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山水园林诗解读

2019-11-14 20:48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谢灵运山水诗庄园

■王 鑫/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古典园林发端于先秦而兴盛于东晋,经初盛唐的酝酿发展到两宋达而达顶峰,至明清得到进一步继承发扬。古典园林融合了建筑、美术、音乐、诗歌、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与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着古代文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意趣,如终南山下王维的“辋川别业”,浣花溪旁杜甫的草堂,白居易的白莲庄、庐山草堂和履道里园,李德裕的平泉庄,牛僧儒的归仁里宅,裴度的集贤里宅园和午桥别墅等等。园林不仅是古人现实的居住场所,也是居住者精神世界的物质载体。园林中由山水构成的自然景致、诗意情境熏陶和滋养着文人的心性情感;同时,生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也不断改造并感受着园林:园中的花草虫鱼、亭台楼阁、石桥青苔无不承载着文人的审美理想、生活情趣、情感态度、哲学思考及人格追求等。园林与生命个体在双向互动中不断碰撞并最终融合,使园林成为文人雅士慰藉宦海沉浮、摆脱尘世繁杂事务、感受自然生命旨趣的理想场所。

随着园林的兴起,与之相应的园林诗也渐成规模,并形成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诗人对置身山水园林的思想情感、理想追求、审美情趣等内容的诗性表达,具有深邃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谢灵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山水诗第一人”,作为自然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他有着丰富的山水园林诗歌创作的实践活动,后人将其山水诗创作细分为远游山水诗与庄园山水诗两大类型进行研究。在谢灵运的人生轨迹及诗歌创作中,为满足他山水赏娱之性和抒发文学才情,其家族经营的始宁庄园提供理想的精神场所。

一、生平遭际与山水本性的养成

(一)身世与思想背景

谢灵运出身世家,祖父谢玄为东晋名将,父亲谢瑍是秘书郎,他自己在年少时便袭家族爵位称康乐公。据史书记载,谢灵运三岁识字、聪慧颖悟,被家族内部寄予极高的期望。然而,出身上品、身居高位的谢灵运却有着颠沛流离的一生, 刘宋灭东晋后,谢氏家族势力因政治因素几经削弱、族人则多遭意外,他世袭的家族爵位也从“公”降封为“侯”,出仕则在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等官职间辗转。

长期处于被削弱而又有世族身份威望的矛盾中,加之仕途的不顺,使得谢灵运受挫颓丧,如其《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一诗就写道:“辛苦谁为情,游子值颓暮”,直接表达了他因遭政途排挤而产生的压抑郁闷心情。或许因为仕途的诸多不顺,谢灵运的情感思维逐渐寄情于自然山水之中。他饱揽名山大川,东山、石鼓山、白岸亭、仙岩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诗歌。同时,谢灵运年少时因体弱多病,被家人送往道观中休养,具有一定的道教信仰背景,滋养了其崇尚自然、乐于山水之本性。

(二)仕途与归隐生活

景平元年(423年),谢灵运在任职届满后,毅然辞去官位,开始追求隐士般的宁静生活。回到故乡,谢灵运扩建了祖父谢玄故有的庄园,形成“南北二居,水通路阻”的布局,在这里,他开始了以酒待客、文人雅集的逍遥生活,远离政治而悠游于山水之间。几年归隐之后,在亲友的劝说之下,谢灵运带着矛盾的心情再次出仕。山水园林里的生活虽让他自在无忧,但建功立业,重振谢氏家族的抱负一直在心底挥之不去,选择再次仕途而非继续守志林泉,使他内心深感遗憾。当然,以历史观之,谢灵运的政治理想再次破灭,当位的宋文帝起用谢灵运的目的和前君一样,希望借助他的才性与文坛影响力来拉拢旧世族门阀,并不会对他托付重任。虽然宋文帝待谢灵运甚厚,但是与他高远之志相比甚远,后因君臣矛盾,谢以患病之由而自请解职。

第二次回到始宁庄园,谢灵运开始了新一次的归隐。他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扩展始宁庄园。在又一次的仕途挫折后,谢灵运这次的回归生活方式与以往不同:少了平静和自在而多了躁动和纵情。不安分的心态和张狂的言行、紧张焦虑的情绪为他带来更多的波折,恃才傲物的心态让他与当地太守结怨,背井离乡出任临川内史,被弹劾后起兵反抗,指为谋反后年仅四十九岁的他在广州被处斩。

