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生本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而问题链勾连则是启发学生思维,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有效手段,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生本理念下初中语文学科教学,重点对问题链勾连的应用作用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链;生本理念;教学对策
在新课标下,生本理念是各学科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初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时,教师需打破传统“以师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围绕学生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尤其要打破知识灌输式授课模式,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思考,使其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
一、生本理念下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问题链勾连的应用作用
“生本理念”的核心是“生”,即以學生为教学的主体,由他们自身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问题链勾连则是在此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旨在通过为学生设置一系列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考和学习。相较于传统知识讲授式教学模式,问题链勾连的教学模式更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而不是强制性要求学生记忆,所以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与体会语文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与魅力。
二、生本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链勾连的应用对策
1.把握问题链勾连的切入点,引起情感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问题链勾连期间,首先要做的是要明确其切入点,这是保障问题链勾连教学方案设计质量的重要基础。在把握问题链勾连的切入点时,教师需始终树立和贯彻生本理念,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及符合他们思维认知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力求有效地借助所设置的问题链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因此,在确定问题链勾连的切入点过程中,教师需深入实际,仔细调查与了解全体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与语文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头脑中已经建构的语文知识体系及日常生活经验,自主探寻、思考与学习新的语文知识,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尤其是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些切合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外,同样要注意深入研读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有用内容,力求所设置的问题链勾连教学方案可以切实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与提升他们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童年的朋友》这篇文章时,教师在导入教学内容前,可首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对“朋友”关系的认识与感受。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可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可以体现或展现“朋友”关系的语句。然后教师可相应地为学生设置下述两个启发性问题让他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研究:问题1,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思考下为什么作者将自己的外祖母当成了自己童年的朋友,并且是“最知心”“最了解”“最珍贵”的朋友。该问题的启发下,学生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对比文中作者外祖母和自己的外祖母,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与感受文中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且经过讨论会,学生会意识到作者外祖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作者的童年。问题2,为了凸显外祖母的形象品质,作者运用了哪些经典的描述语句?在该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可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外祖母的人物形象。此外,在教学结束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拓展性问题,如问题3,回想下我们之前学习过的《社戏》,鲁迅先生对外祖母的形象描写和高尔基描写的外祖母形象有何异同?问题4,在你们的生活情境中,是否遇见过像高尔基外祖母这样的忘年交好友?通过这些问题链的设计与应用,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把握问题链勾连的层次性,开展有效思考
在问题链勾连教学方案设计期间,教师需要在把握问题链切入点的基础上,把握问题链勾连的层次性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从初中生的思维认知角度来讲,由于不同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水平和生活阅历等各不相同,所以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需注意开展分层设计,同时要注意采用点名回答、独立回答及自主发言等方式,力求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从初中生的认知角度来讲,语文知识的学习呈螺旋上升趋势,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需注意从知识层面逐步向应用层面勾连,最终向综合评价层面勾连,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开展有效思考。
例如,教师在执教课文《济南的冬天》时,可立足于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地设计一些层次性的问题链,引导他们展开深入思考,具体问题链如下:问题1,通读全文,并画出文中你认为描述精彩的段落或语句,并说明自己喜欢这些语句的原因。问题2,在朗读全文的基础上,概括本文中对济南冬天描述的主要特征,并归纳、整理文中每节的具体描述内容。问题3,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情感,并找出贯穿全文的主线。问题4,作者在描述济南冬天的时候采取了何种修辞手法,并对其表达效果进行分析,之后采取替换法,对比分析使用修辞手法与不使用修辞手法的异同性。问题5,联系《春》这篇文章,对比分析作者在写景上有何异同点。针对上述层次性问题链的设计,可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深化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
3.把握问题链勾连的着力点,提高学习效果
除了上述问题链勾连教学推进过程中的要点外,还要注意把握问题链勾连的着力点,具体是要确保问题链设计中需时刻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增强相关问题链设计的层次性,掌握提问的着力点,借此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进而使学生可以轻松确定教学的核心要素,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需兼顾正论和反论,同时,在提问学生时,可灵活采取温和引导和“步步紧逼,穷追猛打”的引导方式,力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使他们通过思考后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这篇文本语言,使他们可以切实体会和感受到文本语言描述的优美和精妙。同时,在引导学生思考期间,要注意将文本语言分析的有效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可以通过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仔细品位和揣摩阅读文本,期间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分析情况,实时加以点拨和启发。比如,为了强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认识,教师可相应地结合问题链勾连的着力点,为学生设置有效的问题链,如问题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试举例分析。问题2,你觉得好的文本语言需具备何种特征?该如何仔细揣摩文本语言的精妙性?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什么?通过这些问题链的设计,可使学生把握问题链勾连的着力点,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问题链设计是生本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法,可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主思考,对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在将问题链勾连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切实把握问题链勾连的切入点、层次性和着力点,力求促使学生展开深入思考,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