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行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9-12-02 08:15颜震宇
读天下 2019年32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创新创业教育

摘 要:建立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不但能够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是高校开展教育创新的实践措施。建立完整系统科学的创业孵化基地管理体系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同时对于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我国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还未形成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为此,本文对其运营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孵化;管理机制

随着时代的不断革新,高校大学生已成为目前社会中创业的主力军,高校校内掀起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大潮,并将如何引领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养创业型人才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高校开展实际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高效管理机制、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成了如今高校不可避免的新课题。

一、 高校大学生创新孵化基地的建设现状

(一) 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孵化基地建设

高校对于大学生孵化基地建设的高度重视在于从顶层开始部署战略方针,加强组织与机构之间的联系,强调联动协调性。由校长为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的主导核心,由学生处、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等等部门作为核心骨干协同参与,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落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资金的投入。由近三年的数据显示,各高校都提升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资金的投入力度,高校将这些经费运用于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孵化、创业项目训练、创业比赛等等。

配套设施与场地的逐步完善。各高校都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周围的配套设施建设中建立了免费的公共设施。甚至部分高校根据校区差异、专业差异、校区优势等等开设了多个创业实践平台,引导大学生创业团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之中。

(二) 注重打造专业化师资团队

高校为提高导师们的授课水平采取现代化的培育手段。通过集中备课、教学成果展示和教学活动演示等等手段使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效提升,同时也选拔校内的优秀教师赴美、日、德等多个国家创设的孵化产业基地进行锻炼和深造,学习国际创业基地建设的先进经验,并有效地开阔了我国大学生孵化基地的视野。其次,高效积极主张企业导师与高校教师进行互换授课,搭建企业与校园的知识共融管道。此外,高校也选派教师参与到系统化、科学化的培训之中,切实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动力,如,创业指导师培训、SYB创业培训、高校创业实践培训等等。

(三) 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大学生孵化基地发展

部分高校将社会资源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拓展到高校外。这些高校与社会中坚企业进行联合培训,鼓励并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训实践项目,帮助学生在实际产业中体会产品开发与商业运营的过程,从而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储备。

致力打造良好的人才交流系统。高校将企业资源和校友资源深入挖掘,将优秀的创业人才聘请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从而推进创业项目的孵化进程,同时高校又利用自身科研能力、相关技术和创新能力等各种优势培养孵化基地所需的创新人才,为企业输出高素质人才。

二、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发展对策

(一) 搭建优良的孵化平台

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中,学校是建设的主导者,企业是辅助建设的帮手,学生是应用建设的主体。高校不仅拥有尖端的科技研发技术和丰富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同时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都能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故而,高校在创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时,就可充分利用高校主导地位的便捷性,将高校中的科学研发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大力转化科学技术的成果,推动产业化的进程。高校就应将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方式充分结合,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同时又要切实为高校创业团队构建实践平台,让全体大学生和教师都能更加直观、便捷地体验创新创业的魅力。同时,由于创业孵化基地在高校内建设,所以社会就可免除对基地的日常管理和运营,而将大部分的管理职责交予高校,只用对基地给予更多支持,积极配合高校,而在高校中成功孵化出的创业项目,又可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二) 加强地方产业结合

孵化基地应紧紧围绕地方产业的发展,将科技发展战略的有利契机牢牢把握,并有针对性的结合各高校自身的特色,形成与地方紧密结合的创业项目,形成规范化、产业化、群体化的创业生态体系。

高校应将企业与产业的连接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推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有效孵化。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与企业产生对接桥梁,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共同寻求发展商机的目的。

比如,高校可鼓励各个企业建立起产业承接机制,到基地内给予相关创业团队实际、有效的指导,并结合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创新要素,拓展一系列的互助链条,如市场供应链、产业发展链、基础服务链等等,切实达到企业与团队互助、互惠、互利、协调发展,并将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且发展前景好的创新创业团队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植。

(三) 依托“互联网+”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项目孵化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高校更应把握“互联网+”重要机遇,为大学生构建出互联网创新创业新机制,从而拓展大学生的项目类型、开阔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使大学生有效将创业项目与“互联网+”有机结合。

此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也要依托“互联网+”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为高校大学生創业团队带来切实帮助。

比如,创业团队可在服务平台的引导下提高融资能力,同时大学生也可在平台中借鉴相关创业经验。基地也可利用平台动员企业在该平台上挖掘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为提供资金帮助,最终实现创业团队与企业互惠双赢的目的。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工程,同时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环节,需要高校从革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设文化氛围、提高创业孵化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管理机制的规划,从而共同推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构建创业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体系,最终达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清,柳军,唐卫.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有机融合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6(12):65-68.

[2]薛成龙,卢彩晨,李瑞森.“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6(2):20-28.

作者简介:

颜震宇,重庆市,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创新创业教育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