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新要求,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新挑战。现阶段,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确立、培养、教育和考察存在培养方式不科学、过程考察不完善、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应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落实到位,推进入党积极分子规范化培养和考察建设,对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整体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从严治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 [1]。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党的后备军和重要培养对象,加强培养与考察是当前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学生党员队伍纯洁性的关键。为此,积极探索和创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考察机制,对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和责任意识,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方式不科学
一是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现阶段,大部分理工类大学生,因学科专业学习任务繁重同时因受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影响, 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掌握相较而言较为不足[2]。同时,由于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以党校教育培养为主,而党校教育培养则以阶段性集中的理论培训和革命传统的实践教育为主,类似的教育培养工作存在集中时间段、培训次数少、影响层面低的情况,以致入党积极分子大多存在对党的认识比较模糊,入党动机不都端正,存在培训期间感觉到自己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而培训结束之后则忘记了自己是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
二是考核评价缺乏科学性。当前,高校中对于参加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和评价,通常以党校的结业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大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则把党校等同其他一般的课程培训,并没有在内心将其作为培养和提升政治信仰的途径;同时由于党校培养的阶段性,这就意味着党校结业考试结束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培养也结束,入党积极分子关于党的政治理论的学习也就此结束。此外,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的缺位也使得一大批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处于真空状态。
(二)过程考察不完善
大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在经过党校培养后,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没有积极地寻求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而仅仅是被动地坐享其成,期望在达到发展党员时间要求后得到党组织的认可[5]。由于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庞大,大部分高校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表现、思想汇报、学习成绩、实践服务等缺乏全面系统地考察和监管;同时由于学生基层党组织中正式党员少,入党积极分子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又要求必须为正式党员,这就使每个培养人要面对几十个积极分子,每个正式党员的责任区内积极分子偏多,这一形势必将造成培养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监督不到位、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4]。此外,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大多为教师党员,大部分专职教师党员因自身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与培养对象接触机会少,很容易造成培养人对积极分子的考察流于表面。
(三)作用发挥不明显
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均有一定要求,但大多唯成绩论英雄,对学习成绩、工作成绩等实体性因素考察较多,对理想信念、思想觉悟非实体性因素考察较少,这些因素制约着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考察有序、高效地开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党员的发展标准缺少准确定位,大学生的入党条件十分简单,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工作成绩突出,遵守校规校纪就可以了,在此过程中,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思想觉悟是否高尚,有无奉献精神等由于摸不着、看不见很少被考察,而这恰恰是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最重要的方面[6-9]。大學生要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并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成绩的优劣并不能体现其理想信念与政治觉悟,其中部分入党积极分子虽然学习成绩较为突出,但在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对自己要求不严,有些对身边的人和事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对他人的偏激观点以及不良行为没有任何反映和正确引导,缺乏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并不能发挥入党积极分子思想觉悟高的优势,也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10]。
二、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规范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问题导向
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意识,找准工作的难点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党内政治生活、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中发现源头问题,并对党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源头控制,把脉问题的关键点,围绕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工作方式与办法,以集中发力、精准突破。
(二)坚持系统谋划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管理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从入党积极分子的确立、培训、考察到发展等一系列环节,应着眼于工作的整体大局,建立健全分层培养、分步衔接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体系,探索实行党校培训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谈心谈话等相结合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式,注重教育寓于服务,服务体现教育,同时各项措施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真正实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坚持过程落实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必须切实保障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注重分析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过程稳定和发展变化情况,注重客观分析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情况,同时也要从他们的发展变化,掌握其思想和行为上的进步情况。同时,基层党支部应当注重过程管理,同时注重强化入党培养联系人制度,每个入党积极分子都都应当指派两名正式党员作为他的培养联系人,经常性地与入党积极分子谈心谈话,并根据党员发展工作要求,每季度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进行考察。
三、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具体措施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在提升党员素养方面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强党员后备军队伍建设,推进入党积极分子规范化培养和考察体制建设,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加强入党积极分子教育方式创新
一是推进入党积极分子品德养成常规化。打破传统模式,结合学生品德和专业发展,开设校友党课,邀请优秀毕业生党员现身说法,讲述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将校友的职业道德、所在单位的先进文化等正能量带进校园,让入党积极分子在与优秀党员零距离接触中受到影响和感染。二是推进入党积极分子素养提升常态化。开设先锋讲坛,讲坛邀请党建理论专家以“互动讨论、导师点评”的模式学习理论、时事热点,先锋讲坛坚持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健全从阶段性的、短期的突击培训逐渐变成体系化的、长期的理论课程体系,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思想汇报制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了解党的发展历史,又能在与导师的相互交流中不断端正入党动机,自觉运用与时俱进的知识理论体系武装头脑。通过两种方式,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品德和素质培养的平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在入党积极分子考察中期汇报中,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提升明显,行为示范以及模范意识得到增强。
(二)推进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内容革新
在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以“助力困难同学、助力校园建设、助力社会服务”为内涵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找到自我教育平台,并在服务中增强师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认同感。三助,即每名入党积极分子要以“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助在专业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提高成绩,促其进步;要求每名入党分子在寝室建设、班级管理、日常文明等方面服务广大师生;要求每名入党积极分子与社区建立服务点,为社会奉献爱心,感受服务群众时实现自身价值的心情。 通过推行“三助”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教育模式,提高了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培育并不断增强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树立良好的党员意识和加强党性修养奠定 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机制
由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过程既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化发展的一面,工作中要注重客观分析入党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情况,同时也要从他们的发展变化,掌握其思想和行为上的进步情况。考察过程打破通过一张考卷来评价入党积极分子合格与否的机制,引入了入党积极分子定性和定量考核模式,并依据量化考核结果,引入入党积极分子末位退出机制,保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质量。一是健全入党积极分子登记备案制度。将入党积极分子每次参加志愿服务情况、培养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情况及时登记,并以此作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依据。二是推进并实施入党积极分子各项指标量化考核。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态、专业学习、行为表现以及参与各类工作获得荣誉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通过科学设置考核项目和项目分值权重,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评分,确保公平公正,并通过党建微平台将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结果展示出来,既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也为发展党员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做好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是一项历史性任务。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 要性,要不断总结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经验,探索学生人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新路子,在学生党员的发展中把握好“质”和“量”的统一,搞好高校的党建工作。
参考文献
[1] 習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张晴.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长效培养机制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6,12:173-174.
[3] 梁礼明,刘现鹏,翁发禄.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路径创新探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35(02):1.
[4] 汪存发.关于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对策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35-37.
[5] 詹荣海,邓亦林.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36-37.
[6] 周清玉.基于认同理论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研究[J].理论观察,2015,11(113):159-160.
[7] 雷海燕,谢梦珊.以专业为背景创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机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2(12):166-167.
[8] 钟明荣.高校服务型学生党组织建设之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35(06):10.
[9] 邓荣宗,钟建华.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群众工作能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35(04):10.
[10] 高鹏敏,王新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J].亚太教育,2015,4:19-20.
[11] 钟明荣,邓亦林.新形势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33(6):24-28.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17DJQN015),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度党建研究项目(DJXM2018004)。
*通讯作者:赖华(1986- ),女,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