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行业协会促进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研究

2019-11-21 14:52古翠凤刘雅婷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行业协会职业教育新时代

古翠凤 刘雅婷

摘 要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模式,行业协会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行业协会参与校企合作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需求、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的关键,还是监督政府职能转变的催化剂。但我国行业协会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忽视了行业协会的主体性地位,这导致行业协会无法发挥其全部职能。促进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力:政府要完善行业协会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与制度;建立行业协会参与校企合作的管理平台;构建行业协会参与校企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体系。

关键词 新时代;行业协会;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2-0040-06

行业协会的特殊属性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有着无限可能。重视行业协会的治理,确保行业协会在社会中有秩序的发展,能够整合各行各业的优秀资源,将其运用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能够平衡多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尤其是在深化校企合作过程中,行业协会的参与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成为深化校企合作和促进区域经济特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新时代行业协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必要性

(一)行业协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

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发展与规范社会力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方式,指出“要建设多元办学格局,推动行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任务之中,需发挥行业凝聚力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校企合作意识,全面服务区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必须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发挥其自身优势。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专业设置、教材以及课程等方面与生产实际脱节[2]。而行业协会是将各种资源整合于一体的中介组织,这成为其加入校企深度合作的逻辑起点,打破了企业个体由于视野面小和经验不足参与职业教育“点对点”合作模式的局限性。行业协会凭借“第三者”的身份,以专业和全面发展的眼光,挖掘各行业的发展潜能,并将全局揽括教育信息与行业信息,及时将最新行业资讯反馈给学校和企业,尽快更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因此,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有助于统一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行动,加强行业企业的凝聚力,扩大企业的视野,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零距离”接近各行各业的需求,为学生快速适应各行各业的就业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其中,行业协会协调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之间的利益以及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平台也是其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行业协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是促进新时代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的关键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高技能型人才缺口不断增大,要求社会以及高职院校必须深度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加快校企深度合作步伐,进一步对接市场。行业协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能够帮助我国经济与产业高质量转型。第一,行业协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更加全面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3]。行业协会的行业性,使其在运行过程中,聚集了来自各方面的市场信息、行业信息,甚至是政府有关的最新扶持政策,这都有利于校企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全面参考各种信息,抓住各种扶持政策,来保证校企合作的质量,为企业及市场输送优质人才。此外,以行业协会为平台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效率,节约相应的人才培训成本。第二,行业协会参与校企育人机制,有利于完善第三方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创新体系,避免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中出现利益冲突或育人机制偏离市场需求,可及时调整育人机制。同时,育人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行业协会以第三方的身份参与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中,使企业和学校能够对学生的育人过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和监督,分别为企业选拔优质优量的人才提供依据,为学校提高人才质量奠定基础。第三,行业协会的服务性,有利于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文化建设是影响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因素。凭借行业协会的号召力与服务能力,举办企业文化交流讲座,开展企业文化参观等形式,促进学生对企业认同感,保证了企业的利益,减少人员流动性。第四,行业协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有利于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力量。与单个企业相比,行业协会开展培训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建立一个综合培训平台,邀请行业内不同企业的专家对教师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避免目前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的尴尬局面,形成“以优带优”的良好风气。

(三)行业协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是监督政府职能转变的催化剂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政府包办”,高职院校得不到办学自主权,企业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导致校企合作面临困境。因此,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确指出,政府职能转变要尽快落实好“简政放权”,做好校企合作的航标,而不是“划桨者”。虽然好的制度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制度下尽快落实好政府职能转变的催化剂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行业协会具有非政府性,其不受政府权力的干扰,可以为政、校、企之间搭建桥梁,建立合理的对话机制,保证企业的利益诉求得到回应,归还学校的部分自主办学权。而对于政府来说,行业协会能够成为其宏观调控中的辅助者或是秘书长,主要表现在:为政府提供最新的市场发展动态,代表行业企业反映自身的利益诉求,为学校转达办学进度等。行业协会加入到职业教育改革中,不仅对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提供有效监督,同时也满足了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更加贴近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二、行业协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探索

(一)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行业组织、企业和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實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之后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力量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为提高办学质量,实现中国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各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不断探索运用社会组织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模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二是行业学院的建立;三是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探索[4]。

