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强
(河北省高碑店市教师发展中心)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解题才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解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数学素养的提高要从研究题开始.
题目(选自2017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如图1,设O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交点,若∠BAD+∠ACB=180°,BC=3,AD=4,AC=5,AB=6,则的值为( ).
图1
图2
解法1:如图2,过点B作BE∥AD,交AC的延长线于点E,
单从解题的角度看这道题,学生只要快速、准确选出正确答案即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解题只是每个人的个体行为,而对解题教学来说,教学的价值更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有设问意识和应用意识,通过设问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学会以研究的视角审视解题.
(1)理解题意.
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结论是什么?
条件:∠BAD+∠ACB=180°,BC=3,AD=4,AC=5,AB=6;
(2)思路探求.
此题的关键条件是∠BAD+∠ACB=180°,如何围绕这个条件寻找解题思路呢?解法1是通过作平行线巧妙地构造出了∠BAD的补角∠ABE,再设法证明△ABE∽△ACB来求解.
思路1:①构造∠BAD的补角;②作与有关的平行线;③构造和△ABC相似的三角形;
思路3:解法迁移,变式拓展.
思路1:借助平行(线),巧构(补)角
围绕此题的关键条件∠BAD+∠ACB=180°和所求结果,展开思路.
设问1:由联想到学过的知识是什么?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可以得出对应线段之间的比,遗憾的是互补的两个角不能直接推导出平行线.
设问2:怎么才会有这个比值呢?
显然通过构造平行线可以实现,有几种方法呢?
解法2:如图3,过点B作BN∥AC,交DA的延长线于点N,
图3
还可以怎样作辅助线呢?
解法3:如图4,过点D作DP∥AC,交BA的延长线于点P,
则∠DAB的邻补角∠DAP与∠BCA相等,且∠P=∠CAB.
图4
解法4:如图5,过点D作DQ∥AB,交AC的延长线于点Q,
则∠DAB的补角∠ADQ与∠BCA相等,且 ∠Q=∠CAB.
图5
图6
解法5:如图6,过点O作OE∥AD,交AB于点E,
由∠BAD+∠ACB=180°,
容易证明∠OEA=∠ACB.
所以△OEA∽△ACB.
思路2:基于确定性,巧用面积法
设问3:与有关的三角形有哪些?
有△AOD和△AOB,△COD和△COB,△ADC和△ABC.
设问4:分析关于△ABC的已知条件,发现了什么?
发现△ABC三条边的长度是已知的,则三角形的面积是确定的,可以求出高.所以,围绕△ADC和△ABC的面积比来思考解题的方法,则是另一种不同的思路.
解法6:如图7,过点C作CG⊥AB,过点B作BE⊥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D作DF⊥AC.
图7
由已知 ∠BAD+∠ACB=180°,而 ∠CAB+∠CBA+∠ACB=180°.
所以∠DAB=∠CAB+∠CBA,即∠DAC=∠ABC.
在△ACB和△ADC中,有BC=3,AC=5,AB=6,AD=4,
则CG=3sin∠ABC,DF=4sin∠DAC.
解法6的关键处在于利用∠BAD+∠ACB=180°发现了隐含条件∠DAC=∠ABC,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出高的表达式,通过面积比的变换完成求解.这种方法和解法1~解法5的思考角度不同,所用到的知识也不同.
思路3:解法迁移,变式拓展
前面六种解法都是基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本质属性展开.解法1~解法5立足于平行线段成比例,解法6则立足于通过面积比的变换来求解.教师如何带领学生从日常教条式的“做出来”或“做对”走向不断思考和深化问题,理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洞悉问题本质,大胆对解法迁移、变式拓展,对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大有裨益.
如果从研究题的视角看待这一结论,首先想到的是减弱原题中的条件,看看结论会发生哪些变化.
如若去掉原题中的“若∠BAD+∠ACB=180°,BC=3,AD=4,AC=5,AB=6”,则结论会发生哪些变化?
图8
图9
证明:(方法1)如图9,延长AO至点E,使OE=AC,连接DE,BE,
问题得证.
变式1:如图10,设点O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交点,若∠ADC=∠CAB,AB=3,AC=4,DC=5,AD=6. 求的值.
图10
变式2:如图11,设点O是四边形ADBC的对角线AB,CD的交点,若∠ACB=∠ABD,BD=3,AB=4,AC=5,BC=6,求的值.
图11
变式1和变式2是对解法6中用到的隐含条件∠DAC=∠ABC的迁移.那么,直接给出∠ADC=∠CAB和∠ACB=∠ABD,还可以进一步变化吗?读者可以自己尝试.
通过对一道竞赛题的分析,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第一,准确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其中的关联,可以获得解题思路.第二,解题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解出答案,还要思考多种解法.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会按照一种解法平行思考(解法2~解法5),又要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法6).第三,养成变式拓展研究问题的习惯,通过变式研究可以深化问题,洞悉问题的本质.教学中只有做到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才能不断地获得新的发现,积累新的解题经验,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