家所推重,在此大的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也随之受到重视,在一定的程度上,其改革程度标志着新课程改革所处的阶段。因此,学校大力鼓励教师对历史课堂进行高效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历史课堂的内涵、特点、模式以及所具有研究的价值等几大方面进行一一阐述,旨在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高效建设。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建设 互动性 自主性 创新性 适时性
一、建设高中历史活力课堂所具有实质内涵
在现阶段,高中历史的活力课堂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但是所指的活力不外乎是指在历史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来呈现真实的过往情境,例如可以利用投影、幻灯片以及历史影像资料等多媒体,这样就可以非常直观的呈现历史的史实,让历史的课堂将历史重现,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负责引导学生,让其关注历史、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历史规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建设历史活力课堂。
二、高中历史活力课堂所具有的特点
(一)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性
与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不同,自主性的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行进行学习,即根据自身实际特点和能力制定相适应的学习方案和计划,从而进行自主性学习,从而获得历史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行为。学习是学生主体发生作用的行为,需要其主动的去获取,在获得经验以及理解的过程中,主动的去建立知识体系。
(二)师生间的互动性
在历史的课堂中,不单单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这样枯燥的灌输学习效果极差,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在交流中学习历史知识,在互动中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历史活力课堂的最本质的特点和要求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将教师教学体系和学生学习体系间进行互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活力课堂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在教育新体系背景下,历史教学重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激发,在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培养其想象力,不断的挖潜学生的创新潜力,进而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历史综合能力。学习需要创新,需要发展,在历史的课堂中,要以创新的思维去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举例说明,教师可以提前设置一个历史情境,让学生去身临其境,理解问题并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在设置情境的时候,要本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去设置,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二者统一。
(四)适时点评促成长
在历史的课堂中,教师适时的点评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历史活力课堂非常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机制。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表扬学生的某些行为,这种激励式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更能够更深的了解学生。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间互相讨论的情况,适时的调节课堂形式,为教师正确做出合适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欢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高中历史活力课堂所呈现的模式
(一)导学式模式
导学式的教学模式与以往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的是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会独立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引领、点拨的作用,这样久而久之将会促进学习的一种自主教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来自于启发性的教学,但是它又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求知、思考、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考学就业奠定基础。这些恰恰与新课程教学的要求相配套,教师不再是主导地位,而是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和学生一起探知、学习,适时的引导、促进,增强了互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自然分材教学模式
简单的说,自然分材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变化而将教学任务也随之分化,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引导学生对其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这种模式一般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自学、互相帮助以及点拨和测评四个环节,这些环节可以根据需求来改变顺序。另外,这种教学模式还具有另外一个特点,教师将学生的座位不再按照以往一排排进行安排,而是打破常规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的形式,将其团坐在一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间的讨论和互助合作,课堂上学生的主体角色更加凸显。
(三)有效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检验,主要是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教学,来看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水平,看教学有没有效益。简单来说,就是看学生有没有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这个需要看双方,教师教得好,但是学生不用心或者不想学习,即使教师再努力,也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益;同样,如果学生学习的非常用功,但是教师授课方式不适应,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者低效教学。所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学生有没有进步和发展。因此,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多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的效益,需要要时间和效益的概念,关注可量化的教学指标和任务,进而有目的性的教学,以此达到教师的工作效益。
(四)生本教学模式
生本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本体,改变以往课堂的教学形式,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以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形成互动,以此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课堂和素质的双重提升的教学。生本教学最本质特点就是学生作为教学的本体,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拥有其主动权,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自主学习,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发挥其探究精神。
四、高中历史活力课堂所具有的研究价值
(一)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距离完全实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高考体制的影响,大多高中学校均以培养高校人才为己任,忽略素质教学。而历史历史活力课堂需要的是素质教学,需要的是活跃的学生参与,彰显每一位学生个性的教学,不断的因各自的特点而调动起积极主动性,与应试教学截然不同。活力课堂的教学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够展现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全过程,是一个思维活跃和发展心智的阶段,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因此,活力课堂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并且能够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不仅能够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能够锻炼其团结协作和创新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二)考验教师的能力,促进教师的发展
历史活力课堂需要教师将主体角色归还给学生,同时需要教师能够适时引导、点拨学生,在活力课堂中取得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因此,历史活力课堂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能力的考验,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学生,以一颗温暖包容的新来面对教学,面对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历史活力课堂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专心钻研教学,教师把教学当做一种责任,一种对社会、对国家、学生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在历史的这门学科中,尤为明显。
五、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活力课堂要想达到应有的效果,就必须需要教师不仅拥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同时还须具备学习教育的教学理论。因为学生兴趣、性格、爱好等各异,如何因地制宜帮助每一位学生摆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是教学过程中永远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在历史活力课堂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不断的寻求适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不断的激励学生,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取得应有的进步,让教师拥有一种教育的成就感,体验其教学的快乐,实现教师学生双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汉国.历史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林伟民,侯建成.活力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艺术[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杜,2003.
[5]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西吉县西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