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堂里流淌出he韵之声

2019-11-22 14:31马琼
艺术评鉴 2019年19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马琼

摘要:音乐教学是小学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音乐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音准的培养尤为关键。对此音乐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在合唱教学中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从音准抓起提高整体合唱水平。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小学生合唱中音准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小学合唱教学中音准训练的地位和意义,随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音准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   音准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9-0124-02

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音乐学习和教育,能够使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个性发展。在音乐表演中合唱是一种重要形式,演唱者的发音是否标准对于合唱效果来说影响很大,一首成功的合唱作品必须要做到发音标准统一,反之,表演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对此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到这个问题,积极培养学生的音准,不断提升整体的合唱能力。

一、关于合唱音准的基本理论

对于合唱来说音准是基础要素,只有发音标准才能保证合唱效果。音乐属于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而音准则是组成这种艺术的重要元素,在歌曲演唱中占据重要位置,合唱队员能否正确演唱歌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音是否标准。在整个合唱过程中,无论是演唱者还是演奏者,必须要严肃对待,把握好每一环节、每一句歌词、每一个旋律,时刻保证敏锐的听觉,掌握歌曲节奏,这样才能将歌曲准确的演唱出来。对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来说,音准训练绝对是占据第一位的,在此过程中开展音准训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体会美和欣赏美[1]。除此之外,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音准也是开展其他音乐训练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表达歌曲,抒发情感。

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音乐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尚未解决。小学生在进入青春期之后身体方面逐渐会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尤其是声带的变化,这一点在男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声带变得更宽更厚,而女生则是轻微的变短变薄,声音也会随着声带的变化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一时期,学生的嗓子比较容易疲劳,因此在音乐合唱中也难以把握音准。但是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水平。除此之外,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在心理特点、性格爱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音乐的敏感度更是有所区别。一些学生在音乐方面具有一定天赋,很多歌曲听过一遍便能轻松哼出一些简单的旋律;有的同学则是毫无感觉,即便是在经过训练之后也经常出现跑调、走音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五音不全”。但是教師在教学中完全忽略了这一问题,并未注重学生乐感的培养,将问题直接归根到了自己教学技术水平上,因此很多学生对于合唱节奏难以把握,在合唱表演中经常出现跑调的问题。

三、小河中心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音准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音准概念的初步教学

学生对于不同声音的敏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合唱的音准。有些学生的听力敏感度较差,因此唱出来的歌曲也常常出现跑调问题,难以准确找到音高的位置。对此,教师要重视到这个问题,在开展合唱教学的时候首先进行音准概念的初步教学,适当开展听觉训练,帮助学生建立音准认识,克服音准误区[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对学生灌输合唱的音准概念,使其明白“1、2、3……”等不同的音符排列并不是在一个调上,每个音都是有区别的,可以拿出一些乐器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知道乐器上每个按键都有不同的音,待学生基本掌握之后让其闭上眼睛,教师弹奏出不同的音调鼓励学生猜一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记忆力较好,通过这种方式训练轻而易举的就提高了听觉敏感性,有助于克服音准误区。

(二)音高感与倾向感的建立

音高,顾名思义,就是各种不同的声音所呈现出的高度。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差,因此很容易将音高和音量两个概念弄混淆,觉得“高音”就是声音大,“低音”就是声音小。对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感,教师应该合理的展开听力训练。

比如在学习小学音乐《一只鸟仔》一课的时候,因为全曲一共分为四个乐句,因此教师可以首先将歌曲的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分别弹奏出来,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分析其中存在的区别,随后再弹奏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然后再次组织学生聆听和分析。经过不断的分析和对比,让学生了解到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行大二度移位,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这样一来很容易便理解了音高这一概念的意义,从而建立良好的音高感。

(三)声乐技术的提高

多唱、多听、多动是培养音乐节奏感、提高合唱水平的有效方式。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积极表现,适当运用著名音乐家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通过身体动作和音乐韵律的结合锻炼学生的节奏感,为其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同时也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声乐技术的提高。例如在学习《跳吧!跳吧》一首歌的时候就可以应用这个方法,由教师进行歌曲演奏,然后学生围成一圈,用手拍出拍律,或者用脚步走出音符的时值。比如可以第一拍捻指,第二拍拍手,第三拍拍腿,第四拍跺脚,利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声乐技术。

(四)合唱共鸣的训练

很多学生对于合唱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不愿意参加合唱活动,因此在合唱的过程中表现力也不是很好,对此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这个问题,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歌曲鉴赏,展开合唱共鸣训练,以学生的兴趣培养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赏析,使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演唱情感[3]。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自身情感的把控,鼓励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即兴表演,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为其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使歌曲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体会到歌曲中蕴藏的情感,实现内心情感与歌曲情感的有效融合。

例如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课件适当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经典儿童合唱歌曲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如《我们的田野》,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合唱的力量,在受到感染的同时深化对于歌曲合唱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视频所见内容进行即兴表演,可以同桌搭档,也可以小组合作,自主随意设计表演内容。通过这样创造性活动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和感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对于合唱的热情,有助于强化歌曲合唱表现力。

四、案例分析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有难度的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创新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学习,實现音准的培养。

案例:

以小学音乐《外婆的澎湖湾》一首歌的学习为例: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重难点内容: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2.然后展示该句歌词的相关节奏,并配以相应的图片:根据每个节奏所描绘的事物展示出相应的图画;

3.过程中配好音乐,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聆听。

4.要求学生根据多媒体演示的内容进行演唱,最后教师点评。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快速被多媒体内容吸引,很快便掌握了歌曲的重点内容,且音准和节奏掌握的非常好,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结语

总而言之,音准对于合唱来说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从当下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音准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教师对此必须要重视起来,加强学生音准的训练和培养,过程中予以足够的耐心和鼓励,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准,促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敏.让音乐课堂里流淌出和谐之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音准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乐, 2014,(04).

[2]邹逸汉.浅谈初中音乐唱歌课中学生音准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 2017,(12).

[3]尹红芳.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 2017,(07).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路径探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