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2016-09-20 13:47王晨迪宋平锋
考试周刊 2016年71期
关键词: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特点

王晨迪 宋平锋

摘 要: 中国特色词汇集中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特有事物或现象,是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户。本文首先归纳了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并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了详细分类;其次提出了中国特色词汇的三条翻译原则;进而根据这些原则提出了四种具体的翻译方法,并列举了大量实例进行论证。

关键词: 中国特色词汇 特点 分类 翻译原则 翻译方法

引 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文化底蕴,体现在以词汇为单位的中国特色词汇的方方面面。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伴而行,中国特色词汇让人深切地感觉到中国社会跳动的脉搏和时代前行的步伐,同时是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现状的一扇窗户。因此,有必要从中国特色词汇及其翻译入手,通过翻译这座桥梁将中华文化更好地向世界推广。

一、 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

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基础,是人类传达意义的基本单位。中国特色词,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受制于中国或中华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历史和政治事件等,集中体现这些特有的事物或现象的词语。中国特色词汇具有以下特点:

(1)语义的独特性。中国特色词汇区别于外来词汇和普通词汇,它是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逐渐凸显的,体现政治、经济或是社会文化等方面独一无二特性的词汇。例如,“纸老虎”、“菜篮子工程”、“希望工程”等,这些词汇都展示了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独特性。

(2)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关系紧密,语言反映着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中国特色词汇都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例如,“红包”是典型的中国特色词,一方面,它可以指包着钱的红纸包,用于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馈赠。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指当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成为“送礼”、“行贿”等的代名词。此外,还有诸如“潜规则”、“二奶”等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特色词汇。

(3)在英语中没有完全的对应语。首先体现在词汇形式上的不对应,在对亲属的称呼表达上尤其明显。例如,英语中的 “brother” 一词是指有着共同父母的男性称谓,对应于汉语中的“哥哥”和“弟弟”,而中国人又延伸出了很多称谓,如,堂哥、妻弟。其次体现在语义上的不对应。由于各个国家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因此人们在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上也各有不同。比如,在对道德观念和宗教倾向的差别上,中文中有“薄礼”、“寒舍”、“拙作”、“犬子”等特色词汇,它们体现着中国人民诚恳谨慎、谦卑虚心的美德。然而,这种现象未存在于西方社会,英语国家的人们重视个体价值,重视自我表达。根深蒂固的民族个性导致语义上的不对等。

二、中国特色词汇的分类

1.中国特色政治词汇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带动发展的社会变革。党中央带领全社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些都通过特色词汇表现出来,如,“参政议政”、“一国两制”、“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特区”,见证了党中央促进现代化的坚定步伐。

2.中国特色经济词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活动带来的特色经济词汇也密集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例如,“关停并转”、“拳头产品”、“厂长负责制”、“脱贫”、“扶贫”等。

3.中国特色社会文化词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空前活跃的政治经济催生出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折射出新时代的光芒社会文化词语。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但不可否认的是,让人深恶痛疾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也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文化词汇中,例如,“以权谋私”、“公费旅游”、“钓鱼执法”等。

4.中国特色科技词汇

当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化的大道上阔步前行,中国特色词汇也记录了人民对于科学技术的崇尚和当代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例如,“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超级杂交水稻”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等。

三、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原则

1.翻译要忠于源语意义

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卷首《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并颇有见地地阐述了“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因此,译者应当首先考虑表达原文涵义。由此可见,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首要原则就是忠实于原语意义。所谓忠实,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词汇的语义内容上。例如,“抓大放小”如果翻译为“size the big thing and lose the small thing”则显得十分奇怪,因此,翻译时要基于语言内容,“抓大”是指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放小”是指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翻译为“to invigorate large enterprises while relaxing control over small ones”,译者应该在深入理解原文、吃透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向外国读者阐述明白,摆脱形式束缚。

2.翻译要尽量寻找最贴近的对等语

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E.A.Nida.1969)提出: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one language is difficult enough...Absolute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ng is never possible.(在一种语言下的有效沟通已经足够困难...实现翻译中的完全对应更是不可能的事。)尽管如此,翻译中还是要尽量寻求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等值。因此,尤金·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和《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等效翻译论”,其核心是“功能对等”,意为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非在语言的形式上对等。为了达到这种对等效果,需要对原文的语言形式有所修正,让译文尽量适应读者,寻找原语在译语中的对等语来翻译。

