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
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词汇也大量涌现,为了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其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一些翻译中国特色词汇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语用失误。如何解决这些语用失误问题对于提高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质量来说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究中国特色词汇翻译过程中的一些语用失误及其产生原因,并试图运用语用等效理论解决问题,为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提供可行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语用失误;语用等效;翻译策略
一、中国特色词汇的定义及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影响因素
汉语是中国五千多年来历史和文化的一个载体。而中国特色词汇则指的是那些具有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特点的词汇或短语。中国特色词汇,顾名思义,它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中国独有的词汇表达。这些词汇不论是对于中国还是整个世界来说都是独特的,在其他文化中,我们很難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汇。这些词汇也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首先,这些词汇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从中可以体现出中国的一些文化特色。其次,很多中国特色词汇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代表了中国在政治方面的一些政策方针。中国特色词汇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动态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中国特色词汇不断涌现出来,这说明了中国特色词汇非常具有时代特性。
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在影响着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质量,其中包括语言体系因素,文化政治经济背景因素以及译者自身的翻译水平和能力因素。其中语言体系因素是影响中国特色词汇翻译质量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二者在结构、语法及其文化背景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译者往往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语言表达方式,这就成了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其次,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大部分中国特色词汇之中都蕴含着文化内涵,也正是由于中国特色词汇的这一特点,其中的文化内涵也就成为了翻译中国特色词汇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译者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口译场合,译者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翻译同一个中国特色词汇时,不同的译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译者个人的翻译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个人经历都决定着译文的细节和质量。
二、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
一般认为,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不合适宜,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具体说来,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在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中就出现了一些语用失误的现象。
(一)用词不当造成的语意不明
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有些词汇表达虽然意思相近,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语意上的微妙差别,由此在翻译中就造成了一些语用失误。这种语用失误现象其实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比较常见,尤其是当译者的翻译经验不足,翻译水平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这种失误便会出现。例如有些译者将“社会事业”翻译成了“social undertakings”,但当国外读者看到这一译文,他们却并不能理解其真实含义。其实这一词在中国具体指的是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而在国外,有一个短语专门代表这些公共设施,即“social programs”,中国政府报告的英译也采用了这一翻译。
(二)片面直译造成的语意缺失
在翻译中,直译一直是最基础最常用的一个翻译方法,直译意味着不改变原文顺序,忠实原文所表达的含义,而不对原文内容进行添加或者删减。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直译是国内外媒体经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文的形式。但是,有些情况下,片面的直译则会导致翻译上意义的表达不够,导致语意缺失,造成语用失误。这种语用失误现象在翻译一些中国特色政治类词汇时比较常见。比如在中国日报的一篇报道中,“五讲四美三热爱”就仅仅被翻译成了“the movement of‘five stresses,four points of beauty and three loves”,这就造成了外国读者对这一政策的不理解。为了避免这种语用失误,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对其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将“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具体内容阐述出来。
(三)文化差异造成的语意歧义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文化背景并不相同,在文化方便存在着很多差异。首先,译者如果对外国文化不那么了解,在翻译时仅按照个人经验或者仅查阅少量资料找到一个自认为合适的词作为译文,就容易再造成语意歧义,使外国人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原本意义,从而产生语用失误现象。另一方面,若译者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仅考虑到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而采用中国人民熟悉的译文,对中华文化不了解的外国人在看到译文时就很难进行正确的理解,这也会造成语用失误现象。比如“dragon”一词,在英语里其实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在涉及到“龙”的翻译时,通常要避免使用“dragon”一词。比如“亚洲四小龙”就要译为“four Asian tigers”而不是“four Asian dragons”。
三、语用等效理论在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中的应用
考虑到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两方面的问题,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有几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音译法
很多中文里的词译者无法在英语里找到一个能准确解释其含义的表达方法,比如“风水”,如果我们仅翻译出其字面意思“wind and water”,就丧失了这个词原有含义甚至可能造成误解。因此,在翻译“风水”时,一般直接音译为“feng shui”,这可以帮助外国读者追根溯源以理解其真正含义。
(二)借译法
借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在目标语言中使用意思相近的词汇或者短语作为译文。这也是实现社交语用等效的一种有效方法,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相符合。许多中国的俗语在英语中也可以找到意思相近的短语表达,因此在翻译这些词汇时通常都直接借用英语里的表达作为译文。这种译文既生动形象,又可以使外国读者准确明白其含義。比如将“lucky dog”作为“幸运儿”的翻译,用“no discord,on concord”作为“不打不成交”的翻译,将“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作为“挥金如土”的翻译。
(三)意译法
翻译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及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意译由于注重源语言的真正含义,是最能够获得目标语读者认同的翻译方法。这种翻译方法有助于实现语言语用等效。当按照原文翻译而达不到翻译效果的时候,就需要运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实现目的。这种翻译方法也适用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例如,在翻译“门外汉”时,就可将其意译为“a layman”,由此保留了原来词汇的真正含义。
四、结论
近年来,我国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在这一过程中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译者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准确地阐述好词语原本的含义,反而造成了一些语用失误现象。这些语用失误包括了用词不当造成的语意不明现象,片面直译造成的语意缺失现象以及文化差异造成的语意歧义现象。经研究发现,这些语用失误现象可以通过关注语用等效来避免,包括语言语用等效以及社交语用等效。为了实现语用等效,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词汇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这些翻译方法有音译、借译和意译。
参考文献:
[1]陈淑萍.语用等效与归化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3 (5):43-45.
[2]蒋磊.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的语用失误[J].中国科技翻译,2002(3):52-57.
[3]王克非,王颖冲.论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6):87-93.
[4]张新红.社会用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00(3):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