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10-30 02:13沈桂林葛达正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沈桂林 葛达正

【摘 要】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抽签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应用近端锁定板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及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采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具有良好疗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8-084-02

前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损伤疾病,且该病患者的平均年龄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6岁。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易发生髋内翻[1]。在本次研究中,为探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将我院选取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近端锁定板和PFNA进行对比分析,见下文。

1 资料、方法

1.1 病例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本院80例接受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乳腺和甲状腺均是激素应答性器官,人体内分泌功能改变和疾病发生与发展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1]。女性患甲状腺疾病几率比男性高,而发病的高峰年龄是50岁左右,和乳腺癌高发年龄重叠。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表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我院批准及80例患者家属知情后开展研究,随机将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40例乳腺癌患者、40例良性乳腺腺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实验组40例患者年龄为28-72(64.75±4.73)岁,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为26-74(64.80±4.69)岁。

纳入依据:①没有甲状腺病史;②全部病例经病理确诊。

排除依据: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术前接受放化疗、内分泌治疗。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资料,经对比显示统计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仪器采用了全自动r-放射免疫计数器,行手术治疗前,在清晨患者基础状态下采集血标本。选择使用放射免疫方法,对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血清T3)水平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表达进行检测,遵循试剂盒的基本要求操作[2]。其中,参考数值标准:阴性为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结合率小于20%,阳性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结合率不低于20%。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前甲状腺激素(血清T3)水平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表达阳性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的有关数据在计算以及整理时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为数据表现形式,X2和t值为数据检验形式,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后,如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甲状腺激素(血清T3)水平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前甲状腺激素(血清T3)水平的比较发现,实验组血清T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表达阳性率

根据两组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表达阳性率对比结果了解到,实验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表达阳性率为87.5%(35/40),对照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表达阳性率为62.5%(25/40),X2=6.6667,P=0.0098,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一方面,乳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3水平降低和临床病理联系。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血清甲状腺激素T3水平比对照组低,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可以说明,肿瘤患者的血碘水平降低,受体和激素结合力降低等均会使T3降解的速度加快,导致T3水平下降。特别是乳腺癌中晚期患者,伴发肝细胞损害的情况较为常见,致使5′脱碘酶的合成降低,在T4向T3转化的过程中受到制约,导致血清T3水平下降。而肿瘤细胞的生成与繁殖均要借助甲状腺素,正是因为T3生物活性比T4高,导致乳腺癌患者的T3水平下降显著[3]。

另一方面,乳腺癌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高表达和临床病理联系。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在甲状腺的细胞顶缘与内质网中分布,在甲状腺激素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免疫学特性也十分特殊[4]。一旦存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即代表潜在发病情况,可作为诊断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指标。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

综上所述,乳腺癌和甲状腺癌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而主要的原因就是两器官均接受钠碘支持基因与雌激素调节,而这同样也是乳腺癌易感性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高度重视甲状腺和乳腺癌间的联系[5]。其中,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3水平下降明显且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表达阳性率高,即代表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发生改变,对病情的严重性做出了真实反映。所以说,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和乳腺癌的发生存在联系。

参考文献

[1] 张宁,郑鸿,胡夕春.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23):3780-3782.

[2] 成忠平,楊泉涌,韩雪, 等.依托咪酯持续输注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z2):202-203.

[3] 李萌,尚进,杨波, 等.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10):34-38.

[4] 张建云.乳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ER、PR、HER2、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16.

[5] 徐建红,钮丽萍.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CA153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2):126-128,129.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