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坚 吴琼
[摘 要]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的保证,建立合理有效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主体片面化、内容功利化、方式单一化等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应遵循开放性、全面性、发展性、差异性和创新性等原则,并尝试构建包含创业课程、创业教育环境、创业师资素质、学生创业品质、学生背景、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师生及社会反馈等七个维度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08-0128-04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und the main one-sided such outstanding problems as single tropism, content, methods,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follow the openness and comprehensiveness, diversity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rinciple, and try to build contains entrepreneurship, busines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vironment, teachers qu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students background, 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ocial feedback seven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现状
为尽可能真实呈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现状,通过小组座谈和个别访谈等方式,选取江西省内1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所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外語外贸职业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1所未入选示范的一般高职院校(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为样本,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存在片面化倾向
调查中发现,外部评价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评价的主流渠道。样本高职院校对教育部门和民间机构发布的各种创业教育排名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如教育部发布的创新创业典型高校名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等。高职院校内部的自我评价却往往被忽视,忽略了高职院校师生参与评价的主体性。然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效果的好坏,最直接影响的是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高职院校学生是创业教育的对象和受益者,高职院校教师是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和参与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既要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有利于学生创业生涯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又要符合教师职业成长需要,有利于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和使命感,只有个性、多赢的创业教育才是有效的和所期盼的。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也应成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
(二)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内容存在功利化倾向
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行业职教集团等)举办的各类创业竞赛中的获奖情况和教育部门公布的应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率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样本高职院校普遍据此为指挥棒,大力遴选在校学生参加各种创业竞赛,并都建立了院系、学校、省、全国四级创业竞赛选拔机制,积极引导应届毕业生申领企业营业执照或提供创业证明,这也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中心工作。而盲目追逐学生创业竞赛获奖和过度强调学生创业率不利于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全面深入推进。
(三)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方式存在单一化倾向
调查中发现,结果性评价和短期评价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较多采用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在校生显性创业成果,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和长期评价,这将妨碍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做出客观评价。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更应关注的是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启蒙、创业精神的形成与创业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在于,创业教育作用显现往往存在滞后性,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检验。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可能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内才开始创业,并有良好的创业表现。因此,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些举措是否得当,近一段时期内毕业校友的创业成果也应一并纳入评价范畴。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遵循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高职院校脱离企业、脱离真实商业环境谈创业教育,如同空中楼阁,虚无缥缈。基于此,创业教育更迫切需要走产教融合、多方协同育人道路,即创业教育需要来自于政府、行业、企业等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广泛参与[1]。同时,创业教育直接作用于创业人才培养,而创业人才培养效果最终是由社会来进行检验。因此,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应持开放性态度,坚持面向社会,坚持多元评价。
(二)全面性原则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旨在通过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三三融合,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创业生力军[2]。可以认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是一项为适应经济新常态融于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因此,全面性原则包含三层含义:一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应坚持覆盖全体高职学生,而不只是面向少数或部分学生,创业教育的初衷应是全面提升学生创业素质;二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既要注重结果评价,也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单纯以结果为导向,创业教育将会产生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创业教育评价方法应全面;三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既要注重学校投入评价,也要注重教师贡献评价,还要注重学生自身努力评价,创业教育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是否汇聚成合力,创业教育评价内容应全面。
(三)发展性原则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由量变向质变积累的过程[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应设置实施层次和梯度,构筑创业普及教育与创业精英教育相结合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即由创业知识普及——创业基础能力培养——创业实践训练——创业综合能力提升——创业实战体验——创业思维格局优化的一系列过程,包含塔基、塔身和塔尖的金字塔结构。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其开展是否遵循高职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否分阶段,且各阶段是否有序衔接,整个实施过程是否呈逐步向前(向上)推进态势。