二、山水美学思想生成

纵观谢灵运的一生,虽四十九年,却历经人生沉浮,在仕与隐之间多次徘徊,他的山水美学思想生成与其人生轨迹变化基本保持着一致。其山水诗创作也基本完成于始宁、永嘉、临川的仕途辗转间。当他积极出仕时,山水与他关联较少;反之,当他守志于山林时,自身的生命契合度则在山水间得到了舒展,才性也得以展露。当然,山水之情对谢灵运的入仕归隐有极大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入世就无法享受自然生命之乐,两者不能完美的统合,这与诗人本身的性格情操有诸些关系。

(一)山水审美思想的生发

谢灵运少年迁搬至京师建康,在堂叔谢混的指导下,其文学才赋得到抒发。他继承魏晋遗风,善以才性品鉴人物,为其日后的心性奠定下了生命底色。初入政途期间,他好游历山水,也有许多诗篇为此而作;但是,回看该时期的作品,山水之情还未有完整表述,诗人的山水之性还处于隐隐生发之状态。

随着仕途的失意,谢灵运开始关注山川丘壑之美,对自然的亲近感已有表露。如《过始宁墅》:“岩崎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连。”是始宁庄园首次在谢诗中出现。这里白云青山,绿水翠竹,诗人用“抱”、“媚”亲昵的词表达出对庄园中自然山水的亲切、喜爱和好奇渴望之内心感受。虽然作者在初期的不如意之中,将山水园林纳入审美的观照视阈,不过能让其才华凸显、成为大家则离不开他本人在生命过程中的反思,及其对于困境纾解中的思想升华。观其一生的仕途轨迹,正是在这沉沉浮浮、扬扬贬贬之间,谢灵运开始对道、玄有新的体悟,使得其山水诗呈现出一种净、灵、空透的气质。

(二)园林审美倾向的发展

辞官之后的第一次隐居生活,谢灵运返回始宁庄园,顺应了自身的山水之性,如在其《山居赋》中所述:“抱疾就闲,顺从性情,敢率所乐,而以作赋”。诗人两次将自己的庄园进行扩建,主观积极地融入山水之中,开拓出山居式园林。在《田南树园激流植援》一诗中,他有这样的描述:“中园屏氛杂,清日广招远风。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激洞代沒井,插槿当列 。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对窗。靡迤趋下田,适递敏高峰。”可见,谢灵运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欣赏人与自然美景的相处相融之中,并对园林做了细致的规划,从相地、选址、布局、路线包括动植物等都进行了详实考察。同时,谢氏还以佛、道、玄学思想为指导来建构园林的整体风格,使自己的园林不同于秦汉的奢靡之风,而更趋于清淡之美,弱掉人文景观,强化“自然”之意味。虽然此处自然景观依然为谢灵运的主观意识构建,但是相较于过去的园林风格,谢灵运有意识地突出自然的天然恬淡之美,形成了他风格独具的山水园林美学。

对山水园林的实践指导之外,这一时期他对自然的领悟更为细致、敏锐,以至于每有一诗如“远近钦慕,名动京师”、“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清阵能娱人,游子儋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冥色,云霞收夕霏。艾荷迭映蒜,蒲稗相因依”等,都达到了山水与心性合一的境界。如果说年少时期还因家国抱负而跃跃欲试,对山水只是“情窦初开”的话;那么在归隐阶段,他已经将自己的身心适宜地融入到自然山水之中,生命的张力在山水之情的涵养下而充满灵气、朝气蓬勃。此时,山水已是“伊人”,让他“流连忘返”、“寤寐思服”。在《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中,他写道:“初篁乾绿箨,新蒲含紫葺。海鸣戏春岸,天鸡弄和风。”草木的清新、鸟禽的活泼以及自由开阔的气息与谢灵运的生命轨迹融汇互通,如春风扑面。这个时期的谢氏诗作,少有仕途中的城府和臃杂,而多几分让人怡然自得的山林乐趣。

