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主要生源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院校毕业生。这两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基础有非常大的差距,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提出分组教学、以教促学、分层教学、分层考核等一系列教学和管理方法,创新性地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对改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有启发,也对其它课程面对相同情况提供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不同学习基础
1 高職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基础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主要分为两类:普通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普高生)和中职院校毕业生(以下简称中职生)。普高生要么没有计算机课,即便有也是课时不足。而中职生接受了比较完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训练。并且信息类的中职生通过对口高职招生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能熟练掌握。
根据2018年对不同专业4个班级的统计,35%的同学学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而65%的同学没有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同学基本熟练的占44%,不熟练的同学占56%。
因此,不管是从教育背景分析,还是统计分析,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基础有着巨大的差距。大部分同学没有学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者是掌握不足,但也有不能忽略的相当大一部分同学已经基本掌握。
如此巨大的学习基础差距给《计算应用基础》教学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怎么来设计?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进度要求教学,已经掌握的同学会感到无聊和没有收获。但是,如果加快教学进度,加大课程难度,对于多数没有掌握的同学来说,就会感到进度太快。那么到底怎么设计课程,怎么组织教学,怎么把握教学进度,来平衡两类同学的不同需求呢?这需要对中职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掌握情况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2 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分析
中职生一般在一年级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要求掌握基础知识点,并不要求掌握高难度知识点。而且很多中职院校办学条件不足,中职生的实训练习时间不足。很多中职生只有手机,没有电脑,课后练习时间也较少。因此中职生实际没有充分的练习时间。对口招生考试主要是针对知识点的考试,并不强调实战应用。所以,尽管中职生接受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但是学习基础较弱,知识掌握层次低,没有掌握面向就业的技能。
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时少。现在高职院校一般只开设一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但是这样的时间不足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技巧,胜任不同工作场景需求。根据2018年我所教授班级统计,88%的同学都希望进一步学习office高级技巧和实战应用。
2)教学资源不足,机房不够,因此基础技能的教授和练习都只能在课堂完成,不能课后再单独安排机房练习。而且很多学生大一第一学期没有电脑,因此也不能课堂讲授,课后回寝室练习。
3)着重讲授知识点,比较忽视实践实战练习。重视知识点讲授,比较符合初学者的学习规律,有其科学性。但是学生在面对真实的职业场景时,无法很快上手,甚至要重新学习。
4)班级人数多,教师无法很好指导每位同学练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一全校的基础必修课,由于教师、机房等资源限制,通常会将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编为一个90人~100人的班级,这样给教师指导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一堂课只能指导少数同学练习。
4 对策与思考
在课程客观要求和资源不足的条件下,面对学生学习基础有很大差距的情况下,如何创新管理和教学呢?
4.1 需要明确的问题
不能人为加快教学进度。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不能为了照顾已经学习过的同学的需要,违背教学规律,人为加快教学进度。对于已经学过的同学不能减免基础要求,同样需要根据教学进度完成所有练习。
4.2 分组合作以教促学
在课程学习前,对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同学做一次测验,得到学习基础的数据。将有基础的同学和没有基础的同学编为一组,测验得分最高者担任小组长。对小组长的要求不仅是完成课堂作业,还要帮助小组成员学习。这样就解决有基础同学完成课堂作业后无所事事的问题。并且,通过辅导同学,能增加知识的牢固程度,正所谓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学习。对于无基础的同学,让有基础的同学来解答疑惑,更容易产生亲近感,更能通过同龄人的语言来理解知识。同时让教师有更多精力指导更多学生。
4.3 分层教学,分层考核
将所有知识点,根据职场应用场景,更加系统性地分为简单、普通、困难三个层次。对无基础同学重点考察前两个层次的掌握情况,对有基础同学加强最后一个层次的考察。
4.4 因材施教设置作业
针对有基础的同学发布挑战性作业和任务,让其在完成课堂作业后尝试复杂的应用,并且展示其学习成果,激励无基础的同学。比如让有基础的同学尽早参加学校演讲比赛,制作精美的演讲PPT,同高年级同学同台竞争。
5 结语
进入到高职学习的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上存在着很大的学习基础差距。但是由于学校资源和学生自身资源限制,无法通过增加课后练习时间来解决。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分组教学、以教促学,让有基础的同学帮助无基础的同学,解决有基础同学完成课堂作业后无事可做的弊端,促进有基础的同学更加熟练掌握知识。对于无基础同学,通过同龄人之间的语言,能更容易理解知识,也可以获得更多指导。同时,对于有基础的同学,还需要发布更有挑战性的综合练习题,保持学生的学习新鲜感和积极性。然后通过展示有基础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加激励无基础同学的学习。
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基础有着很大差距,这对教学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通过创新管理,创新教学,可以很好借助有基础同学的能力,使无基础同学更好学习,也使教师有更多精力指导学生练习,达到有基础同学、无基础同学、教师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申宏丹.注册招生制度下不同生源类型高职生学习状态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视界,2015.
[2]张居晓.提高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策略[B],计算机教育,2011.
[3]李娟.以不同专业为基础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J].科技风,2015.
作者简介
林伟(1987-),男,四川资阳,大学,助理工程师,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