虽然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完全的对等语,但是为了使译语读者对译语的反应与原语读者对原语的反应尽量一致,译者仍然要努力寻找译入语中最贴近的对等语。正如奈达所说的:“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尽量使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Nida, Eugege A. & Taber, C. , 1982:12)。奈达的理论明确指出了信息(message)、最贴切(closest)和最自然(natural)的翻译实质。

3.翻译以读者为中心

我国著名外宣翻译学者张健在其出版的《传媒新词英译研究》中提出:“由于不同的文化、语言、政治及生活环境,国内外受众在接受内容的兴趣及需求方面互不相同....词汇英译作为信息、思想交流的一种形式,许多事件都是需要向受众解释清楚的。”(张健,2012:73)因此,在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英译时,应当以西方读者为中心,给读者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原则,让译者在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文,并使外国读者成功了解到这一中国特色词汇的寓意。

四、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

翻译原则是翻译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从事翻译活动的指导思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翻译方法是翻译过程中对语言文字处理的具体方法,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因此,笔者根据以上提到的三条中国特色词汇翻译原则,提出了四种具体的翻译方法。

1.音译

根据《朗文现代英语词典》,音译是“to re-place letters of one alphabet by letters of another with the same phonetic sounds to write a word or words in the letters of another alphabet”(把词汇的发音在译语中用相同的发音来代译)。音译是“原语中的某些文化词或意象在译语中空缺,而翻译时难以用简洁的译语加以表述时,常把这些特定词汇的发音转换成译语中相同或相近的语音或汉语拼音形式”(熊欣,2013)。由此可见,在将特色词汇翻译为英语时,可以将这些词汇的发音转换成译语中相同或相近的语音,或者直接用汉语拼音来翻译。例如,在翻译“风水(fengshui)”、“饺子(jiaozi)”、“功夫(gongfu)”、“汤圆(Tangyuan)”和“锅贴(Guotie)”等中国特色词汇时,不必过多考虑翻译技巧,而是直接用拼音将其传达给外国读者。

2.直译

直译是既保持原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一种译法,字对字或句对句地将源语言转换为目标语。这种通过直译的方法得到的译文往往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因此被称为“中国英译”。汪榕培先生曾撰文《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他在论文中指出:“China English是英语国家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客观存在。”(汪榕培,1991)例如,翻译“菜篮子工程”(Vegetable Basket Project)、“希望工程”(Project Hope)、“纸老虎”(paper tiger)等,这些中国特色很浓的词汇为中国特色词汇的直译提供了存在的依据。

3.使用最贴近的对等语

尽管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完全的对等语,但是为了使译语读者对译语的反应与原语读者对原语的反应尽量一致,译者要努力寻找译入语中最贴近的对等语。在具体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就是尽量搜寻英语语言中与之最贴近的对应词(the closest equivalents)。

例如,中国特色词汇“中国梦”的翻译就体现了这一点。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在《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的演讲中提出了“美国梦”(American Dream)这一伟大愿景。在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翻译成Chinese Dream,这个翻译借用了英语中与之最贴近的对等语American Dream。在当今全球一体化不断推进、各国之间文化相互渗透的时代,译者应在平时注意积累,以便在翻译中准确使用。

4.解释性翻译

解释性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增益手段,用于补偿翻译中语言和文化的缺失。王佐良先生在《翻译与文化繁荣》中指出,“……翻译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的力气加以解释”(王佐良,1985:20)。解释性翻译可以通过适当地增添,在原语使用和译语使用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跨越不同文化造成的鸿沟。

译者在英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可以考虑加入适当的相关背景,减小信息差异导致的理解障碍。如习总书记提出的“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中的“老虎”并非真正的老虎(tiger),而是喻指those high-ranking corrupt officials,同样“苍蝇”也非真正的苍蝇(flies),而是喻指those low-ranking corrupt officials,“打虎拍蝇”这个中国特色词汇应该翻译成“crack down on tigers and flies”。外国读者很明显不能通过字面理解基本词义。在许多中国特色词汇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中国味道的情况下,译者应该采用解释性翻译,最大限度地传递词汇意义,传播中华文化。

结语

学海无涯,译无止境。中国特色词汇展现了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构建世界沟通的桥梁,让外国读者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将中华文化推广到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 and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Brill,1969.

[2]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王佐良.翻译与文化繁荣[J].翻译通讯,1985(1):20.

[4]熊欣.音译理论及音译产生的背景[J].中国科技翻译,2013(27):39.

[5]张健.传媒新词英译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73.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2015年度批准立项课题:“西方修辞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YY23;本文也是南昌工程学院2016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特点
目的论忠实原则在英文歌词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柰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