(四)差异性原则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还应考虑差异这一元素。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不应千校一面,而应彰显差异化,百花齐放[4]。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与自身办学定位相结合,与自身学科优势相结合,与自身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战略相结合。如农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以服务“三农”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宗旨,突出农业农村创业教育。可以认为,培育具有“三农”情怀的德才兼备的创业人才,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领头雁”应是农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亮点所在。
(五)创新性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与一般社会创业不同,前者可以依托高职院校创新资源,创新应是其主要标签。对于类似校园开店、摆地摊兜售小商品、快递派件等低端创业,虽然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行动有触动作用,但形似而神不似,对学生创新推动还很不足。
因此,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对创业“术”的模仿,而忽视了学生应掌握的创业精髓——创新,否则高职院校将沦为学生低端创业的重灾区[5]。事实表明,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存活力久的创业往往是有技术储备的创业,是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创业,这离不开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又离不开专业积累。基于此,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是否坚持突出创新这一主线,是否紧密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也应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所要考虑的范畴。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综合上述现状和应遵循原则,可以从以下七个维度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创业课程
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载体[6]。高职院校应该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递进式创业课程体系。可以将创业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创业入门,相对应创业课程为创业通识模块;第二层级为创业提升,相对应创业课程为创业孵化模块;第三层级为创业实战,相对应创业课程为创业精英模块。第一层级创业课程面向全体高职学生,第二层级创业课程主要面向有创业兴趣的学生,第三层级创业课程主要面向正在创业的学生。衡量创业课程这一维度,可以用创业课程数量、创业实践课程占创业课程比例、创业课程覆盖率、创新创业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度等指标。
(二)创业教育环境
创业教育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创业教育硬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对学生创业活动给予的资金支持、学生创业场所提供及学生创业平台搭建,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基础保障。如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建立大学生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成立创业学院等。创业教育硬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衡量:学校推动创業教育开展的机构数量、学校创业扶持资金覆盖学生比率、学校创业孵化器数量、学校创业孵化器对学生开放比率、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接待学生数量。创业教育软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关于鼓励学生创业、倡导学生创新的制度性或政策性保障措施,如出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学生创新创业奖励办法、课程考核改革办法等制度,对学校创业氛围的营造和校园创业文化的打造有着积极作用。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兴起有助于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创业教育软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衡量:创业讲座或创业公开课举办次数、创业竞赛开展次数、学校出台支持或鼓励学生创业的政策数量、学生创业社团数量、学校创业教育研究机构数量。
(三)创业师资素质
创业师资素质是指创业指导教师工作履历、工作能力、职称、学历等信息,用以判断教师能否胜任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由于创业活动实践性强,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有其特殊性,不仅理论水平要高,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经历或创业师资培训经历。高职院校应着力打造创业教师团队,一方面可以对教学骨干或各专业中坚力量实施创业师资实践计划或金牌教练计划,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优秀创业校友和企业家等创业成功人士兼任创业导师。创业师资素质可以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衡量:拥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比例、拥有企业挂职经历教师比例、拥有创业经历教师比例、参加过创业培训教师比例。
(四)学生创业品质
创业品质是影响创业者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创业品质当中有些是先天与生俱来的,有些是通过后天培养所形成的。前者包括充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强烈的创新精神、充满自信、向往成功等;后者包括领导艺术、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善于学习、懂得情绪管理等,而这离不开管理素养、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学生创业品质可以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衡量:创业课程学生出勤率、创业实践学生参与率、创新活动学生参与率、以创业为职业选择的学生比例、学生(含近五年毕业校友)创业成果增加比率。
(五)学生背景
学生背景包括学生家庭背景和学生社会背景。从国内外著名的经商文化(如晋商文化、浙商文化、犹太人经商文化)可以发现家庭成员经商创业对其同辈亲戚或子女创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创业精神能够通过家庭或家族进行代际传承和延续。成功创业还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积淀,曾经有过在社会打拼过事业或有过兼职的学生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相对能更快熟悉和适应。学生背景可以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衡量:家庭经商创业的学生比例、拥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比例、拥有工作经历的学生比例。
(六)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创业理念塑造、创业思维更新、创业模拟参与、创业实战体验是创业教育主旋律[7]。因此,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需要颠覆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积极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项目驱动法等,改变教师对学生单向灌输为师生双向传播和反向交流的教学方式。所选用案例、情境和项目,應与时俱进符合当下商业环境。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应打破传统教学组织模式,不断拓宽课堂外延,创业孵化基地、企业、市场等都可以是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衡量:学生参与市场调查的比例,交互式教学的比例,企业家或企业高管指导创业次数(含创业心得或经验分享),创业计划书、市场调研报告作为考核方式的课程比例。
(七)师生及社会反馈
通过来自师生及社会实时或定期不定期反馈,促使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工作进行不断完善和修正。师生及社会反馈可以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衡量:师生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认可度、师生对学校创业教育的适应性、用人单位及家长对受过学校创业教育毕业生的满意度、社会对学校创业教育的关注度。
[参考文献]
[1]季跃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1).
[2]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
[3]姚华儿.小微企业创业导向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4]雷俊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4).
[5] 胡艳.高职院校专业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探索——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
[6]陈浩凯,徐平磊.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7(5).
[7]Gabriel Linton,Markus Klinton.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 Design Thinking Approach to Learning[J].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2019,8 (1).
(责任编辑:郭丽春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