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舒怡
摘要:中学新课改浪潮呼啸而来,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逐渐消失,但“满堂问”教学模式却横空出世。2017年新课标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将历史核心素养落实于课堂提问,实现真正有效的提问。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010-1
2017年新课标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要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时空观念是指将事件置于某一时空环境下进行综合分析;史料实证是指遴选可信史料,还原历史面貌;历史解释是指能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家国情怀是指探究历史应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一、历史课堂提问的问题诊断
近年来,教师开始改变满堂灌教学方法,尝试引导、启发新教学形式。提问成了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提问存在以下几种弊病:
(一)脱离目标
提问是教学的艺术,但是无论何种提问方法都需要尊重一个原则:为教育目标服务,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然而,部分教师不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而是随便瞎问,不作回答;或是满足于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呆板机械的问答。
(二)缺乏整体性
课堂提出的问题不能各自孤立,应该是环环相扣,难度深度层层递进的。然而一些教师提问带有随意性、盲目性。面对这样的课堂提问,学生常常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缺乏整体性的提问会影响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三)抛开素养
当代社会,教育被异化为应试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历史提问往往是为了更好地达成考试目標,却忽略了历史学科素养的渗透。
二、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有效提问
基于以上历史核心素养和历史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在此笔者将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三个方面提出一些改善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
(一)时空观念的培养
学生常会割裂历史事件之间联系,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囫囵吞枣,被动记忆孤立无意义的事件。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大事年表,并选择具有关键意义的年份进行提问。以此把该事件与同一时期的其他事件联系起来,或者把该事件与前后时间发生的事件进行连结。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事件间的联系性整体性,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时空意识。
例如制作大事年表,并设置以下问题:
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旨在打开中国市场,此举源于英国发生了什么?
2.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
(二)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强调论从史出,历史结论必须建立在真实可靠史料基础之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的能力,教会学生收集史料的方法,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精神。
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教师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可靠史料进行提问。提问设计要围绕史料挖掘,精心设计提问,并且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史料的能力。例如在讲述七下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笔者展示了以下材料,并进行设问。
材料一: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这是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从此,确立了西汉在西域的统治。
1.中央政府对新疆有效管辖开始于哪一朝代?设立了哪一机构?
材料二:武则天还坚持在龟兹重设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南路,直至帕米尔。长安二年(702年),又在庭州置北庭都护府。
2.唐朝对新疆管辖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清廷平定天山南路后,于南疆喀什噶尔等地分驻参赞大臣、领队大臣、办事大臣,皆统属于伊犁将军。
3.清朝为加强对新疆管理又设置了什么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家国情怀的培养
家国情怀中蕴含着将个人与国家看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激起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并且进一步激励着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但实际上,目前历史教学往往侧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缺失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历史学科叙述的都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了解和认识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情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师创立历史情境并设计有利于情感教育的设问,学生身临其境,更易提高家国情怀素养。
比如在复习八上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这一单元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国的道路在何方?2.洋务派为挽救统治危机做了哪些尝试?3.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做了什么奋斗?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又进行了哪些奋斗?4.这些尝试失败了,但是取得了哪些成效?在具体历史情境中,通过教师启发性的设问,学生感受近代不同阶层为摆脱民族危机进行的不懈努力,有利于提高家国情怀素养。
提问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最为常见的本质的一种师生交流方式。教师应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要素,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引发质疑,使历史课堂真正地生动和高效起来。
[参考文献]
[1]晁福林.中国古代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昆山市汉浦中学,江苏 昆山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