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秀桢
摘要:诗歌是古代最美得文学,最动人的文学,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滋润人的心灵。使学生掌握诗歌创作的方法,激起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培养来说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滋润他们的小小心灵,使学生乐于去求真、求美、求善,展现出他们最美、最真的诗歌韵味,可谓一举几得。中年级的学生处于学习诗歌的初级阶段,可塑性比较强,创造力更强。我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诗歌创作的方法,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创作诗歌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诗歌创作习惯。
关键词:指导 诗歌创作 策略
诗歌是古代最美得文学,最动人的文学,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滋润人的心灵。使学生掌握诗歌创作的方法,激起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培养来说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滋润他们的小小心灵,使学生乐于去求真、求美、求善,展现出他们最美、最真的诗歌韵味,可谓一举几得。
三年级的学生在低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和学习过诗歌,对诗歌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诗歌的学习和体会对于他们来说难度相对没那么大了。学生处于学习的初步阶段,可塑性比较强,创造力更强。因此,我在这个阶段结合课文的学习,指导学习尝试进行诗歌创作,效果尤为显著。要想激起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诗歌创作习惯,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文本,指导学生诗歌创作的方法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文本,指导学生正确的多样的诗歌创作方法,让学生在詩歌创作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就是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体会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让学生掌握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并用该方法去创作其他内容的诗歌,使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和快乐,收获了知识,从而激发了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听听,秋的声音》是统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关于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声音的诗歌。诗歌的语言简洁精炼,韵律优美,富有童趣,而且节奏感很强,非常适合中年级学生朗读和学习。诗歌的内容也浅显易懂,结构简单,下面是我如何指导学生尝试诗歌创作的其中一个教学环节:
片段一:学习诗歌,指导方法,滋润童心
师:《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学生认真地看书,并且边看边找答案,教师巡查,了解学生看书找答案情况。学生大部分都能找到:大树、蟋蟀、大雁和秋风,但有一小部分同学找得不全面。)
师:刚才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看书,老师很高兴。现在请同学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谁来?(指名回答)
生:诗中讲了大树、蟋蟀的声音。
师:你觉得他说得对吗?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
生:我觉得他说得不够完整,除了大树、蟋蟀的声音,还有大雁和秋风的声音。
师:你们认为她说得完整了吗?
生大声齐说:完整!
师:对!找到跟一样答案的同学请举手,不一样的同学请改正。(检查到大部分学生找对了,竖起大拇指)表扬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的同学!
师:你喜欢哪种事物的声音?(指名回答)
生1:我喜欢大树的声音。
师:你能读读相关语句吗?(生读诗句,师出示图片与文字结合的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
师:读得真好!能把诗歌的韵味读出来了。谁继续来说?
生2:我喜欢蟋蟀得声音。
(教师指导学生读诗句,同样出示图片与文字结合的幻灯片,帮助学生体会诗意。)
师:现在我们来学做一个小诗人。用“听听,秋的声音……”(幻灯片出示)模仿作者的形式自己创作一小节或一首诗歌,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编也可以。如果觉得不太明白的话,可以请教小组学习伙伴。
(学生开始尝试诗歌创作,教师巡查,了解学生情况。)
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简洁精炼,旋律的优美,诗韵的魅力,并结合诗歌内容,指导学生诗歌创作的方法。学生在兴趣浓厚及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再融入自己的满腔热情去进行创作,效果真的出乎意料的好。
二、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要想学生喜欢去创作诗歌,而且还要使他们的兴趣能够持久,这样是比较难的。这就要我们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吸引住他们的兴趣,让这种兴趣一直延续下去。我认为首先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经常去尝试诗歌,体会其中的乐趣。比如,我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这样做的:
片段二:展示成果,体验成功,显现诗韵
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写得很好,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呢?(学生都非常积极举手,纷纷表示乐意把自己得作品分享给大家看。老师让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读出自己的作品。)
生1:听听,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
“哗啦”,是水稻欢快的歌声。
生2:听听,秋的声音,小鸟跳来跳去,
“叽叽喳喳”,是和树林告别的话语。
生3:听听,秋的声音,秋风掠过蒲公英,
“唔唔”,是小蒲公英安家的声音。
生4:听听,秋的声音,秋雨落在地上,
“滴答”,是秋雨正在弹琴的音符。
……
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发挥了的自己聪明才智,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老师真的为大家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你们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小诗人,如果能够坚持创作的话,长大后一定能成为大诗人! (教师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通过给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生继续创作诗歌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用自己的童心展现出诗歌的风采和韵味,慢慢养成创作诗歌的良好习惯。
平时可以利用上课前的及分钟时间让他们读读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或者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在课外书里学到的诗歌或创作方法等等,让他们有一个展示的机会,更有利于他们坚持去进行诗歌创作。
三、搭建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光是让学生有兴趣还是不够的,老师还要给学生搭建不同的平台,让学生体现到诗歌创作后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话在兴趣和动力之下,诗歌创作的习惯才能持之以恒。
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在平时的日常管理当中也设立各项奖项,还可以通过学校及上级部门开展的相关活动来让学生的作品得到肯定和展示,还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投稿等等。同时可以在班上设立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在班里的墙上贴一张“诗歌大王”“我是小诗人”“诗韵之最”等的评价表,创作一首或一小节诗歌就可以奖励一朵红花或一颗星星等作为记号,期末评出一些获奖的同学,并对他们进行特别的奖励。而对于那些有进步的同学也要设立另外的奖项,不然那些平时水平不高或成绩不好但慢慢有进步的同学会觉得自己没希望拿奖而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的。每学期设立的奖项名称可以适当变化一下,学生才会觉得有新意。而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一直持续下去,从而养成良好的诗歌创作习惯。学生在尝到到了成功的喜悦后诗歌创作的兴趣就更浓了,动力就更大了,习惯就更加持久了。
通过平时诗歌学习、诗歌创作等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创作诗歌的方法及技巧,在交流活动及展示活动中显得很积极、兴奋,在各级各类的评奖活动中也积极响应,乐于参与;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也乐于创作,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我相信,以后他们的诗歌创作水平、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想象力等也肯定有所提高,为以后的语文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