(三)园林山水思想的成熟与终止

一边是自在舒畅的归隐生活,一边是亲友相劝的再次入仕,谢灵运在摇动和不舍中选择了再一次施展家族复兴的抱负,而忍痛割放下了山水生活。但是这一次的出仕相较之前更为凶险,在极大的期望破碎后,谢灵运开始了他第二次的回归。第二次归隐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动;这期间,山水之中的宁静被打破,正如其诗所言:“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幽美、恬然的诗情画意被沧桑、孤寂的悲壮之感所充斥,这个时期创作的山水诗歌随处可见“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风雨非攸各,拥志谁与宣”等消极无望之言。这个时候的山水,承载着的是诗人无处安放的悲伤和幽独,再不见往日的清新明媚,而只剩下物是人非的哀凉之寂。

如若或许,作者当初拒绝了仕途的诱惑,选择继续坚守山居,他的山水文学、园林思想会继续随着诗人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而往前推进。或许山居园林会更幽美,更有不同的情境被他歌颂抒发,给后人提供无限的与自然坐饮对唱的相互交映之感。不过,历史的齿轮终究无法回头,谢灵运的生命止步于官场的风波之中,他的山水才情也在此戛止终结。他在《临终》里,感叹“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他的懊悔不止也令无数后人感叹万分。

三、园林山水诗中的文化内蕴

谢灵运是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人生道路短暂却光芒四射,“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思想折光”。

(一)文人的自然山水之志

对于山水之美的欣赏,自古有之。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岁寒然后只松柏之后凋也”等。在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可能在于合德,自然不言而自美,因其有仁有德孕育万物。在个体生命追求理想和树立志向的路程中,自然中的景物起到了内在德性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所谓人之道即是“仁之道”、“中和之道”,所以对于人格形成而言,中国哲学强调从自然中观其德与善,修正自身。老子以水喻道:“上善若水”,水是最为合乎道的存在,承载了天的美德,亦是以观水观人德的形式来抒发对自然美妙的情怀。先秦哲学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也为后人留下了对自然“比德”的审美标准。发展至魏晋时期,自然除了与仁心、德性有联系外,也强调和显露当时文人墨客在失意与迷茫时,从自然山川湖泊水溪中去体会和感受生命的自由。在谢灵运的时代,自然之美不但在于其孕育万物之德性,更在于其抚慰人身、安顿心灵、开拓并丰富人对于宇宙人生的感悟体会。

在谢灵运的诗歌中,自然山水之美拥有其客观的自美性。他在《拟魏太子邺中集》诗中云:“整装辞秦川,秣马赴楚壤。沮漳自可美,客心非外奖。常叹诗人言,式微何由往。”在这里,他提出了“沮漳自可美”的观点,一反前代的“比德说”,山水之美不再比之以仁的德性,而本身即是客观存在之美。正因为这种思想认知,使他在选址和经营园林时,会更自有意识地保留“自然神丽”。客观的自然美激发着谢灵运对幽径奇景中的山水进行探寻,而非仅是人为地对园林建筑进行改造。在谢诗中,常有他“怀新道转迴,寻异景不延”,而后放舟探寻,竟发现“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之神妙佳景的情节,颇为活泼有趣。谢灵运之为人,常为美感所熏陶,而久久不能忘矣,竟追而逐之,终成一代大家。在《康乐集》中,读者能够深刻体会:美是自然之客观存在,需探寻者主动去投入与认识、发现和欣赏。

(二)积极主动的山水观照

在对自然山水进行欣赏时,谢灵运选择了山居庄园的方式,以消除与山水的空间界限。在山水环绕之下,全面体验与自然相处所带来的愉悦和自在。始宁庄园里的一草一木,“山川涧石,州岸草木”皆是美的。他曾在《山居赋》中描写道:“川有清而无注。石傍林而插岩,泉协洞而下谷。渊转诸而散芳,岸靡沙而映竹。草迎冬而结范,树凌霜而振绿。向阳则在寒而纳政,面阴则当暑而含雪”。庄园里的溪水清澈见底,山石插入峭壁而成石林,山泉于山谷出汇集成溪。冬日里,山的阳面光照充足,花草茂盛;山的阴面则积雪皑皑,别具风味。山居其中,自然美妙喜人,即其所谓“山川众美”是也。

