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茜 王素花
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国发〔2016〕15号文件的出台,中医院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中医医院长足发展的动力和技术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医医院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中医医院科研水平的提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以及形成独具特色诊疗方案的速度。科技人才对中医医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系到中医医院的未来。因此,结合科技人才的特点,了解他们的需求,采取合适的激励方式,对于中医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1989年版的《人才学辞典》中对科技人才的定义是:科技人才是科学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略语,是在社会科学技术劳动中,以自己较高的创造力,科学的探索精神,为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汪群、汪应洛等在《科技人才素质测评理论与应用》一书中写道:科技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在科学技术的创造、传播、应用和发展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本文认为中医医院科技人才是指掌握中医药学专业知识、具备中医临床专业实践经验的人才,其活跃于创造性较强的中医相关科学技术领域,是现代中医学科学技术的领头人,也是中医传承的贡献者。
1.中医医院科技人才具有较强的传承性。传承性是中医科技人才最明显的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型科技人才的标志。中医学作为我国的国粹,横亘华夏五千年,自成体系,传承至今。中医科技人才在学习《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金匮要略》《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加以“望、闻、问、切”的临床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诊疗手段,达到与西医异曲同工的疗效,并且具有西医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另外,不同学派的中医科技人才的诊疗特点,都源于他们对“经典、古方”的认知,呈现出的是对中医文化的传承。
2.中医医院科技人才具有较强的辩证力。众所周知,传承的中医国粹是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中医科技人才就是要用这种整体的概念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季节甚至每日内不同时间的疾病的治疗方案都不一样。这就需要中医科技人才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的“阴阳五行模式”“八略”的原理进行辩证分析,形成不同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运用辨证理论解决不同的病灶,进行不同的治疗,这一特色是西医所不及的,也是中医科技人才另一个重要特征。
3.中医医院科技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中医医院科技人才往往会在掌握中医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选好自己的主攻方向,在某一个领域深入钻研下去。他们会尽可能多地掌握历代包括现代中医学家对本学科领域的认识、治疗思路和方法,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临床思维方式,进行辨证施治和遣方用药。因此,中医医院科技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善于统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形成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案,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提升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促进中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
4.中医医院科技人才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多数中医医院的科技人才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喜欢独立思考,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不愿受制于他人,倾向于灵活地安排临床和科研活动。他们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希望通过各种平台,获取更多临床和学术方面信息,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5.中医医院科技人才具有明确的价值观。一般来讲,中医医院科技人才对职业发展、个体成长的需求比其他员工更强烈。他们大多乐于攻克临床和科研难关,喜欢具备挑战性的工作,强烈期望实现人生价值,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鉴于此,中医医院必须为其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才能达到激励的目的。
中医医院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是通过一定方法满足或限制科技人才的各种需要,引起他们的心理变化,激发他们的动机、引起他们的行为,进而实现中医医院的发展目标。因此,中医医院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就必须结合科技人才的需求。
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时期的需求层次也有所不同。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中医医院科技人才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专业性较强,有自己的志向和抱负,热衷于自己的的中医药事业,看重知识增长、能力的提升,更期望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精神需求就越敏感、越强烈。因此,中医药科技人才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两个较高层次。
