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要: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有很多,其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最为关键。而读写结合,则更是长期语文教学实践所积淀出来的精华,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本文从读写结合中的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展开探讨,就通过阅读积累素材、通过阅读学会仿写、通过阅读学会写作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119-1
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语文教学内容,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积累写作素材,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而写作则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对阅读过的作品进行回顾和反思,从而产生更深的体悟。因此,我们倡导语文课实现读写结合,这无论是对于阅读还是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笔者下面谈谈如何进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
一、通过阅读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缺乏写作素材,再高明的作家也写不出好的作品。因此,阅读是一个写作素材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一些对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有作用的课外读物,老师们也应加以整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让他们在这些素材中去寻找灵感,去挖掘新意,从而开始创作,好的素材带给学生的将是无穷的价值。比如,《朝花夕拾》、《西游记》、《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猎人笔记》、《镜花缘》等。所谓开卷有益,尤其是阅读名著,更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而多元的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摘抄和记录,从而更扎实地积累素材。
二、通过阅读学会仿写
在写作教学中,如果学生缺少写作思路、缺少对句式、词语的把握、缺少写作技巧,都可以找出相应的名段名篇来进行仿写和借鉴。仿写借鉴也是一种技巧,它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如语句方面的,可以做句子结构的仿写,整、散句式的仿写;如修辞手法的,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仿写;如语段方面,可以是语段结构的仿写,表达方式运用的仿写;如全文仿写,可以借鉴范文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表现手法……
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仿写下面这一个句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刚接到仿写任务的时候,学生眉头紧皱,毕竟像这样形式整齐、内容丰富的句子,学生很难进行仿写。因此,我引导学生多读几遍,感受一下句式和情感,思考一下句子的特点。在经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之后,学生发现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一个句式,三个省略号所指向的内容同属于某一个大的范围即百草园的景物当中,作者所要强调的是“单是”后面的内容。
于是学生终于写出了仿写的句子:不必说碧绿的草坪、美丽的假山、高大的银杏树、洁白的玉兰,也不必说早晨的朗朗书声,午间的数学练习,同学们在百工园大显身手,单是班级小小的文化园地,就足以吸引您的眼球。
三、通過阅读学会写作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字、词、句、段、篇知识之后,教师便应当着手让学生掌握对知识的正确使用方法,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实现对内容的巩固和加深。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对课文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使学生领会课文的谋篇布局方式,在此基础上,总结写作技巧。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熟悉不同文章体裁的特点。笔者曾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文章体裁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分析。具体的做法是:首先,为学生提供三篇文章,体裁分别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然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这三篇文章,指出不同体裁的特点。在学生发言之后,笔者进一步以记叙文《驿路梨花》为例向学生进行了讲解,指出记叙文通常包括叙事型记叙文与记人型记叙文,尽管两种文体的记叙对象存在区别,其共同点都涵盖了以下几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三次悬念和两次误会,形成了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之势,引人入胜。在阅读和思考中,学生了解到:要创作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必须把握好“六要素”。同时,学生也明白了“文似看山不喜平”,波澜起伏的文章更能吸引读者。
没有阅读做基础的写作,就好似无源之水。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无一不是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忽略了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读过就动笔写写,写过再回过头来阅读的习惯。把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一方面能够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写作反作用于阅读。为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读写结合的多种教学模式,更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金金.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0(12).
[2]蒋晓美.初中语文“读写共生”教学初探——以苏教版《语文(八下)》第三单元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8(03).
[3]张红娜.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读写结合”[J].课外语文,2018(01).
[4]袁玲亚.水乳交融话读写,文情墨意两相携——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06).
[5]王明第.初中语文读写教学的范式转换思考[J].新课程(中),2016(01).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