为能欣赏到自然山水不同角度、不同节令的不同景致,谢灵运还遣工匠在园林中因地制宜地建造了许多水榭亭台,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尽得山水之美。“居”与“游”除了空间的差异之外,更有时间的不同。“居”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体验与情感融入方式,它既是行为的主体又是自然的客体,两者相互交融、绵绵不断。“游”则是一种短暂的、即兴的体验方式,许多山水的“时”美无法看到,对山水的体验也因此短暂,而为有生命维度的沉淀。由此,谢灵运所选择的山居方式,既可以满足他欣赏山水之美,又可以使他的生命融于自然之中,对自然美的体悟与欣赏如同他的日常生活般,随性而自由。

(三)山水园林中的和谐观念

美好的芳草以配有德君子,动植物的美与人的美德建立着紧密的道德联系。在谢灵运的山水园林诗中,存在许多从动植物生命成长、活泼意趣角度而进行的观赏,描写了动植物的真趣和野性,蕴含着诗人对万物生命真切的喜爱之意。

《山居赋》中除描绘自然景观外,还有大量关于草木、动植物的摹写,如修竹、绿萍浮水等等,构建了除人以外的丰富的自然生命景观。描写竹子,他有“既修竦而便销,亦萧森而裔薪。露夕沾而凄阴,风朝振而清气。捎玄云以拂杪,临碧潭而挺翠。”通过对竹子的长期观察以了解其生存环境和品质特性:以“修”描摹出竹子的挺立;以轻盈美好的“便娟”来呈现竹子摇晃的姿态;赞它幽深静谧而又含露吐雾,能够生出清新之气。山居园林之中,自然就有“五谷”的种植与收获。此赋还提及园中所种植的麻、麦、谷、豆等农作物,并描摹家丁根据季节和气候变换而依次进行的耕种、收割活动。在赋中,作为情感主题的诗人将自身内在充实的情感体验,赋予四时变化生长的植物之上,写出不同花木蔬果等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出的各种姿态,如寒葱冬冷挺翠,藿香春暖开花,绿葵沁透露水,而白韭披覆白霜。对于谢灵运来说,不仅写物性、状物貌,更有对物的情感流露。在他笔下,再为微小和不起眼的瓜果蔬菜都值得一写,清新活泼地跃于纸上,绵绵地流露出作者对天地自然的纯真喜爱和关怀,生命在自然的环绕中更赋灵动之气。

谢灵运园林山水诗中,有荷花的含红之美、竹子的修立便娟;山中植物四季常新:春有芬芳待放,夏有芙蓉绿叶,秋有水稻之香,冬有松柏苍劲。山中草木茂盛,生意盎然山谷植物形成洋洋大观,可赏可爱。与静态的植物相比,园林中的动物则更显灵动活泼。谢灵运园林山水诗中关于猿猴、野兔、山鸡、江鱼等多类动物的描写,使得其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谢诗的园林山水诗中,不仅包蕴着天地自然之真切体会,同时也涵括了万物生命的灵动活泼。这都源自于他对生命情趣的极致表达、对天地万物生命形式的认同和感通,还有对自己忘我于自然万物中的喜悦。由此可见,在谢灵运所经营的山水园林、所描写的山水诗歌中,构成的正是一副人与其他生命、与自然的美妙和谐景象。

四、结语

纵观谢灵运的一生,其仕途之路跌宕起伏又几经沉浮,而“性爱山水”的他却为后人留下无数可歌可咏的诗歌篇赋。谢氏对山水、自然、人生的所思所感,对于当下追求人生理想的人们亦有诸多可借鉴之处。从他的诗赋中,我们可以品味:所谓“自然”之美,并非不要人为,乃是人为之美的最高追求是归复“自然”。在山水园林之中,谢灵运不仅追求真“自然”、体会生命的抒发与自由,而且不断扩张生命的有限性,以获得心灵的玄远感受。他将自身融入自然,与大化流行的宇宙合而为一,体认天地万物的自生自性;他提倡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山水栖居环境,以及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思想认知亦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人文精气。

注释:

①孙明君.谢灵运的庄园山水诗[J].北京大学学报 ,2006,43(4):68~74.

②《宋书·谢灵运传》[M].第1743页.③谢灵运年谱汇编[M].陈祖美,编校.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④傅志前.从山水到园林——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⑤宋红.天地一客——谢灵运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2.

⑥郭本厚.六朝游文化视野中的山水诗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谢灵运山水诗庄园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谢灵运的胡子
谢灵运:我的人设崩了
瞻谢公亭
孙云朵和她的云朵庄园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动物庄园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境界
印度KL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