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绍先
(重庆市医药学校,重庆 401228)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职学校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学术教育为辅。近年来,中职学校人文教育逐渐受到重视,然而长久以来形成的教育习惯导致人文教育难以推行,特别是语文这种需要知识积累和文化氛围的学科。基于这些因素,笔者认为只有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如下。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教育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很少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长此以往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其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于那些不敢开口表达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关注,不能让他们在课上仅仅听别人发言,而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勇敢地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逐渐消除不敢开口表达的心理障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义重大。中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缺乏人文知识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景,将教材中能够触动学生情感的因素挖掘出来,而不是简单地将重难点知识直接灌输到学生大脑中。课堂上有了情感的触动,学生自然会关注教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内容相融合,产生共鸣。
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过,问题设计要以学生能力为依据,过难或过于简单都有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难易适中的问题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讲《雷雨》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他们心目中周朴园和梅侍萍的性格特点,接着设计这样一个问题:30年来,周朴园对梅侍萍到底有没有感情?如果有,请谈谈这种感情包括哪些;如果没有,请谈谈理由。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难度呈阶梯式上升的问题链。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参差不齐,没有上进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说讲到《昨天和今天——关于时间的遐想》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上课模式,以开班会或班级讨论形式授课。教师可以将讨论主题定为“如果”,让学生设想如果现在的自己回到了3年前会做些什么,是会加倍努力学习改变现在的处境,还是继续抱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中职学校学习,然后带着一身技能在社会上打拼。也可以让学生对未来的自己进行遐想,是想做一个平凡的人,还是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艰苦创业取得一番成就。
另外,教师需要清楚中职学校更加关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这容易使得学生对语文课程不重视,在课堂上心情比较放松,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优势,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不听讲时,教师可以点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进行引导,让讨论回归到课堂内容上,这样会使学生印象深刻,对于学习的内容也不易忘记。
中职学生学习相对不是特别繁忙,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活动。比如,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给父母制作卡片,写上祝福语,借此来表达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春节前夕让学生搜集并临摹春联,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书法,陶冶情操;可以组织“课前五分钟演讲与评论”活动,内容可以是文学名著、生活所见,也可以是智慧感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仅仅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并不能彻底解决。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突出职教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