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国轩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8年6月20日登载的《上海梨膏糖止咳润肺》一文中提到了梨膏糖的配方:“梨膏糖的配方有川贝、茯苓、紫苑、制半夏、冬瓜子、苦杏仁、香椽片、款冬花等十多味中药。”在这列举的八味中药中,竟然有两种都用错了字。一个是“紫苑”应为“紫菀”,一个是“香椽片”应为“香橼片”。
先来说“紫菀(wǎn)”。紫菀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紫菀“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它的根和根状茎都可入药,有润肺、消痰、止咳的功效。“苑”读作yuàn,一指养禽兽种林木的地方,也指学术、文化荟萃之地。“紫菀”讲不通。
再来说“香橼(yuán)片”。香橼属芸香科柑橘属,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东汉杨孚《异物志》称之为“枸橼”,并说它的果实“皮有香,味不美”。果皮可以入药,其干片有清香气,有下气除痰的功效。古代多将香橼和佛手柑归为一样东西,事实上佛手是香橼的变种,两者虽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佛手的香气比香橼浓,久置更香。而“椽”读作chuán,是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有一句俗语叫“出头的椽子先烂”,与中药毫无关联。梨膏糖的配方里不可能有“香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