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上雯/北京一零一中教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心理师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及初中生目前所处的现状,我们发现在初中生的诸多心理困扰中,同伴关系问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伴关系指的是同龄人由于共同的兴趣需要、态度等自发而成的彼此在心理上的相互关系。在同伴关系中,同伴成员可以学习很多适应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同伴团体常常是同辈人中主要的参照群体,对其成员的价值观、态度、志向、抱负和行为都有直接影响。同伴关系伴随人的一生,但是初中生的同伴关系相比幼儿和小学阶段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寻求同伴接纳和认可的需求激增。
目前,在中学校园中,教育者们开展青春期同伴交往主题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班会、专题讲座、心理剧、系列课程等。也有很多教师进行了文化课渗透的尝试,渗透课是自觉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随机的辅导,结合各学科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渗透课的形式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本课题针对青春期同伴交往渗透课程开展研究,期望设计一套结构完整,涉及多门学科的青春期同伴交往渗透课大纲,由于青春期的同伴交往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涉及诸多人格发展因素和认知能力的交叉,于是我们尝试针对学生的需求,根据不同科目特点创设情境,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入到平常的教学教育中。通过提升青春期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同伴沟通问题,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以实践、互动、体验为主的各学科渗透课为载体,达到学科技能和同伴交往能力的共同目标,既注重体现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和工具性,也体现了人文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目的。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的方式。
在对整个初一年级进行了同伴交往诊断量表的回收以及数据进行初步的描述统计之后,我们与各个学科的老师一起进行了课堂课程的研讨及设计。
具体的可以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了解,比如:朱向近老师通过《化蝶》这节课向学生渗透友情与爱情;美术郭崇老师通过《东汉画像砖十当中的同伴交往》,向学生渗透忠诚、勇敢以及诺言的重要性;政治张瑞老师通过《网上交友新时空》这节课向同学们渗透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历史张小灵老师通过《两汉的科技文化》向同学们渗透互助这个知识点,等等。不同学科的老师,结合自己的学科进行一定同伴内容的渗透。
我们先进行了课程的设计,同时在同一个学期里,老师对同学们进行渗透课的干预,并且在学期的结尾进行了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的后测。
本课题以青春期同伴交往为切入点,针对初中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各学科渗透课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掌握同伴沟通方法与技巧,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整个过程包括课题组成员招募及后期确认,前期文件检索、定题、撰写开题报告,前后测问卷的选择、修订以及施测,数据分析以及形成研究报告。主要的,通过阅读文献,最终选择郑日昌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作为前后测问卷。
1.前后测总分对比及性别差异情况
本研究回收同伴交往有效问卷111份,其中有男生53人,女生58人。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同伴交往总分随时间成上升趋势,后测分数显著高于前测分数(p<0.01),上升幅度性别差异不显著。同伴交往问卷各维度分数均显著上升(p<0.05),同伴交往显著增多。
表1
表2
表3
这说明,初一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人际重心从家庭转向同伴,面临着许多新的尝试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有所增加,人际困扰增多。
2.同伴交往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将学生同伴交往分数与期末成绩做相关分析,相关结果不显著。
为了补充考察各学科渗透课对初一学生同伴交往情况的实际影响,2018年10月设计了量化和质性兼备的调查问卷,并对原初一年级学生施测,回收有效问卷118份。统计结果如下。
表4
1.题目:你觉得同伴交往能力对你来说?
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学生认为同伴交往能力比较重要或很重要。
2.题目:回顾初一年级心理课,你在各学科中获得了多少同伴交往能力?
学生按照收获多少进行1-4评分。1代表完全没有,2代表有一点,3代表比较多,4代表很多。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从参与渗透课教学的课程中均收获了不同程度地同伴交往能力,收获最多的课程为体育、心理和政治课(见表2)。
3.题目:在初一一年各学科的学习中,你学习到的同伴交往能力应用到生活中的情况是?
学生按照1代表完全没有、2代表能应用一小部分、3代表能应用比较多、4代表能应用很多打分。
数据结果表明,超过95%的学生能将课堂中学到的同伴交往能力应用到生活当中,超过70%的同学能够有较多或很多应用。
4.题目:上课时,你觉得下列哪个形式更利于获得同伴交往能力?
数据结果表明,学生认为最适合学习同伴交往能力的学习形式是小组学习,其次是辩论形式(见表3)。
5.简答题:你从初一年级各学科课上收获了哪些同伴交往方面的知识?它们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1-2例说明。
从学生的答案中提取关键信息编码统计结果见表4。
首先在研究中,多学科针对同一年级在同一时间段内对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进行渗透干预,实施范围广,力度强,在以往研究中比较少见。其次,我们的研究首次总结当前相关文件中与同伴交往有关的内容,尝试提出初一年级学生同伴交往教育大纲。再者,本研究探索了初一年级学生成长中同伴交往的普遍规律。
最后,我们回收的质性数据表明,学生能够从各学科课堂中学习到同伴交往的各方面内容,说明各学科渗透课对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确实有积极影响。在体育、心理和政治课中学生的收获最多,提示我们: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同伴交往能力,而小组学习形式是较适合于各个学科的学习形式。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教学内容方面的渗透,各学科老师均可尝试小组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同伴交往的能力。
在我们的研究中,由于涉及的学科较多,很难统一安排设置对照组,量化数据科学性有局限。对此我们提出了修改意见,即针对大纲及课程有效性的评估方式可以尝试回收多方面的材料,比如各个学科自己课堂前后测材料、学生的随堂作品、学生的课后感受和收获、渗透课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