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自我控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2019-11-19 13:56任亚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30期
关键词:自我控制教育对策中小学生

任亚萍

〔摘要〕自我控制对于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决策过程涉及自我控制的参与。中小学生心理水平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情绪不稳定,行为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影响着他们的决策行为。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师和家长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自我控制;决策行为;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0-0068-02

一、引言

自我控制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心理能力,在面对刺激和诱惑时,它使人们以灵活和新颖的方式调节、协调自身的思想和行动,以达到既定的长期目标[1]。自我控制是一个含有多个维度、多个层次的复杂心理结构,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独立的重要标志。自我控制对个体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自我控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决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固有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人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2]。拿破仑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决策更困难,因而也更珍贵的了。”比鲁莽更糟糕的是犹豫不决。无论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要把握机会,及时作出决策,尤为重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已有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各种风险行为不断出现、增长,并在青少年时期达到顶峰[3]。近几年来 ,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因此,增强青少年独立决策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之前有研究显示,相对于成年人,8至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现实”情况下以及在实验室任务中(例如气球赌博任务)更倾向于做出冒险行为[4]。相较成人,青少年更容易冒险和作出风险决策。在既有潜在收益又有潜在损失的风险情境面前,青少年对奖励的变化比成人更敏感,对损失的变化相对不敏感[5]。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都不是优秀的决策者,他们常使用直观推断和偏向加工来缩短作决策的时间[6]。

自我控制理论认为,几乎所有不良行为都与自我控制有关, 决策过程涉及自我控制成分,自我控制在决策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7]。同时,有研究显示,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是大脑的一个重要区域,这一区域参与了决策行为。成年人的VMPFC受损会导致冲动、社交不当等行为,而智力和记忆能力却完好无损,但无法预测及决定未来的结果[6]。同样地,在进行自我控制时,前额皮层、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等大脑区域会被激活[8]。由此可见,在进行自我控制和决策时涉及相同的脑区,自我控制与决策具有密切的关系。

二、自我控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一)自我控制发展不成熟

在进行自我控制时,大脑前额叶皮层被激活。但是基于发育神经科学的假设,大脑额叶皮层的成熟要到生命的第三个十年才会完成[9]。中小学生自我控制发展还不成熟,没有足够的正面控制来抑制冲动驱动,例如感觉寻求。低自我控制的个体更多地出现寻求冒险、冲动、短视的倾向,不能很好地监控自己为未来作规划。这种观点认为,很难阻止青少年作出风险决策,只有在大脑成熟后,他们才能控制冒险、冲动等行为,才会拥有更长远的视角,以带有计划性的眼光看待未来,作出更为理想的决策。

(二)自我控制资源减少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个体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有限的,它类似于支持人体肌肉活动的力量,并为人的各种自我控制心理活动提供能量支持,这种有限的能力被称为自我控制资源。自我控制资源是有限的,个体在前一阶段完成自我控制后,这种资源会出现短暂性的损耗(也叫作“自我损耗”),从而引发随后涉及自我控制的任务表现成绩下降[10]。决策和自我控制都是自我执行功能的重要方面,它们利用一种共同的心理资源,并且其中一种可能影响另一种。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思曾将青春期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这时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渴望独立却又无法独立,心理呈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同时,他们面临着课业的烦恼、升学的压力和网络世界的诱惑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他们完成学业并追求自我发展、协调人际关系并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他们需要提升自身的延迟满足能力、抵制诱惑能力、抑制冲动能力等,因此需要大量的自我控制资源。这一时期,他们中的一些人有可能作出一些冲动、冒险的决策,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自我控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个体在生理逐渐成熟的基础上,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而中小学生自我控制的发展,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完成的,因此,家长和教师应采取各种措施,提升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做出正确决策行为

(一)进行利弊分析

教师应注意培养中小学生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告诉他们,在作决策之前可以先画一个时间管理矩阵,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分为四类——重要而紧急的事,重要却不紧急的事,不重要却紧急的事,不重要不紧急的事。这样会使决策者在作决策时处于一个平衡的视角,能分清利害、轻重关系。

(二)征詢他人的建议

中小学生的决策受到社会认知、人格、环境等多个变量的影响,来自他们身边的重要他人(如教师、同伴、父母)对其决策的影响更为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取建议,或借鉴他人提供的相关信息,是作出好决策的基本条件。因此,在面临人生重要的关口时,教师和家长应告诉中学生加强与身边重要他人的沟通和交流,在作决策之前,多多听取师长和亲人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考虑,使决策更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三)正念训练与呼吸训练相结合

相关研究显示,正念训练可以显著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作重要决策前,心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短暂的呼吸模式调整,短暂的迷走神经呼吸模式能够增加心率变异性,并能显著地改善决策行为[11]。

参考文献

[1]Smolen T ,Chuderski A . Semantic Conflict Mobilizes Self-Control in a Realistic Task[J]. Current Psychology,2017(2):1-11.

[2]方平,陈满琪,姜媛. 决策的脑认知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2009,46(3):640-642.

[3]王青春,阴国恩,张善霞,姚姝君. 青少年决策中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9(4):268-272.

[4]Eveline A. Crone and Maurits W. van der Molen. Development of Decision Making in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Evidence from Heart Rate and Skin Conductance Analysis[J]. Child Development,2007,78(4):1288-1301.

[5]张娅玲,袁文萍,刘雷,冯廷勇. 青少年风险决策的时程加工机制:来自ERP的证据[J]. 心理学探新,2011,31(3):223-229.

[6]朱琳,张庆林. 决策的发展性研究进展[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60-64.

[7]Arneklev, B. J.,Grasmick, H. G.,Tittle, C. R.,Bursik, R. J. Low self-control and imprudent behavior[J].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Criminology,1993,9(3):225-247.

[8]Hare T A ,Camerer C F ,Rangel A . Self-Control in Decision-Making Involves Modulation of the vmPFC Valuation System[J]. Science,2009,324(5927):646-648.

[9]Romer D ,Duckworth A L ,Sznitman S ,et al. Can Adolescents Learn Self-control? Delay of Gratifi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over Risk Taking[J]. Prev Sci,2010,11(3):319-330.

[10]竇凯,王玉洁,聂衍刚,黎建斌. 自我损耗促进冲动决策:来自行为和ERPs的证据[C]. 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11]De Couck M ,Caers R ,Musch L ,et al. How breathing can help you make better decisions:Two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breathing patterns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decision-making in business cas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2019,139:1-9.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大连,116029)

编辑/于 洪 终校/纪 悦

猜你喜欢
自我控制教育对策中小学生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可信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