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基础课程是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帮助学生提升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首要条件。近年来,社会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提升,而职业院校在培养各类人才、支援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就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结合相关理论,深入分析当前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就成为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评价
d01:10.1608 3/j .cnki.16 71-15 80.2019.11.00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 2019 )11-0001-04
在学校中深入学习各学科的文化基础课程,积极实现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和评价,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建设的需要而言,至关重要。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一直承担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入分析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与教学策略,有助于院校不断优化自身的文化基础课程改革路径和方法,为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人才奠定重要基础。
一、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提升白我修养
在职业院校中,各个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是学生们理解此专业、进行专业学习和应用的重要前提和过程,也是传播社会文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的文化基础课程能帮助学生及时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建设需要其掌握的知识和文化,帮助学生及时适应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在融人社会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并且借助课堂上文化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无形中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为白身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基础
各个专业、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有极强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然而人们对学科和专业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虽然这样有助于课堂教学,但也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衔接和应用。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逐渐重视这一点,积极利用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来进行知识拓展和应用,注重对知识的深挖和实践评价,这就意味着院校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逐渐更全面地理解知识,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衔接和使用,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创造支持。
(三)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提升品位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直接获取,即在学习与生活中利用自身实践经验来获取知识;另一个是间接获取,即在阅读、学习各类文化知识、理解其中含义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积累知识。职业院校学生阅读、理解文化基础知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学习文化知识中蕴含的各类信息,博古通今,拓展自己的视野范围。
二、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与教学评价现状
(一)整体学习效果较差
目前,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学生整体文化知识的水平十分有限,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见表1),不及格学生数量占比达到65.0%,而在70分以上的学生只有7.5%,并且无人达到80分以上,而且,这是难度不大的常规测验,这说明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二)网络教育逐渐得到应用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逐渐重视起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积极利用大数据、云平台、互联网进行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利用其及时性、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点,积极改进课程教学。我国各地职业院校积极成立属于自身的云平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智慧校园等新的教学理念也逐渐得到推广和使用。截至2019年6月,我国开设在线文化基础课程的职业院校总量超过500所,可以说在线课程已经成为我国职业院校文化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
(三)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状态
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职业院校开展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然而,很多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推进中依然在课堂上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很多学生表示,在发现老师对问题解说不当时会怀疑自己的答案,最终服从老师。当前,新的教学方式的推广容易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但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主动探索缺乏必要的时间安排,导致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状态。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影响深远
近些年,虽然人们不断倡导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观念不仅影响着九年义务教育,还对职业教育有着深远影响。在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将学期末的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期末考试考什么,平时课堂教学就教什么,基本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按部就班接受普通教育依然是我国人民的首选,在普通教育中获得较好的成绩一直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最有前途的路,这就导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间相互独立,缺乏相应的衔接,职业教育在我國的教育体系中始终处在相对尴尬的位置,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质的提升也缺乏足够的支持。
(二)课程模式相对落后
从课程模式上看,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基本贯彻单项衔接的模式,主要是职业院校内部不同层次间的衔接,大部分中学很少和职业院校进行学生群体和教学的衔接,职业院校的文化教学缺乏外界支持。而且,我国职业院校中,文化基础课程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很多教师认为文化基础课程只需要承担理论知识的讲解即可,这使得文化基础课程很难为实操课程和实践操作提供支持,这很不利于学生文化知识的丰富。另外,和高中与大学不同,我国中职、高职普遍存在各学科缺乏合力和衔接的弊端,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互通、互动少之又少,各学科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很难获得足够的支持。
(三)缺乏相应的创造性教学
当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对当代教学有着深远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很难得到相应的激发。实际上,文化基础课程中的知识是生活的缩影。结合实践,用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创造性的学习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更主动地提升学习能力,这是新时期社会建设对职业院校文化课程教学与评价提出的新的要求,但很多学校在课堂教学中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思路,很少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学生探寻知识中蕴含的人生真谛和哲理,对学生自身对于文化知识的感受和体会不够重视,依然以期末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实践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教师团队素质有待提升
近些年,虽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逐步实施,但由于上级教育部门对很多概念和工作缺乏相应的解释,一些相关具体要求贯彻不到位,职业院校的个别教师对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与评价工作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教师对于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实践性的基础文化课程学习缺乏相对深入的理解,有些时候,教师直接将对学生的教学等同于“迁就”和“盲从”,没有对学生主动的理解进行相应的引导,不利于学生们在学习中树立主动体验和接纳知识的习惯。与此同时,由于日常的教学时间较紧、任务较重,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很多学生对教师依然有着畏惧的心理,这样很难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课后的评价效果也不容客观。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原则
(一)能动性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能动性,是让学生掌握学习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尽快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让学生更加能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才能获得持久的意义。每一部分基础文化内容都有白己的内涵和结构,都需要读者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认真分析和思考问题,才能获得相关的判断。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引领学生主动接纳、学习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化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学校中培养出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良好习惯,从而为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足够的动力。
