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卫娜
摘 要:当今国际社会提出“全纳教育”的教育理念,即教育要面向全部学生,还要面向学生的全部。“走班制”分层教学,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分层教学;走班制;因材施教;全体学生;理论基础
在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分层教学与新高考更为契合,将成高中教学新常态。中国高中新课程实验于2004年启动,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探索和实施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理论为我们打开了改革的突破口。
国内外教育家、教学研究工作者展开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都有大量的文献研究和经验贡献。在此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和探索,为“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一、从学科角度看“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个性差异是分层教学的研究依据;从教育学研究来看,因材施教其理论基础。尽管二者的理论说法不同,但不论是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分层教学,它们的论点实质是一樣的。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从区域角度看“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国外理论研究。
(1)“活动分团制”理论(又称“弹性进度制”)。在西方,分层教学的雏形是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利斯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这是最初的分层教学,是以能力分班为标志的一种分层教学形式。分层教学的产生并不是教育上的偶然现象,也非某一教育家的突发奇想,而是为解决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制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人才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必然要求。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各种能力分班分层教学形式开始在美、德两国出现并普遍被采用。在美国,“活动分团制”从小学普遍扩展到中学,而且涌现出诸多类似的以加速升级为原则的分班分层教学形式。
(2)“掌握学习”理论。“二战”后,世界各国尤其美国倡导“优质教育”,恢复了对分层教学的重视。这一时期出现了现今世界各国仍在普遍采用的分层教学形式——学科分层(Setting)。19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对美国当时教育制度只注意培养少数尖子学生而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弊端提出:教育不能再满足于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充分学会学校所教的东西,也不应有这样的心理定式。
布卢姆是分层教学的鼻祖,布卢姆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提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学生智力不是主要因素,而是缺乏适当教学条件造成的。”这是一种乐观的教育理论,他的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即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的好坏,每一位学生,不论天资凛赋如何,都可以成为一名博学之士。这种教育观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只要教学学习条件适当,只要学生学习的时间充足,教师教学引导方法适当,所有的知识都是可以学习的,所有的内容都是可以掌握的。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的差异,否则将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
从“掌握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了相应的差异性。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这是教育实用主义的一种体现,即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学生能有效掌握学习内容的教育
2.国内理论研究。
(1)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理论的精华,这可以看作是分层教学的前身。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论,孔子提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为什么不能“贤人三千”呢?个性差异使之然。孔子育人时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孔子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宋代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二程遗书·卷十九》),意思是说孔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
(2)以人为本理论。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不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教育要面向全部学生,还要面向学生的全部。从理论层面来讲,分层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间的差异,兼顾了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对个人成长的差异,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该模式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良好个性潜能和谐发展的统一,贯彻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要求,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从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综合来看,国内外关于“走班制”分层教学研究较为丰富。与国内相比国外走班分层教学理论和实践相对成熟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出现了很多沿用至今的分层教学形式。国内虽然对分层教学法的研究也较多,但起步阶段多引用了国外的研究。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
参考文献:
[1]黄晓颖.国外分层教学的历史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