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阅读”之灯亮生命精彩

2019-12-04 04:06焦芸
考试周刊 2019年83期
关键词:阅读课外阅读小学生

摘 要:课外阅读应该成为小学生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教师在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时,要立足学生,将阅读变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尊重个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指导观;教学相长,教给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从点滴入手,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

一、 前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阅读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说:“再不阅读,孩子连高考试卷都做不完!”可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固然离不开课内阅读,但课外阅读的作用更加重要。其一课内阅读量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课内阅读大概是三百多篇文章,四十万字左右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那是不可能的事。其二日常阅读往往是泛读,这能弥补课内阅读的诸多不足,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助于提高速读的能力,培养独立阅读的习惯,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能充实孩子的文化底蕴,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各学段阅读数量的要求,见下表:

并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些要求和建议符合它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只有让学生广泛地阅读,才能有大量的积累,有效地拓宽课内阅读的时间和内容。

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让阅读成为他们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满足学生内心的需要,成为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 教师要立足学生,将阅读变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行为。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它否定了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强调学生依靠学习资料,借助其他人的帮助,主动参与意义的建构。要指导好学生的阅读活动,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善于构建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场。

(一) 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

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着重强调如何使学生想讀。

第一,关注小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阅读动机是指推动人们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因。一旦阅读的内容、形式,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就会激发其阅读的动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能力有差异性,因此,老师在指导中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条件,以满足每个小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

首先,应准备大量的阅读材料。班级中的图书角、板报,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社区的阅览室等,向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资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要通过和家长沟通,提高学生的认识,主动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料,每个孩子手中的资料又可以相互阅读,更加激发孩子的课外阅读动机。

第二,关注小学生阅读成就感的生成。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因地制宜组织有趣的活动,“好书天天读”“你说我评”……让

学生分享阅读所得,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生成成就感,激励自己不断阅读。

(二) 构建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场

要构建合适的课外阅读场,教师要做到:

第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应有足够的信息源,满足不同的需求。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协调配合,在阅读的时间、空间上提供支持。

第二,为学生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好书推荐课、分享交流会、辩论赛、小报展评等,既提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又让他们感受到课外阅读带来的成就与快乐,班级里洋溢着浓浓的乐读、分享的课外阅读氛围。同时在合作、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信息,夯实积累,有了更好、更深的情感体验,思想跃上新的高度。

三、 教师要尊重个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指导观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指导观,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同时也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他们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地发挥。

(一)  激发阅读主体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寻求阅读机会,获得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要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学段年龄特点,提供孩子们喜好的读物。第一学段的孩子认知幼稚朦胧,但这个阶段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顶峰时期。可以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小诗歌、绘本故事等。第二学段的孩子识字能力提高了,已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汉字,他们的注意力会持久些,独立阅读的时间相对长一些。不过,他们还是易受外界的影响,思想极易开小差,因此向学生推荐有趣味、有变化,节奏感强的读物,如《科幻故事大世界》《中国民间故事》《少儿百科想和做》《十万个为什么》《一千零一夜》等,还有当代作家金波、曹文轩、杨红樱、秦文君等的作品。第三学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感更强,开始有崇拜的偶像,会憧憬自己未来的职业。他们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能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事,看看新闻播报、读读报纸,推荐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等,如《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爱的教育》……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第二,适应学段,组织活动。不同学段的学生有其不同的身心特点,老师要恰当地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低学段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自主阅读能力差,可采用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读儿歌、篇幅短小的故事,或者老师读讲绘本故事,再让学生模仿老师说一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中学段的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多,他们开始喜欢静静地阅读,然后彼此讨论交流。教师就以个体阅读为主,教会孩子做“采蜜本”、写读书笔记,定期举办“采蜜本”展览,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举行讲故事、朗诵比赛等,让学生保持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高学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会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期间可以组织辩论会、演讲比赛、新闻播报、作文竞赛等,充分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

(二) 发挥阅读主体的作用

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第一,鼓励学会发现。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有独特的见解,应引导学生自己与发现问题,并亲自去探索,在自主阅读中发挥出最高智慧。要做到这两点,其一,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现代多媒体技术,呈现阅读画面、场景、情节,让学生说一说,评一评,以此来激发学生乐于发现的兴趣;其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才是到学校求知的目的。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着重培养学生敢于、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二,培养创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组织指导学生课外閱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见解,积极营造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民主氛围,倡导“标新立异”,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四、 教师要教学相长,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好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如:选读法。有选择地查阅、摘录与教学相关的资料,阅读延伸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学习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就带着孩子们阅读冰心的文章:《寄小读者》《纸船》等。学了《我和祖父的院子》,就一起去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再如:圈点批画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对那些名言警句,精彩的词、句子、段落可作批注,并进行摘抄;读与思共,思与读随。要求学生阅读时感悟书中人物情节,记录读后感和疑惑,鼓励阅读分享交流,升华知识和人生体验。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一样。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根据阅读习惯、性质、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

五、 教师要点滴入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需要强化和反复,学生自然而然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被动的阅读转化为主动认真地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的指导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 规范常规,爱护书本

首先要关注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看书;其次要注意用眼规范,不要在用餐、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的环境下看书;懂得爱护书籍,不管是自己购买的,还是借阅的书籍,做到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更不能撕页。

(二) 适当约束,转化内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不能仅仅是知道达到怎样的要求,而是要通过持久不断地练习,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是有必要通过一定的约束,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给学生定好相应的阅读量,借助一些必要的手段,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进行督促。教师、家长给予孩子适量的外部约束,会使学生慢慢过渡到自我约束,从而转化为自我需求。

(三) 严格要求,坚持不懈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一定要严抓开端,从扶到放,由浅入深,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再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再次,时刻以正面引导为主,树立典型,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总之,语文教育要超越课堂,老师为学生点一盏“阅读”之灯,让他们在日积月累中领悟读物的丰富内涵,领会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孩子们的生命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张金定.让阅读之花开得更灿烂[J].祖国:建设版,2014(1):2.

[2]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冯妍琴.必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N].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S3):102-103.

[4]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1):517-519.

作者简介:焦芸,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课外阅读小学生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我是小学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