(二)创造性
创造性是职业院校基础文化课程教学与评价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对于合理发散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都有重要的作用。文化课程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要目标,这需要学生白己不断地对知识进行自我探索和延伸,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在教学和评价中树立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创造性学习。并利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这是进行职业院校教学、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基础。同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或探索,实现学习与理解思路的交流,利用不同个体间思路的交流,实现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给出的理解和同答,教师不应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应立足于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去带动学生主动寻找最优解,在课后测试中多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多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测评。
(三)开放性
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创共生、共同建构的过程,锻炼学生在文化课程教学中的开放性,是提升学生知识迁移、拓展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内在要求。而职业院校十分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进行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与评价时应积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立足于既有的文化课程教学教材,以学生自身的知识、认识规律、生活经验为基础,收集文化课程教学资料,拓展教材和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职业院校教学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四)可行性
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和评价需要以学生就业为主要导向,这也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规律,这类院校的课程与评价制度的开发和改革必须积极遵循这一规律,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评价必须具备可行性,进行的文化课程教学必须能帮助学生对文化知识进行及时应用。同时,职业院校在确定相应的评价体系时,必须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以评价的科学性为前提,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为主要评价标准,注重教学内容可行性的分析和考察,从而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更好的应用。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进对策
(一)改进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和评价习惯
职业院校应积极明确自身的定位,加强和初高中间的联系和衔接,并积极利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充实到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之中,平衡好文化教学和实操课程间的关系,利用文化素质教学质量的提升来促进学校文化课程水平的进步。同时,教师必须积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将与学生核心素养相关的素质考察作为个人学习成绩评价的重要标准,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操作的掌握情况、文化知识的应用水平等等纳入到学生评价之中,利用不同角度出发的学习效果评价来引领学生掌握知识。
(二)利用开放式教学,改善课程模式
职业院校教师应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和评价中树立开放式思维,在教学中积极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和潜能。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文本,正确发掘文化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应在教学中设置合适的困难,激发学生白身的探索欲望,从而通过自己的方式來完成文化知识的阅读或学习,同时也会出现思维过于发散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利用好学生自身在探索方面的欲望,加强学生自我预测和纠正的联系,帮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信息,正确利用课内外可利用的因素来助力学生提升自身素养。
(三)尊重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体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课标的逐步推行,职业院校各个学科的教学也加强了对新技术的使用,学校应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加强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推广,积极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应抽时间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加强对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与教学相关的技术的培训,帮助教师利用新的教学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来辅助文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应用体验。
(四)教师团队积极更新观念,提升整体素质
1.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
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都应树立教师团队培养的观念,积极承担相应职责,对教师团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学校与行政部门应积极加强合作,邀请各专业专家进入学校普及新的教学思路,实现各个学科教学方法和思路的创新。同时,教师应积极走出校门,参与和学生基础素养培育相关的活动,积极沉淀经验,开拓视野,认真理解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与评价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特点、原则,努力反思白身的教学行为,为相应的调整提供相应依据。
2.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观念
教师必须积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立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白身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过程,积极研究每个学生所具备的优势和不足,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向和阶段,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思维,以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为重要目标,仔细分析每个学生存在的不足和思維拓展的方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悟对各类知识进行应用的理解,在积极引导和解决学生学习困境的同时,积极提升每个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改善学生学习中的地位,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应尽量避免自己在课堂上掌握绝对话语权的现象,和学生群体建立良好关系,正确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兴趣的激发。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规避标准答案和思路对学生的限制,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更多的学习思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验的总结和兴趣的激发。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利用师生间的沟通,和学生组成共同体进行合作,共同探讨各类知识的最优解,用平和、共同探讨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锻炼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而且,教师还应在课堂中积极分享白己探索和理解知识这一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分享和交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学习和探索过程中的乐趣,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平衡好发散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规范探索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规范化的学习、思考、探索方向,让学生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上提升综合素养。
六、结语
从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与评价工作中看,结合学生核心素养,深入探寻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与评价的改革方向和具体策略,这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完善自身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时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前提,立足于核心素养探索职业院校改革方向的作用不言而喻。在院校的实践层面,如何将核心素养与教学实际有效对接,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及时顺应社会发展道路,立足于核心素养推动职业院校教学与评价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如密,姜艳核心素养视域中的教学评价教育:原因、价值与路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06)
[2]杨光辉.以提升职业核心素养为关键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6( 32)
[3]欧阳志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职业院校德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6(29).
[4]李璇职业核心素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03)
[5]胡平霞核心素养视阈下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 28)
[责任编辑:黄可心]
收稿日期:2019-09-0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201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018ZC2036。
作者简介:郎宇(1968-),男,吉林珲春人,吉林省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