越来越多的中医院已经对科技人才的激励问题愈加重视,希望通过不同的激励方式促使科技人员努力工作、勇于创新,从而促进医院科研水平的提高、战略目标的实现。但实际上激励机制仍然存在一线问题,效果也不够理想。
当前大多中医医院采取的激励措施较为单一,都仅仅局限于物质激励。对处于生理、安全需要层次的科技人才,物质激励的激励效果比较明显。但中医医院的科技人才大多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专业技能以及较高的自主能动性,中医医院科技人才的需求重点在于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种特点决定了对他们的激励不能等同于一般人员的激励。他们的需求特点决定了单纯物质激励的作用并不理想。
一些中医医院设置的考核指标较为简单,不够完备,周期也不太合理,没有根据科技人才的需求变化与时俱进。因此,存在主观性较强,考核流于形式的现象。从而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科技人才的工作质量,不能准确、恰当地评价科技人才的贡献,导致了激励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例如:部分中医医院将工作时间的长短作为一项科技人才的考核指标。科技人才的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他们运用专业的中医学知识进行辩证、研究、开发的过程,很难用时间节点的概念去衡量,并且他们工作的成绩难于在时点上测量。所以,这种考核指标是明显不合理的。中医采用这样的考核指标定会产生激励不公平的现象。
很多中医医院对科技人才的激励都仅限于短期激励,没有考虑长期激励,没有将激励与单位的战略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他们往往只考虑科技人才在岗时短期内的激励,并不关心其长期发展及离职、退休后的收入。中医医院大都以科技人才的年度或短期业务量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考核和激励。这样的激励方式会诱发科技人才短期行为,影响了制约中医药的长远发展。
对于激励措施,一般中医医院运用的都是正激励,忽略在一定情况下具有惩罚性质的负激励。最为明显的就是,在职称的评定上,往往是一评定终身,只进不出,只有上没有下,这就使获得高级职称的科技人才一旦拥有高级职称,便不再有更高的目标,给整体的科研氛围带来了极恶劣的影响。
这就要求中医院,不搞一刀切,针对不同层次科研人员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处于较高需求层次的科技人才,不仅要实施物质激励,还要实施恰当的精神激励。即要满足他们得到尊重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因此,中医医院在建立激励机制时,要充分了解科技人才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需求,理解他们的想法。例如:对于一个家庭负担比较大的人员,物质奖励的激励效果肯定是最为明显的;对于一个新进的人员,充分的信任,良好的科研临床环境、一个学习深造的机会激励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中医医院科技人才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工作质量、成绩不能以时间的长短衡量。中医院应当修订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晋升淘汰制度。在特定的时间,结合其工作的完成情况,评价科技人才对单位的贡献,保证绩效考核的结果公平、公正。
例如,笔者所在的单位将科技人才争取课题和研发项目的数量、金额作为一项绩效考核的附加指标,对科研、服务、开发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给予奖励,正确衡量科技人才的贡献、逐步完善实施业绩与报酬对等的绩效分配制度,体现了向科研、临床一线人员倾斜的政策。并且,笔者所在的单位还配比了大量的专项经费,对有意愿申请博士学位、国家级科研课题的优秀科技人才给予资金支持,努力培养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这些政策对科研人员实施了有效的激励,很大程度上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中医医院应该根据中医药发展趋势和医院的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制定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其提供成发展的机会,努力将其培养成为中医医院所需的学科、学术人才,例如:有效地结合使用师承教育。利用“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中医科技人才加大实践力度,“读经方、跟名医”,掌握所在中医院学术、学科发展方向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用药思维和特点。这种方式能够促使他们在学术上尽快成长,并且实现个人目标与中医的发展相一致。这是中医医院科技人才的向往,也是中医院实现其战略目标之所需。
有研究表明,正激励对人员的心理影响在逐步淡化。特别是对于收入较高的人群,少许的物质奖励是微不足道的,经常性口头表扬他们也会习以为常。负激励的心理影响却是巨大的,并且具有双重性。因此在一定情况下,适当的负激励比正激励更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在中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职务能上不能下、工资能增不能减,年度考核只有优秀、称职,没有或极少数不称职”现象,都与没有使用负激励的手段有关。长此以往,这种情况会影响到整个的医院创造性和积极性。
正激励和负激励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激励类型,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起强化作用。正激励是主动性的激励,负激励是被动性的激励。适当的负激励能够鼓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科研临床工作。
总之,一个行之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应该是丰富的、多层次的,也是动态的,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及医疗医改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的。因此,没有最好的激励制度,每个中医医院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特点,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自己的科技人才激励制度,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