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译,最基础的是达意。这在目标语与源语中没有文化对等词汇时显得尤为重要。若只直译,由于文化不同,译文读者可能无法了解到原文大意,更不要说在源语和目标语读者群产生同等效果。这里从交际翻译的视角分析《柳毅传》中采取的翻译策略——省译,意译,增译。
【关键词】 翻译方法;省译;意译;增译
【作者简介】杜鑫淼(1999.03-),女,山东济宁人,汉族,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在读三年级学生。
前言
奈达曾提出所有的翻译都是交流性的,翻译的主要原则就是实现动态效果。而纽马克认为实现对等效果是不可能的,并提出針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因此便提出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并且认为信息类文本,动作类文本,戏剧以及标准化语言应该采取交际翻译,而表情类文本,高度凝练、特意选词的戏剧类则需要采用交际翻译。《柳毅传》属于小说类,即叙述故事情节。也就是所谓的信息性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此文本译文指导性理论——交际翻译。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中,纽马克提到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produce on its readers an effect as close as possible that obtained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Newmark,1981).交际翻译提倡以译文读者为中心,对于一些文化负载词主要采用意译的方式将原文的意义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译文在目标语读者看来是流畅易懂的,并且读者看不出是译作,但是会造成译者的隐形。由于中英文语言差异以及表达习惯的不同,译文文本相应采取了省译,意译,增译的翻译方法。
一、交际翻译在文本中应用
1.意译。
例 1: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译文:Unhappy creature that I am! Since you ask me the reason,
原文中“贱妾”“长者”都是中国文化负载词,一种谦辞,敬辞,表示一种谦卑以及对他人的尊重。但目标语中并未有与此对应的。因此译文将其对应译成了 “unhappy creature” “you”也能表现出原文传达的意思,又能表达出其情感。
例2: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
译文:May I trouble you to take a letter?
原文中表现出“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意思就是“我想用尺绢写一封家信,托您的仆人带去,不知道可不可以呢?”而译文中则是 “May I trouble you to take a letter?”。用尺卷书写,托仆人带去,不知道可不可以等并未直接译出。不过原文想传达的意思就是能不能拜托他帮助他捎家信,其余的话也就是所谓的客套话。中文迂回,常常不能直奔主题,而英文讲究开门见山,客套话使用较少甚至不用,因此遇到这种情况为了传意便直接采用意译的方法。
2.增译
例1:君不许,何敢言。
译文:Before you promised to help me, I dared not tell you how to reach my parents.
原文中并没有 “to help me”“how to reach my parents” 的对应语句。中文文言文中可以从上下文推测的,便直接省去。但英文强调的简洁是在完整表意的基础上进项的。因此在译文中表现出来主要是为了准确完整表意,补充解释原文中存在的信息,从而让译入语读者易懂,或者是避免误解。
例2: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
译文:Without telling him the story, Liu simply answered,“To see your king.”
原文中只表达了“曰”,并且两者属于并列。译文中将前半句处理成了状语,表示一种状态,增译了 “simply” 表达内隐信息,说明毅不想和他说太多,带有情感,正好与前部的“毅不告其实”相呼应,注重了内在连贯性,逻辑性。
二、结语
交际翻译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来传递信息,为了让译入语读者通俗易懂,会对源文本进行修改,可能造成原文信息丢失。译员在这个过程中对原文的自主性较大,但是导致了译者的隐身性。并且由于译者要达到某一目的,拥有特定的读者群,译文必要突破原文局限,满足特定需求。文学翻译在表意的基础上还注重“雅”,所以交际翻译并不适用于文学翻译。
参考文献:
[1]JeremyMunday. Equivalence and Equivalent Effect.出处 JeremyMunda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_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Routledge,2016:71-74.
[2]NewmarkPeter.(2009). Semantic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出处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9-45.
[3]孟婧女.浅析译者的工具能力和策略能力——以Peak: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第四章翻译为例[M].北京外国语大学,17-21.
[4]杨宪益,戴乃迭. 唐代传奇选[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