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靖
摘要:针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开展的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应基于对各种死亡现象和死亡事件的深层探究,以及对死亡观和生命观的自我追问,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用现代科学的观点阐述死亡的本质和临终关怀的意义。引导学习者主动对死亡进行有意识的思考,进而促使学习者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运用科学的生死观指导学习、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生命教育 老年服务与管理 价值 探索
中图分类号:G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9—0003—02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迫在眉睫,2018年年底,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49亿人,占比17.9%[1],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远远超过国际通用的老龄化标准。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峻,公众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也迅速增长,这意味着在当前的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面对和思考自我的存在和死亡,在工作岗位上也将不可避免地要直接服务临终病人,而只有直接的服务者接受生命教育,才能更有效地为临终老人提供帮助。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上汇集着大量信息,各种思想文化交融碰撞。然而,大学生的三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同化。同时,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抗压能力弱,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可能会面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崩塌,这就解释了当代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2]因此,重视和发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死亡态度
据统计,目前只有极少部分高校将生命教育作为基础课程纳入课程体系。[3]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到老年人的离世时,普遍感到迷茫与无助。通过学生的实习日志反馈,认识到了针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实习日志汇总:
同学甲:
最近发生了好多事情,让我不禁感慨:生命真的好脆弱啊!就在短短的前后一小时不到,我见证了一个奶奶从对我微笑到躺在床上不动,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说什么,我甚至都不能相信这件事,我期望从120急救员嘴里说出不一样的答案,但是奶奶就是走了,心情不知道怎么描述。我知道生死是常事,但是我接受不了這么快,我哭了很久,这几个月我一直失眠。奶奶一路走好。
同学乙:
本以为又是普普通通的一天,没想到成了我记忆中迄今为止最惊心动魄的一天。临近中午下班,突然得知我一直照顾的奶奶可能快不行了。我守在奶奶的床边,细细看奶奶,她骨瘦嶙峋,喘着大气,眼睛还有点翻白。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我居然会和死亡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奶奶不久后就没有生命迹象了。今天发生的事对我来说打击确实有点大,我回想刚才一次次摸奶奶的手,喊奶奶不要睡着,仿佛就在与死神打照面。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甚至还在反复想着,我还要继续去从事养老服务这份工作吗?在养老院有黑白灰三个颜色,在里面工作的我们不可能只接触一种颜色,回想近几个月的实习生活,我确实活在了一种白色之中,而今天我尝到了黑色带来的痛。这就是现实,都说生老病死是正常现象,可是当我真正接触到了就没那么淡定了。养老工作者,需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好,心理素质也得提高。生活,还是需要向前看的,有些东西只有经历了才能更好地更勇往直前地往前走。
同学丙:
一位奶奶在行走时被自己的助行器绊倒而摔跤,摔断了肋骨,住院两天后昏迷,最终因为断掉的肋骨刺进肺部及肝脏不治身亡。这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七天,奶奶从一个96岁高龄的健康人变成了只停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人。奶奶火化的当天晚上,我去收拾了奶奶生前住的房间,当我打开门,鼻子一酸,特别是一件件地把她的遗物收拾进黑色的大垃圾袋时,心情真的格外沉重,奶奶回不来了。我知道生死是常事,但是我接受不了这么快,我哭了很久,请了一个月的假回家调整状态。奶奶一路走好。通过这些事情,我终于懂得了,作为养老人,我们学这门专业不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更是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生命。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是临终老人频繁接触的健康照顾者,但现阶段他们面对临终老人时的敏感性和抵触性仍较高,在与老年人的互动中通常表现为拒绝谈论和碰触死亡。究其原因,是学校教育没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其发展适应能力,以及有效处理在专业上遭遇的问题。
二、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数据触目惊心。陈志霞等人运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对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0.7%的在校大学生有过轻生念头[4];另一个调查研究以国内部分重点高校为调查对象,得出大学生的自杀率为2.37(1/10万),自杀死亡占非正常死亡的47.2%[5]。
我国生命教育的宣传薄弱,面对死亡,人们较多采取规避态度。生命的普适教育非常重要,能让人意识到要珍惜什么。死亡在中国文化中是禁忌话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避讳谈甚至不敢谈论这个话题,他们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孩子,避免他们产生焦虑、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但是,这样的保护会带来很多负面的问题:首先,过度回避死亡话题反而会让他们对死亡产生好奇和猜想;部分青少年存在抗压能力弱的现象,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未能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当他们遭遇挫折的时候会误认为以死解决问题反而是件轻松的事。
因此,有学者认为在高校尤其医学院校,临终关怀教育应该作为必修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建设。[6]针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的生命教育应是一种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以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三、生命教育的现实价值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重任。作为培养人、塑造人、实现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7]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稳定性与可变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因此,透过生命的理解来深化人的本性,是开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关键。[8]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控制情绪,珍惜生命,减少自杀事件。让生命教育可以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引路人,帮助当代大学生感知生死,感恩生活,敬畏生命。
2.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对于临终关怀的需求
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其服务对象多为高龄老人。由于缺乏生命教育,他们在面对服务对象的突然离世时往往会手足无措,郁郁寡欢,无法从死亡中走出来。要通过生命教育引导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科学、人道地认识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实践。他们将成为未来临终关怀服务的提供者,对其开展生命教育是医学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将生命教育纳入教学科目,可以培养科学的生死观、娴熟的临终关怀技能,以及人文关怀理念,帮助学生淡定应对一线养老工作,在面对老年人的死亡时不再手足无措,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临终关怀工作中承担起教育者、指导者、工作者的角色。
3.促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建立人文主义情怀
生命教育的主旨在于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生死问题,引导人们科学、艺术地认识死亡和处理死亡事件,使人们对于死亡由无知进入有知的境界;同时,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在临终关怀过程中进行有温度的死亡教育;引导临终老人和家属发现、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坦然迎接死亡;帮助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人道主义情怀,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更好地开展临终关怀照护,建立更好的医患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以下积极意义:树立科学的生命观,从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就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抗挫能力,能够胜任基层养老岗位工作;具备临终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价、管理和指导的能力;能进行死亡教育的咨询与宣教,同时对临终老人作出心理诊断,制定心理治疗计划并指导实施。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2019-06-20].
[2]赵久波.生命教育在大学生自杀预防中的作用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8:2.
[3]岳长红,柏宁,任守双,等.在医学生中开展死亡教育的意義及方式[J].医学与社会,2010,23(9):1-3.
[4]陈志霞,杨静.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问卷筛查与个案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2):57-60.
[5]杨振斌,李焰.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的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5):698-701.
[6]陶巍巍,李青文,王绣玉,等.存在主义视角下不同专业医学生临终关怀态度调查及生命教育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2):1655-1660.
[7]于梦佳,李明.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视域下公民生命价值教育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7):71-74.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