首先,行指委是一个受教育部相关部门委托,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对本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进行研究、规划、咨询服务以及指导等的专业性组织[5]。其不仅能保障职业教育在行业产业相关领域内有秩序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职业教育与国际形势变化、产业需求以及社会期待的紧密结合。我国行业协会很难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体制与历史文化的限制。我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功能发挥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从宏观来看,准确掌握行业职业的岗位变化,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职业道德、传授知识以及技能教学提出要求,从而推进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校企一体化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从中观来看,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进行把关。此外,其能根据政府行业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等,落实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以及“双证制度”。从微观来看,指导本行业职业教育教学基本文件、教学实践、国内外经验交流大会等活动的展开[6]。

其次,行业学院主要是依托行业协会和职业院校共同合作建设而形成的新的“二级学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校企之间零散的合作关系,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之间紧密环绕型的融合网络,提供更加专业的职业训练,也可以说行业学院的建立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之一。目前我国有部分实践的行业学院主要以“校中企”与“企中校”两种形式,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共建实训平台、产品研发中心以及教育教学评价小组等方式,吸引企业优秀员工到学校授课,推动学院教师到企业实践,使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丰富校企合作内容,保证校企合作的推进。我国目前发展比较突出的行业学院可以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参考模式,其电子商务行业学院构建模式见图1[7]。

最后,职业教育集团是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以行业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呈辐射型吸引科研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使其成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力量,为多方组织之间的合作提供优质资源。但从我国行业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现实情境来看,行业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展现集团化办学的系列优势,即集团成员关系缺乏紧密性、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以及保障机制受到影响[8]。这就需要通过行业协会发挥集体性力量,共建科研机构,使其能够号召社会力量围绕区域特色建立教育集团;为行业部门、企业以及学校提供适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培训;实现区域与区域之间、跨行业的复合型职教集团建设,促进符合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结构的建设。

(二)行业协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具体实践

1.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产学研管理机构建设

产学研合作从广义上理解为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一种方式,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产学研管理机构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产学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产”是指企业、行业,“学”是指学校,“研”是指学校与企业在科研方面的合作[9]。多数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早就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基地,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目标,打破职业学校与单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通过多种渠道与行业之间进行合作,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运用法律法规对联盟成员之间在产业开发过程中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等行为进行一定约束,并规定产校双方共同承担相应社会责任。近年来,我国企业对校企合作的依赖度低以及责任意识薄弱的现状,导致其在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缺乏深度参与,阻碍了产学研工作高质量与高效率的开展。而行业协会的行业性特征,有利于其在参与产学研办学过程中,发挥其凝聚性作用,加强企业合作意识,一方面,协助产学研管理机构共同推进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另一方面,与产学研管理机构共同开展育人机制建设工作。如重庆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以下简称“该校”)中的电子商务专业于2012年加入重庆市网商协会,成为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依托协会在推进产学合作期间,也注重“研”的工作。为方便产学研管理工作的开展,该校与协会达成共识,在学院成立工作室,即商通网络营销室。为保证运营工作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行业协会作为代表加入工作室,督促企业参与,同时保证企业在项目合作过程中的合法利益,代表企业与学校洽谈,促进产学研管理机构健康发展。

2.校行企一体化的文化融合建设

校企合作不仅是为职业院校提供物质条件,还需要给职业院校提供精神条件,即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目前我国校企合作中,中小型企业是主力军,他们更注重眼前利益,容易忽略长远的文化内涵的熏陶,易造成校企合作时间缺乏延续性。因此,行业协会作为协调者,应协助企业发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之中。首先,不论是在校内还是企业中,都积极为学生提供个人咨询服务。各企业从员工中选择有潜力胜任学生指导师傅的人员,将其相关信息记录于行业协会的信息系统,当学生想了解各行业企业的相关信息时,能够在行业协会这个第三方平台快速匹配出相应企业指导师傅和咨询人员,使学生能与之进行交流和互动,共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逐渐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其次,带学生深入企业,提供有指导的实地参观。通过行业协会的组织,使学生深入企业参观的过程变得井然有序,并且通过行业协会平台工作人员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不仅节约了学校联系企业的繁琐过程,还为企业筛选学校节约了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有指导的参观企业办公室、实验室和企业的相关生产设施,更能理解不同企业之间工作的文化与氛围,能够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最后,带企业深入高职院校,为学生开展相关企业活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常常追求利益最大化,职业院校追求合作的结果——高就业率,双方都未把企业文化构建融入到合作过程中。而行业协会通过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把企业带入学校,与学校沟通协商活动地点,通过举行企业文化节活动、企业文化讲座、企业知识竞赛等,让企业文化充斥于校园之中,重塑职业文化与精神。

