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错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错误,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而大加指责,反而忽略了学生错误背后存在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反思,充分挖掘其中的有利因素,将学生的错误资源转化为与教学有关的有利资源,就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利用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材虽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更多的教学资源是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其中,学生课堂学习中发生的错误,就是一种教学资源。
一、 巧用错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处于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处于发展过程,对学习的作用和重要性没有正确深入的认识,并且,学习过程大多数来源于他们的兴趣,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很强,更是需要得到鼓励和帮助的时间段,但是无法避免地存在着打击学生积极性和心态的错误。就此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加强对错误的认知和理解,并合理利用错误资源来引导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开始学习简单加减法的课程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错误,这个错误我们不要急于去表明,同时也不要立刻就开始讲解和公布正确答案。而是逐渐引导学生,方法有很多。比如,“4+3等于几”这道题,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利于探究解题的环境,问学生“假如你们手里有四本书,我又发给你们三本书,现在你们手里一共有几本书?”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猜想,使他们进入这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当中,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善于深挖陷阱引导学生犯错
按照常规教学思路,学生思维中的一些错误,很难“暴露”,但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却往往容易犯错。为了避免学生以后犯错,助力他们准确理解知识,教师要善于设置陷阱,诱导学生“犯错”,继而通过他们的错误,组织辨析,让他们对错误内容有深刻的了解。例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中“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一张长16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彩纸,最多可以剪成边长是2厘米的完整正方形纸多少张”这一道题目,按照理论经验,学生往往会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即(16×9)÷(2×2)=36(张)。然而,针对这一道题,仅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还要实践。对此,教师让学生自己画草图,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正确的解题思路是(16÷2)×(9÷2)≈32张,至于36张,根本就剪不出来。而这道题,其实也是一个陷阱,通过计算很快就能发现学生思维的局限。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分析,学生也许在理论上能够理解,但由于缺乏经验,就很容易犯错。
三、 个别对待个性错误资源
小学生在数学中出现的问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预设共性问题,又要善于抓住个性错误。个性错误资源是指在教学中,有的学生由于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不同或者又偏差导致解题出现错误。对于个别错误,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具体的个别错误和学生进行个别教学和点拨,纠正学生的认识,进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另外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此类问题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出现的问题本身,如果学生经常出现同类错误,教师就应该判断是否是学生自身思维方式的问题,必要时候可以给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例如教师在讲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时,有的学生会经常出现错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和解题思路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有一些学生是在计算时经常会出现混淆的现象。通过运用个性化错误资源进行针对性教学,个别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学会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指导正确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培养,有助于日后更深层次的系统数学知识学习。
四、 通过向学生发问来培养思维能力
当学生出现一定的错误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发问来引导学生以自我怀疑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错误。此外,对学生提出“错误出现在什么地方?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质疑错误转变为独立反推错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在“分数的意义”一章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大,此时教师可以对持这一观点的学生进行追问,引导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考。其实这一观点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活常识的误导以及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错误理解。在通过对学生的发问了解这一观点产生的具体原因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对分数的基本概念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解释,用更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分数的大小不仅和分母有关,还与分子之间有重要的联系。
五、 通过错误资源培养严谨态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當中,学生经常会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将一些简单的题目做错,等到事后发现感到懊悔不已,但其一般不会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认为只是马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掌握知识点,等到下次再遇到相同问题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而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仅应具备较好的运算能力,还应在面对数学知识时保持谨慎的态度,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克和千克”的教学时,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相关数量单位的掌握与重视,教师可组织与单位相关的“陷阱专题课”,将学生们日常所做的错题进行一一展示,让学生自主去找出其中的不妥之处,进而让其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教师还可通过教学内容引出关于单位换算的故事或案例,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实现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总之,有效利用小学数学课堂的错误资源十分必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活跃数学思维的同时提升认知水平,认可错误资源,避免再次犯错,学生就能在进步中优质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参与深层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1]沈长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7(8).
[2]余胜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小学),2017(12).
[3]魏春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8).
作者简介:
高翔兆,江西省上饶市,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梅港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