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蔡红星,刘 莹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教学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阶段,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进一步要求“规范临床实习管理,提升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当前临床教学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为了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要加强临床教学督导工作[1]。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计划》明确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经验,总结临床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不足,结合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力图提高临床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医学是一门实践类学科,需要学生操作的项目比较多,尤其是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要求理论课教师注重临床案例介绍、学生实操能力培养,要求见习实习带教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同时对授课教师融会贯通能力、专业知识及素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校不断扩招,导致临床教师医疗工作量和教学工作量不断增加,临床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教学质量较低,故各高校纷纷成立专门的临床教学督导工作组。
成立临床教学督导工作组是学校加强临床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临床教学督导工作,给师生施加无形的压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同时相关人员将通过督导而获取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分管教学部门,以便其及时掌握师生实际情况,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教学督导工作,加强联系,促进学校和谐发展[2]。
1.2.1 临床教学督导工作组人员构成 根据新时期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高等医学院校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专业结构搭配合理的教学督导队伍。目前临床教学督导工作组由退休临床教师和在职高年资临床教师组成。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在职高年资临床教师往往是临床科室骨干或管理人员,其教学、科研、临床任务十分繁重[3],对教学督导的积极性不高,督导工作时间很少,所以临床教学督导工作组的骨干力量是退休临床教师。
1.2.2 临床教学督导工作组工作内容及方式 工作组主要通过参与学期初集体备课、学期中随堂听课、见习课抽查工作,协助开展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作,其督导的课程基本上由教学质量监控部门选定,督导工作组听课后填写评价反馈表,结果汇总至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由质控部门反馈至二级学院、学校,以达到督促临床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1.2.3 临床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学校对临床学院、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临床教学工作进行督察,覆盖内、外、妇、儿多门主干课程。对临床课程的评教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临床教师授课理念落后,带教水平较低,学生评教分值多年来未见明显差异,督导工作效果不甚理想。排除临床教师自身因素外,临床教学督导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督导实践中只强调督,而忽视导的作用,只注重督导检查,不重视激励和指导,甚至只督不导,使督导工作失去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如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督导,往往只是听几节课,指导也仅限于框架性问题,难以针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督导工作变成了单一的“找茬”,授课教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使督导的主客体形成对立关系,督导效果大打折扣[4]。
(2)临床教学督导覆盖面不够。目前,临床教学督导工作组所督导的课程由教学质量监控部门选定,覆盖面较窄。据不完全统计,每学期我校本地教学单位临床理论课被督导12次左右,并不能充分展示临床教师授课全貌。没有被抽查到的临床教师教学意识淡薄,对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3)临床教学督导工作组人员结构不合理,活力不足。督导工作组专家年龄普遍偏大,尽管其具有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教育教学新理念把握不够,教学新理念学习机会偏少。督导专家中的教学管理人员尽管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但是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不够,对于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专业性问题不能给予其针对性指导。
(4)缺乏有力抓手,临床教学督导闭环建设有待加强。督导工作组按照校院两级工作安排按时完成督导听课、抽查工作,并将临床教师授课、带教情况反馈至相应部门,但其无法得知二级学院及授课教师是否整改、整改措施如何、整改效果如何等信息,督导工作组无法追踪听课效果。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临床教师收到督导专家反馈意见后,不重视、不整改,缺乏教学改革积极性。各二级学院鉴于教师临床、科研工作繁重,缺乏强有力的举措,督促教师落实整改任务,最终导致督导工作效果不理想。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出,要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加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推动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创新的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的基础上,实现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充分挖掘教育信息化的潜能。
根据文件要求,我校近几年不断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全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强OA系统建设、智慧教室建设、财务系统建设等。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将教学督导工作从线下转到线上,利用大数据平台不断提升督导质量。结合工作实际,笔者提出几点可行性意见,以改善临床教学督导工作现状。
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由精细化管理进入智慧化服务阶段,引入智慧评教系统,使质量监控由线下走到线上,实现质量监控信息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引入系统后,设置督导评教版块、学院评教版块、校级评教版块,根据评教发起方不同,选择不同评价表。同时将系统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使督导工作能随时随地开展,反馈意见可通过平台线上提交[5]。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部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可以利用系统看到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对于授课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反馈、责令整改,并利用系统上传整改措施、发布整改结果,督导工作组根据教师整改情况进行二次督察,检验整改质量,加强既督又导的闭环建设。
为避免督导专家教育理念滞后,对教师指导力不从心,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教学督导工作组专家参加高水平教育工作会议,了解最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保证在指导临床教师工作时的高质量输出。高等教育研究部门通过智慧评教系统推送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相关资料,供督导专家学习使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定期组织督导专家对网络直播课进行学习,从而保障督导专家“人老理念不老”。
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对专家督导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临床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协助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结合督导反馈情况,邀请校内外专家就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要求授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教师参加培训,并将其参与培训情况计入系统。督导工作组通过系统了解授课教师参加培训情况后,再次随访听课,观察其教学质量提升情况,加强从督到导的闭环建设。
教学督导工作组可通过智慧评教系统,将专家的反馈及时送到授课教师手中,授课教师面对专家评价表和整改意见,很多时候不知道何为突破口。此时,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选取部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评价高的教师作为青年临床教师的教学导师,通过以老带新,提高青年临床教师教学水平。系统有一项设置为专家反馈意见下必须附上指导教师相关意见,授课教师签署整改意见后方可提交,这能增加指导教师与授课教师的交流。
教研室是最基本的教学管理单元,本教研室授课教师由不同年龄层次人员组成,不同教师对同一门课程有不同心得体会。教研室负责人通过智慧评教系统,了解本教研室授课教师的教学薄弱环节,通过定期开展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试讲、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等活动,使授课教师相互交流学习,有针对性地改进,不断提升授课水平。对于授课能力相对较差的教师,可以组织其参与同行听课活动,查找自身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