3.协同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协同”的概念由著名物理学家哈肯在系统论中提出,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和集体行为,产生“1+1>2”的协同效应[10]。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校企协同是促进二者深度合作的必然趋势,通过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达成互利共赢的办学模式。其中,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一批专业而又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但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量”虽然与日俱增,是“质”却前进缓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态度有关。“校热企冷”成为目前校企合作的常态,企业态度又决定了能否派出有扎实功底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的任务。此外,由于当前的校企合作中教师队伍建设中,多为“单”企业合作,即“一对一”合作(一个企业与一个学校合作),企业的利益来源单一,学校合作对象局限性,都阻碍了“双师”教师“质”的发展。因此,部分学校应该联合当地或者外省的行业协会参与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运用协同论的“资源整合”思想,把组织内部原本独立的功能和组织外部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进行整合,建立系统化的服务中心平台,使企业和学校的各种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共同作用,提高教师队伍“质”的发展,打破“企冷”的冰冻状态,为深入合作提供服务保障。

三、促进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与制度

为保证行业协会在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发挥其作用,就要以相关法律与制度作保障。只有在一套刚性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下,才能顺利而又高效地实现行校企、行业协会以及政府部门等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并实现多主体之间的利益。因此,我国应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以及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确保每个时段都能将校、企、行的法律责任与义务落实到位。

首先,建议制定《校企合作法》和《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对我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的相关事宜进行明确规定。其中包括明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学校等主体的具体职能与地位及权责利关系,清晰定位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法律义务与责任,明确规定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奖惩措施等。

其次,制定相对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政府部门在《校企合作法》和《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法》下构建行、企、校合作的体系框架。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第三方平台,协助政府引导校企深度合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当前我国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不规范,引发就业危机,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资格证书制度进行监督,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含金量。当然,在鼓励行业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参与职业资格标准制定的同时,也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避免在职业资格制度建设过程中行业协会及企业利用职业资格证书和考试来赚钱、对行业职业证书进行垄断的现象发生。

最后,各区域应该根据国家法律制度出台符合区域特色发展的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指导文件。由于每个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每个地方都应该拥有自己特色的指导文件,对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地位、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标准、课程设置、专业结构、培养方案等制定明确规范。

(二)建立行业协会参与校企合作管理平台

1.建立协调平台

依据第三部门理论,行业协会作为社会非营利性中介组织,可以协调企业、学校与政府之间在诉求表达、利益分配等方面的要求,消除政企校之间的分歧,促使政企校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加强合力。对校企合作来说,行业协会的加入,改变了校企合作“单对单”的方式,借以协会平台,实现校企合作“多对多”的合作方式,加快了校企从松散型合作向紧密型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转变的步伐。因此,建议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省(市)政府引导,联合相关行政部门、职业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参加,在行业协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中成立一个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专门研究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各种资源,发挥行业协會的协调作用,形成能够服务区域经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凝聚性,完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平台管理体系建设,见图2,通过委员会内部成员单位之间开展的人才培养项目、联合办学方式、课题研究等共享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行业协会通过在行指委内部建设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平台,不仅能够加强行业协会自身的约束与向上发展的意识和动力,也能够充分整合各个单位的资源优势,调动企业、学校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的内涵建设,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依托协会的号召力,能够形成专业化的招生链、就业链、产业链等,最终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双赢。

2.建立信息平台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与政府之间是“委托-代理”的关系,即政府委托学校办理职业教育,以此签订契约。而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并未与政府和学校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造成企业在参与合作办学过程中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以及利益得不到保障。校政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俨然成为了制约校企深入合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信息平台,协会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帮助校政企三者之间达成合理的“委托-代理”关系,协助三者能够充分表达各自的利益需求,及时掌握职教资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帮助校企达到全方位与高层次的深度合作。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信息平台建设:一是开展线上线下双向职教资讯管理。以线上的方式,在行业协会官网上发布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与相关政策法规;以线下的方式,通过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召开校企活动会议,向会员单位解读最新国内政策,并且指导校企双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向政府及时传达校企的动态。二是依托行业协会建设的信息平台,定期开展行业内的人力资源统计和预测,及时向企业、学校和政府发布市场对于行业的人才需求信息,为校企双方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平台。

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建立信息平台,扩大了校企合作的范围,打破了地域限制,协助政府、企业以及学校三者间的沟通交流机制能够更加表达主体间的利益需求,形成相互交叉、相互交织的紧密环绕型关系。对于政府来说,行业协会的信息平台建设成为政府的“贤内助”,可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及时把握企业需求,解决各主体间的利益矛盾;对于企业来说,行业代表企业发表自身需求,实现了企业与学校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对于学校来说,从原来的“一对一”合作转变为“一对多”,扭转了校企合作中的被动地位。此外,学校能够能根据行业内多企业的发展状态,选择符合自身特色的企业,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方案等。对学生来说,信息平台能够帮助学校提前了解各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与状态,为其以后的就业做出相应的努力和准备。

