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 吕俊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多校区办学已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办学模式。多校区高校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校区,并且每个校区之间都存在一定地理位置距离,或者校区间相邻但建设时间不同而形成的高校。多校区高校通常由多所高校合并而成,或者由一所高校为扩大办学规模在其他地域建设新的校区而成。多校区办学整合了全校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为高校办学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多校区办学也存在校区间地理空间分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平衡等弊端。如果不能保证资源配置合理公平,资源共享充分便捷,就会使高校多校区办学的效益大打折扣。
北京联合大学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学校主校区在北四环校区,另有学院路校区、外馆斜街校区、红领巾桥校区、垡头校区、工体北路校区、蒲黄榆校区、昌平校区7个分散办学的校区。7个校区分布于北京城的不同方位,校区间距离较远,基于历史原因及近年来不同的发展速度,校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
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自2017年开始统一管理,目前在6个校区设有分部。经过两年的探索,图书馆积累了一些多校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工作经验,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图书馆各校区分部馆舍面积、馆舍环境、藏书数量、馆员配备差异较大,校区之间距离较远,资源开放共享难度大,资源利用率不高。
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因为各校区学科设置不同,各分部所藏图书的门类、数量差异较大。例如学院路校区分部收藏法律类、历史类、档案类图书较为丰富,而垡头校区分部收藏食品科学、生物化学类图书较为丰富。为了使全校所有读者享有公平地获取校内资源的权利,提高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效率,免去读者跨校区借书的奔波劳顿,通借通还工作势在必行。
(一)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开展通借通还工作的困难。1.学生借阅纸质图书的意愿不强。近年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由传统纸本阅读转变为以移动终端为媒体的电子阅读。各高校图书馆纸本图书的借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很多大学生整个大学期间借阅量为零。尽管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每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但学生纸质图书的借阅率仍然比较低。2.通借通还的物流问题。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工作需要在多个校区间频繁运送图书,物流问题的妥善解决是一个重要前提。很多高校采取使用校区间班车来运送图书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也有一些高校申请了专门的通借通还物流经费。北京联合大学目前采用校区间班车来运送通借通还的图书,当通借通还图书数量较多时,用班车运送较为不便。3.BALIS馆际互借的冲击。BALIS(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馆际互借开始于2007年11月。BALIS馆际互借是在北京地区高校图工委的统一领导下,采用集中式门户平台和分布式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北京高校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便捷的网络环境,为北京地区高校读者提供的免费、快捷的馆际互借服务。BALIS馆际互借经过近12年的推广和使用,已成为北京地区高校读者首选的借书方式之一。通常情况下,本校区图书加上BALIS馆际互借的补充已经可以满足读者对于纸本图书的所有需求,本馆多校区通借通服务成为读者的第二选择。
(二)北京联合大学通图书馆借通还工作目前的开展情况。1.在2015-2016年,经过反复研究探讨,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制定了关于图书联合编目的一系列规范和细则,同时对图书馆自动化平台进行了升级,为全馆图书通借通还扫清了障碍。联合编目图书80万余册。2.在2018年,图书馆执行了各校区图书文献信息资源整合项目。为适应学校及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各校区分部迫切需要在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期刊管理等各个环节统一管理流程和操作流程,项目将原各自独立使用的版本不同、底层平台数据库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的五套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改造,实现系统整合、数据整合、业务整合、接口整合。联合编目图书40万余册。3.图书馆自2018年起将智能借阅柜应用于多校区通借通还工作。图书智能借阅柜不仅有借书、还书功能,还有预约取书功能。读者可以在图书馆流通系统上预约想要借阅的图书,收到借阅请求后,物流将投递书籍到柜,读者自动收到取书短信和密码通知,就可以在智能柜上输入密码取书。图书智能借阅柜的取书功能非常适合应用于多校区通借通还工作。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目前在北苑校区、工体北路校区已经设置了图书智能借阅柜。在收到这两个校区通借图书的预约申请后,智能借阅柜的厂家负责去其他校区找到相应图书并投放到智能借阅柜内,并通过邮件和短信通知读者取书,发送取书密码,读者去借阅柜取走图书完成通借流程。图书馆每年付给智能借阅柜厂家一定的运行费用。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计划申请经费在学院路校区、外馆斜街校区、垡头校区、红领巾桥校区、蒲黄榆校区也设置图书智能借阅柜,应用于所有校区的通借通还工作。智能借阅柜应用于多校区通借通还工作的实践探索为馆里既节约了人员成本,也节约了物流成本。
将智能借阅柜应用于通借通还工作的流程图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以用户为中心的读者服务也在进行着变革。在当今时代,读者的借阅要求是方便操作、获取迅速、无须付费。这要求图书馆要从供给侧需求的角度进行工作改良,使通借通还服务操作更加简单、获取图书更加快速。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科研,北京大学图书馆自2019年4月12日正式开始运行上门服务系统。这一举措给我馆的通借通还工作一些启发。通过该系统,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借书送上门、还书上门取”服务,该服务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喜爱。教师登录系统后,可以在系统中搜索图书馆馆藏图书,然后提交书目清单,图书馆会将图书派人送到教师手中。教师在系统中提交还书上门请求,图书馆会派人上门取书,帮助教师归还图书。北京大学对享受该服务的读者范围和取/送书地理范围进行了限定。借鉴北京大学的做法,多校区图书馆可以每年申请适当的物流经费,在接到读者通借通还申请后,将图书直接快递至读者手中,省去中间环节,给读者更好的通借通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