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2019-12-25 07:02奚康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建设基础,加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能够为自主保证机制提供动力、为教学诊改工作夯实基础、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高职院校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应从提升认识水平、分步构建工作目标、建立常态工作机制三个层面来推动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思考

doi:10.1608 3/j .cnki.16 71-15 80.2019.11.001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1-0069-04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教育新发展理念下,完善职业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可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质量保证。近年来,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提供保障。本文从加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思考。

一、加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为自主保证机制提供动力

作为高职院校的白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机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教育质量的职业性、适应性等提供驱动力。2015年以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多次发文,提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具体如下(表1):

由此可见,推进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激励高职院校从制度层面关注教学工作、强化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推进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必然要求,为自主保证机制提供动力。

(二)为教学诊改工作夯实基础

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提升教学质量,“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十六字工作方针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保驾护航。“需求导向”说明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即适应社会能力;“自我保证”强调了学校的质量主体责任;“多元诊断”是建立现代化机制的重要内容;“重在改进”则是教学诊改工作的目的,保障诊改工作的持续化、常态化,为教学诊改工作夯实基础。

(三)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职院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不断加强,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主体——高职院校,如何引入行业企业质量文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多维度、立体化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不断完善。树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文化,为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实现人才培养質量提升的目标建设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图1)。

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内容

2015年以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实施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在全国高职院校各地落地生根。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逐步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图2)。

(一)健全组织体系,厘清部门职责

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从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开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成立了内部质量保证委员会,党委领导下由院长负责制定学校层面的质量方针和质量保证政策,全面领导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诊断及改进工作。质量监控办公室负责执行考核性诊断制度建立与运行等工作。专项(规划与计划执行、专业与课程、教师队伍、学生全面发展、数据平台、质量文化)6个质量保证工作组保证质量的运行。二级学院作为学校内部质量生成的核心,从分院的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组织诊改运行工作(图3)。

(二)依托规划方案,形成目标体系

围绕高职院校的核心目标,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学校综合改革等要求,依据学校子规划、学院子规划等相关要求,符合培养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工作要求,制定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措施和预期效果,编制形成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专业与课程、教师与学生等层面的目标体系,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链。二级学院依据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制定各专业建设方案。根据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专业建设目标,结合二级学院工作实际,制定二级学院年度工作计划,将专业建设任务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明确各项工作的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措施、预期效果,实现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图4)。

(三)建立标准体系,完善层面标准

标准作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目标的支撑,在诊断与改进过程中起到作用。围绕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和指标要求,在学校改革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制定或完善标准,形成标准体系。

专业与课程层面,制定专业设置与调整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完善课程建设标准、课程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标准、顶岗实习标准。教师层面,建立“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专家、名师”5级递进教师发展标准,完善教师聘任标准(新任教师、兼职教师),完善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师资建设方案),完善助理讲师、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评聘标准。学生层面,完善学生素质教育方案、学生自治队伍建设标准及学生安全教育标准,制定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专业能力、社会实践等多层次的学生全面发展标准等。

(四)优化制度体系,形成常态诊改

建立以学校章程为总纲、以基本管理制度和具体规章制度为主体的制度体系,梳理优化现有制度体系,加强专业、课程、教师及学生等层面的制度建设,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依据优化的纵向5系统组织机构职责,明确各部门重大事项,重构工作流程。编制记录文档清单,明确记录文件和数据格式、填制内容和要求。设计的管控事项工作流程与制度相配套。

建立常态化诊改机制,达到随时呈现问题,及时反馈教学诊断结果与改进建议。打通教学现场发现问题、教学诊断识别问题、教学团队研讨问题、教学管理改进问题的管道,使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得到有效实施(图5)。

三、完善高职院校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思考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扩大高职院校教育规模正是推进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为实现高职院校培养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在质量管理上下功夫,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高职院校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正是学校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认识水平,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围绕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总目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切实履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角度来看,应该更加强调学校自主实施质量保障的责任意识。表面看来,专业课程建设的水平、师资结构的高低、学生生源的差异等综合因素决定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但更深层次是取决于高职院校对教学工作的总结,也就是自我主体责任的保障。只有从领导干部、教师队伍、行政管理人员各个层面充分认识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对于高职院校人才质量培养的促进作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诊断与改进方案提出每三年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需完成一轮自主诊改,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专业主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教学部门办公室主任、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等积极参与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来,扎实有效地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提升了认知。高职院校将进一步落实实施方案(试行)的相关要求,提高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自觉性。

(二)明确时间节点,分步建构具体工作目标

近年来,高职院校成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逐渐出台各自的建设实施方案,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始终围绕教育部办公厅等相关文件的时间节点逐步推进。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明确各个建设任务的时间节点、改进目标和工作要求。同时,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牢牢抓住专业与课程建设这个重中之重,围绕人才培养的工作要求進行自我诊断,通过专业评估分析报告、课程评价分析报告等形式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制度的重点在于严格执行,也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落在实处的保障。如果缺乏改进的工作机制,即使规定了相应的制度,在教学工作中也难以体现“诊断与改进”的初衷。高职院校必须对现有改革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等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总目标的要求,从改进的角度根据具体的时间节点,建构具体的工作目标,完成相应的诊改措施。

(三)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开展常态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新时期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新尝试,各个院校的发展目标不同、基础不同,没有包治百病的万能药,一切都必须根据白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去解决。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根本是为发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持续改进。并不是离开现有的工作另搞一套方案设计,而是在与现有的工作相结合,形成更加全面具体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比如,学校层面如何根据每年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中的人才培养状态、校企合作状态、服务贡献能力等成效进行诊改;专业层面如何从《专业自评报告》中的问题与改进,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列出改进计划,完成改进任务等,都是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具体体现。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需要高职院校的文化积淀和精神传承。

[参考文献]

[1]汗建云.培育“8字螺旋”,夯实诊改基础[N].中国教育报,2017-11-07.

[2]张云志.权责清单制度: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新路径[J].教育发腱研究,2017( 19)

[3]郭广军,方健超,龙育才新时代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让体系诊改的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8(09).

[4]胡娜.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框架与走向[J].教育与职业,2018(06).

[责任编辑:马妍春]

收稿日期:2019-09-01

基金项目:“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8Y012)的研究成果;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立足“工商”

办职教课题专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F22018LY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奚康(1984-),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