(三)构建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

要深化校企合作就必须建立起符合合作双方的利益驱动机制。在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通常追求是办学效益,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因此,找到二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就必须依托行业协会第三方平台建立起符合各主体利益的驱动机制。利益驱动机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以物质为导向的利益驱动机制,体现在资金链、资源链以及师资链三点上。在资金链方面,行业协会通过其凝聚性,向社会寻求资金资助,建立起资金补助库。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刚成立不久的中小型企业,若能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除了拥有政府的补贴,还能获得协会内部额外资金补助,这无形之下对中小型企业是一种吸引。在资源链上,行业协会内部成员单位包括各大企业和高职院校,借助协会平台,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能方便同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从各大高职院校中挖掘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进行前期在校培养,减少企业后期的人力资源培训费用。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可以扩大合作对象的范围,全面了解行业内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办学理念以及课程安排,并且还能利用各企业资源。作为实训基地。在师资链方面,行业协会引入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各大职业院校的优秀骨干教师等,建立起协会内部教师资源库。对企业来说,节约了人力资源培训成本外,还能节约时间成本;对于学校来说,方便兼职教师的招聘,扩大了教师渠道的途径。第二,以精神需求为导向的利益驱动机制建设主要体现在证书荣誉的颁发。精神需求是校企合作深入后的必要条件。校企合作早期发展中,以物质为导向的驱动机制是为了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但是在后期要维持二者紧密的合作关系就必须建立起以精神为导向的利益需求关系。协会通过组织每年的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大会,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和高职院校进行提名表扬;对于能长期保持积极性的企业颁发证书,并为其开展表彰大会;为能作为区域代表参加全国校企合作案例展示的企业,给予行业内最优企业的表彰外,同时奖励高额奖金。通过精神上的奖励,发挥榜样作用,促进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化发展。

(四)建立以行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体系

在“放管服”政策背景下,我国提出要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建立起第三方职业教育评价机构。其中,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内涵建设是除职业院校的自身评价(第一方)和政府机构的评价(第二方)以外的,例如行业、社会组织、企业等都是第三方评价机构。依托其内涵建设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第三方评价体系,作为独立于政府之外的非营利性社会民间团体,对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科研进度等方面可以做出客观评价,是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保障。建议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工作室建立在行业协会内部,其原因是可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不受政府、企业与学校的干扰。其主要内容表现在:能为校企深度合作做出全面引导。一方面,行业协会代表整个行业的利益,掌握整个行业的最新发展信息,具有长远发展的战略性眼光,能及时调整办学方针,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校企合作质量。如果只从学校或者政府的评价出发,不仅带有主观性,而且信息反馈会带有滞后性,赶不上市场的变化。引入行业协会参与第三方评价,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局限,另一方面,第三方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使之能够全面监控各项指标,打破了目前评价的单一性。行业协会的成员单位不仅有来自学校的专业教师、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有来自社会具有高技能的广泛专业人员,他们能从多角度来评价校企合作过程中各项指标,将评价工作涵盖到全校生员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以及企业参与合作过程中各项环节,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与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5-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1905/t20190517_382357.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EB/OL].[2019-05-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1905/t20190510_381564.html.

[3]古翠凤,王绿原.应用技术型高校校企深度融合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3):11-15.

[4]邓志新.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7):68-72.

[5]邓志新.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J].职教通讯,2016(16):1-6.

[6]韩国明,程贵妞.行业协会参与下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分析[J].教育科学,2007(6):72-76.

[7]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165-174.

[8]周明星.职业教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171-172.

[9]邱磊.職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5):61-66,86.

[10]Deborah Cobb-Clark. Human Capital Theory: Individual and Government Decision Making in Education Investment[M].San.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 2000:36.

Abstract  The participation of trade associations i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not only the demand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key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but also the catalyst for supervis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However, Chinas trade associations have a major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neglecting the subjective status of the trade associations, which makes the trade associations unable to perform all their func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associ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depth coope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systems of the trade associ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stablish a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trade associations and university enterprises; construct the interest-driven mechanism of trade association to participate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stablish a third-party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evaluation system led by trade associations.

Key words  new era; trade associ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Author  Gu Cuifeng,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 Liu Yating, postgraduate student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行业协会职业教育新时代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行业协会腐败
行业协会改革方案出台
行业协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反垄断法视野中的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