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夏 吴珺
摘 要:身处知识经济时代之中,知识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创新的载体就是人,其源泉就是不断培育人的创新能力。这其中离不开院校教育,影响院校教育水平最基本的形式是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方式多样化。基于时代背景下全国院校开始推行教改,在多种智慧平台辅助下,建立混合式教学评价机制,支持教师参与更新授课模式;教师自我认同混合式教学方式,并积极尝试次法在课程中实施教学。文章针对室内装饰及工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差、实践不到位等问题,借助探讨式教学优势应用于混合式教学实践中,从课堂内外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以优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小群体;研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
我国装饰行业处于蓬勃发展时,人们开始对传统装饰“重修轻饰”的观念发生转变,接受精装软饰的市场现状,对装饰材料及工艺运用也愈发重视。目前该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年递增,但真正具备较高设计、强沟通、熟材料及工程管理的全面性人才较为匮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多以填鸭式、保姆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忽视学生自身课堂主动性、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创造意识薄弱、精神思维匮乏、参与度低且无高水平创新成果等现象。为此积极课改以开发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
一、探讨式教学基础理论及核心
(一)基础理论
探讨式教学的学习单位主要为小群体,以师生互动情境为媒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形成不同类型的互动网。力争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创造热情,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综合能力型人格。
先为小群体理论其是基本社会学概念,强调成员的感情心理连结。群体结构影响成员互动性,在超5人的群體规模中会产生复杂交互关系,会削弱群体一致性及参与度。小群体中若是有异质性成员的出现,能通过取长补短来增进群体凝聚力。群体空间形态也会对互动效果产生影响,如实验得出马蹄形座位编配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其中领导影响力主要是以民主式呈现以创造和谐氛围,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群体决策上,容易保持意见统一且具有冒险意味。小群体理论的出现为本文研究提供新方向,在教学中可通过构建不同规模的师生群体、领导方式来增加课堂互动性及探讨参与度,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核心
探讨式教学核心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的,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发现、讨论并解决问题,在讨论中积累知识及创新思维。国外早已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授课,在开学之初分解课程任务交付于小群体成员,教师不进行任何讲授,课后由研究生带领成员就所负责的课题进行探讨,最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与讨论。目前我国本科教育以教学为本,让学生获取知识并掌握学习方法为主要任务,应适当在研究过程增加探讨模式利于知识、技术创新。探讨式教学弥补了传统授课方式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气引导作用,提供学习场地和设备,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也迫使教师更新教学方式,敦促学生参与到探讨之中。
二、课程定位与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
专业就业大致为室内、建筑、家具、地产公司或设计院等,从事内容多为室内设计、家具设计、装饰施工工程管理及房地产开发等,这对于教师技能要求更严苛,毕竟需要培养出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且了解材料、施工工艺,掌握设计程序与施工方法,还要具备工程管理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实践课程就是室内装饰材料及工艺课程,首先让学生对室内装饰材料有基本的认知,掌握相关的施工流程及工艺技法、施工图绘制及相关管理等工作岗位所具备的素质和技术能力。课业中以施工识图、AutoCAD绘图和人体工程学课程为基础,为今后各个空间设计课程打下坚实基础。目前院校中关于这门课程的传授会将项目带入课堂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术。
(二)问题存在
从目教学现状来看,常用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理论教授为主,辅助校外基地的实践,搭配材料市场调研。理论教学涉及常用材料的认知、施工工艺和预算等方面的内容;而实践课程是让学生到施工现场观摩具体验流程;市场调研让学生了解现阶段的装饰市场基本动态。看似教学方法多元化,但仍有问题存在。首先在于理论教学方式太过枯燥,部分授课方式依旧是PPT演示,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模式,难以通过图片来想象施工工艺,造成学生对材料了解毫无兴趣,知识衔接易产生断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然后实践教学条件有限,大多数课程的实践环节基本由教师带去施工现场参观,受限于经费等原因,使得教学流于形式,缺少实践操作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最后整体课程偏重知识讲解,对技能与思维的培养一笔带过。如对材料、材质的使用方法及工艺技术等内容,需要实践训练才能够掌握的却以图片形式呈现。造成这样的现状虽受限于教学条件,其关键是教师在教学岗位上,缺乏实际设计施工经验,致使授课过程中不利于教学发展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探讨式教学的融入
在多种教学观念的磨合中,室内装饰材料及工艺课程是最能体现学生专业设计思维表达及设计能力构建的一门课程。对此课程进行教改,在混合式教学理念与思维审辨理念的基础上,加入探讨式课堂理念,基于根据实际情况构建适用的教学模式。以缓和当下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优化实际教学效果为根本,目的是探寻构筑新型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方式。因此需要探讨式教学模式的辅助,以形成终极混合式课堂教学范例。
“研讨式”教学的融入,是为了解决传统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其中负责引导和组织,将学习主体置为学生。在教学开始阶段设定学习目标及任务,借助多媒体平台让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开课前可设置自测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利用测试及平台数据来了解学生所遇到的难题,有利于在授课中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起到监督作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而后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其基于自学中的理论基础展开讨论(每组至多4人),课上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远程直播施工环境和工艺过程,与企业近距离互动、现场提问解答疑惑,最大限度弥补实践的缺失。课下通过查阅资料同小组成员整合,用在课上交流探讨过程中,由组员向全体同学讲解分组任务的调查结果,教师和余下的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并商讨解决。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个体独立性,又得保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最后就是开展集体评议,由师生共同检验学习成果,每位学生都需要运用课程所学进行讲演,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果予以点评和指导,引导其进行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在自我评价的同时也是在建构自我意识。起初学生对于在课堂中增加“探讨式”反应淡漠,后来发现本课程的学习参与性系数极高,从最开始的被动参与到主动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都发生了改观。经过多次实践,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来调整教学内容,用探讨式教学增加课堂讨论环节、设计实践环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时代更迭变化下,院校课改面临诸多挑战,但无论采用何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其宗旨都是围绕学生本体而出发的,目的是培养与唤醒其自觉性及创造性。在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探讨式教学的融入就是对混合式教学的一种延续创新,既保留传统课堂的精华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理念。为学生提供高于现有教育教学体系的服务,又促进教师学术发展,期望能超越狭隘的个人视野和眼前利益,新的教育模式才能破土而出。
参考文献
[1] 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
[2] 刘国峰.装饰材料、构造与施工工艺课程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
[3] 哈贝马斯著,张博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出版社,1980.
[4] 胡硕峰.可见的乌托邦:城市建筑手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2018年校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导入Group Project研讨式课堂的探索与研究------以室内软装饰设计实训为例》(编号:2018JYXM029)。
作者简介:刘夏(1991.04- ),女,安徽六安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教研室教师,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吴珺(1983.05- ),女,安徽芜湖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教研室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