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西柱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 山东临沂 276300
在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思想发展、推动学生能力进步的作用,教师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就当前我国的初中生而言,学生早熟、叛逆、个性强等方面的问题比比皆是,而一味的打压批评实际上只会起到反作用,应采用激励的、奖励的、引导的方式,利用表扬的力量,为学生指明道路,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效果。
在传统的初中教学当中,应试教育的起点就是初中,从初中阶段开始,学生就基本脱离了轻松、愉快的学习阶段,学习压力较大,加上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属于班级管理难度较大、问题频发的学段。很多学校都有明确的班级管理制度及学生行为守则,并字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严格执行这些制度,严厉打击各类不良行为。在当前的教育环境当中,传统教育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认识,大部分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采用更为柔和的方式来处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激励理论就是在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抓住学生心理,针对初中生对于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的心理状态,利用积极正向的激励方式,来帮助学生,激励学生的成长,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的综合性人才。
在进行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时,教师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应盲目的对学生进行激励,避免学生无法明辨是非,走向偏激的成长道路。肩负班级管理任务的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个性。设计面对不同学生的激励方案。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发掘学生的共性,在实践当中不断摸索完善激励方法,并进行灵活的应用。比如,在进行学困生的激励时,应先将学困生进行分类,查找造成其学习成绩差的根本原因。对由于思想懈怠或缺乏学习兴趣的学困生进行学习兴趣培养及自律能力锻炼,在教学当中不断发掘这些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采用亲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对于那些由于学习和成长压力大所导致成绩下降的学生,教师可以经常对学生进行开导,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进行激励。还有少部分同学是由于智力或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可以通过降低学习门槛,布置简单任务的方式,在学生获得阶段性的成功之后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起能够学会的信心。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目标的科学设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好多样化的个性化引导方案,分步、分项地进行,逐步改善学生的思想和心态,最终达到预期的班级管理成效。
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很多初中都已积极响应号召,对教学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及优化。在进行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时,教师应参照当前已有的成功案例,学习多种类型的激励方式,并在实践当中进行改进和转化,是这些激励方法都能在自身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发挥效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就应当将这种激励方法应用其中,多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方案,让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相应的收获,提高学生在学习当中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另外,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知识竞赛等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减轻学生存在的心理压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遇,鼓励学生自信、自强、自爱。
班级管理贯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当中的正向激励素材,利用教材当中的英雄伟人等人物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正向引领。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应用时,应当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以语文教学为例,在教材当中有很多人物拥有伟大的人格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在进行本类课程的授课前,应对该人物的历史及相关故事进行收集,在课堂当中讲解成长历程及榜样故事,利用生活化、趣味化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在这些人物的激励下获得学习与成长的力量,形成积极健康的三观。
教育激励理论是一种具有科学依据的成长辅助方法,能够在不破坏师生关系的和谐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管理的预期目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逐步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升班级的内部凝聚力,保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其身心都能处在健康成长的进程当中,在进行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时,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培养方法,在重视、关心、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激励理论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