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任
摘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导权,是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要进一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融媒体传播的指导地位;创新传播方式,打造网络精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优化网络传播空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媒体 传播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9—0057—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它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明确的价值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过多次重要论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与主导权”的要求。而要增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媒体的舆论导向和发展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媒体的传播格局早已发生了多次变革,如今已由“全媒体”进入到了“融媒体”时代。“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多个媒体平台、多种表现形式、多种传播手段来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传播体系,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都是这个传播体系中相对独立并存、且同等重要的传播平台。而“融媒体”是随着传播格局的不断改变而提出的,更多的重在“融”,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传播渠道有效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集中处理,并通过不同平台传播的全新信息传播模式。[1]通过媒体的融合发展,旨在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打破壁垒,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成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融合态势。[2]融媒体的发展,意味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通过资源、宣传等方面的整合,更能充分利用网络的“无限空间”,信息传播将更快更广,且能产生强烈的矩阵效应。作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如何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占领舆论主导权,更好地为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融媒体传播的指导地位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及媒体融合的趋势,让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拓宽,信息覆盖面更广阔,信息传播内容变得“碎片化”“多元化”“去中心化”。傳播内容隐含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甚至价值观念。此外,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对中国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入侵,也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面对新媒体及媒体融合发展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的巨大挑战,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它对包括高校在内的新闻媒体必须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它的传播不单单是大众传播,首先且最为重要的是一种政治传播。[3]高校新闻媒体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媒体传播和发展的正确方向。一是要不断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通过加大其传播力度,能够更好地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有效地抵制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入侵。[4]二是高校要建立健全舆情监控体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对外要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各种舆论思潮;对内要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收集、分析、研判相关校园舆情,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制度。运用现代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对不良言论进行过滤和封锁。要做好任务分工,搭建层层落实、全面覆盖的舆情监控网络,进一步提升舆情监控管理水平。
二、创新传播方式,打造网络精品
融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培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但这把“双刃剑”也可以凭借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海量性、交互性强等特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提供更多高效和多样化的传播形式。那么,如何利用好融媒体呢?一是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内涵,积极进行新闻产品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方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理论,要积极寻求正确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和内涵的新闻话语形式,将抽象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具象的新闻产品,通过信息传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5]二是要增强新闻策划意识,关注师生关切。高校新闻传播要针对校园热点和师生关切做好新闻策划,不能再用传统媒体死板严肃的语言,要以“接地气”的新闻内容传播“校园好声音”,讲好“校园故事”。三是要注重传播方式的创新。高校新闻传播要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碎片化、多元化的阅读方式,运用多重时尚元素,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例如,利用短视频、短文字等“微”形式,讲述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内容;采用动画、漫画等记录时政要闻;运用流行的竖屏播放模式讲述校园故事等。通过这些原创且形式活泼的新闻产品,有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
三、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优化网络传播空间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体所传播的不同信息时,表现出的信息选择、评估、理解、创造和生产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有利于构建干净、清朗的网络传播环境。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第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客观理性地辨别从不同传播渠道获取的信息,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通过对信息的筛选和重组,提高自身对信息的使用效率。第二,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升学生对融媒体的认知能力。媒介素养课程不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形成思想教育引导的合力,同时也通过新闻传播课程讲授、媒体使用教学,提升学生对媒介的认知评估能力。第三,有效利用并不断拓宽媒体实践平台,助力网络文化作品创作。高校目前都在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学校融媒体中心为学生提升媒介素养提供了便利的实践平台。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联系电视台、新媒体、报社等媒体机构,共建校外新闻实践基地。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校内校外实践操作,进一步深入掌握各类媒体技术及运营方式,最终创作生产出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以实际行动传播社会正能量。
四、结语
总之,不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导权,是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要进一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融媒体传播的指导地位;要做好新闻策划,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创新传播方式,打造网络精品;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优化网络传播空间。
参考文献:
[1]李连富.从“全媒体”到“融媒体”: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转型路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04-108.
[2]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07.
[3]杜欣,施惠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传播面向[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34-138.
[4]李勇.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2):27-31.
[5]陆树楠.微时代核心价值观培育要“识微见远”[J].人民论坛,2018(5):130-131.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