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杨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并分析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提出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随后,笔者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以具体活动为例,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设计思路,并提出相应注意事项,为相关教师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指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把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融为一体[1]。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各类体验式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染力[2]。体验式教学方式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职业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成绩起点低,理论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更喜欢实践式和体验式学习方式。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加强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对于某些事物人们会特别的记忆深刻并希望继续去探索。究其原因,是因为该事物引发了我们情绪的波动,随着我们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也许事情已过去,但是那时那刻引发的情感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比理论更为深刻,体验将我们已形成的观念、思维进行重构,并在某种真实或虚拟的情境经历中不断修正,形成内化的精神力量,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是教师对教材理论知识深入研究后,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形成专题模块,创设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通过“体验——感悟——认知——成长”四部曲,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材、教师、学生三位互动一体的教学模式,比依靠教师说教更能激发行动,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维持,实现学生自我心理成长实现“螺旋式”提高。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根据笔者在某高职院校的调查,98.4%的学生更喜欢课堂加入互动体验的形式;96.3%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上课精力更集中;95.4%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会促进自己对知识的吸收;95%的学生认为通过体验式教学自己在分析问题、应对问题、解决问题和沟通、合作、协调能力得到锻炼”。从调研数据可知,体验式教学的心理健康课程更受学生喜欢,更有助于学生情感体验、行为认知、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提高。
(一)有助于心理调适技能的掌握
有研究证实:“一个成年人通过阅读的信息可学习到10%,听到的信息可学习到15%,而体验过的知识却能学习到80%”。[3]传统式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大量的讲授心理学理论知识,学生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能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心理行为问题。高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重要的不是掌握多少理论,而是让学生能有所获得。因此,体验式教学方式能以“体验之思”审视学习,在与自我、他我和外界的互动中感悟生命、发展生命,教育更容易见实效。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缺乏直接体验融入情景的过程,满堂灌的被动学习方法,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兴奋点,课堂参与度低。体验式教学以快乐学习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体验活动本身具有极强的真实感与娱乐性,为寓教于乐开辟了新思路,同时具有极强的引导功能[4]。比如在团队熔炼专题教学中,若只是给学生讲授人是社会性动物,只有在群体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人的价值,学生不能较好进入学习状态。若改用“横渡硫酸河”体验式教学,学生兴趣高涨,通过拓展反思“如何在团队中与人合作”“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达成目的”“如何有效运用资源?”等,从而让学生真切体会在与人互动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模式,在群体中体现出人的价值。
(三)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将教材理论知识最大限度地运用于生活实际,在体验与解决各种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理性平和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比如在自我探索“成长五部曲”情境模拟中,学生能够得出“成长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好好享受过程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等的认知结论,这是不容易的。同时,这些认知也是学生积极视角看待问题,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表现。
三、体验式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笔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团体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体验式教学情景,通过明确目标、情境创设、引导内心体验、体验与分享、总结反思五个步骤,让学生获得成长。本文以笔者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模拟活动——“你生命中最宝贵的5样东西”为例,阐述体验式互动教学的具体设计思路。
(一)明确目标
“幸福”这个词来说,没有那么确定的定义,是不是幸福,只在乎你的心怎么看待。通过模拟活动激发学生展开对人生追求的考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从而珍惜当下所有。
(二)情境创设
该模拟活动需要现场保持安静,也可以创造一些安静的条件,而且也需要学生们心灵的充分投入。所以,可选用恰当的音乐来营造各种场景和感觉,如当学生书写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的时候,可用些抒情婉转的音乐(例如:班得瑞的《绿野仙踪》等)激发学生给你美好的想象;在划掉生命中重要东西时可采用一些紧张感强的音乐(例如:《克罗地亚狂想曲》等)来烘托,增加组员的危机感。
(三)引导内心体验
体验的过程就是学生改变旧有思维模式,努力适应各种可能性,使自己潜能得以发挥的过程。学生通过情感冲突和思维碰撞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在教师的指导语下,将体验转化为认知,最终形成对学生心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生命中什么最重要,并体验失去生命中最重要东西时的痛苦,从而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珍惜所有,体味幸福的感觉。
(四)体验与分享
小组成员讨论并分享以下问题“你生命中最宝贵的5样东西是什么?”“什么因素促使你写下目前的5样东西?”“在删除过程中怎样抉择的?”“抉择过程中有什么感受?”“这个活动给你带来的感悟是什么?”在分享环节,多数学生提到,当代表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一件件被去除时,感觉时间凝固了,出奇的安静,心如刀割,有痛哭的冲动。活动之后,许多同学写感悟表示会感恩生活,珍惜自己身边所拥有的一切,不至于像现在拥有的比较多,但是都不在乎。
(五)总结反思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对生命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有的不知所措,有的小心翼翼,有的熟视无睹。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很少去思考生命议题,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仰望他人的幸福,直到有一天意外发生,失去宝贵的东西,才追悔莫及。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把握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珍惜所拥有的,把握能把握的,活在当下。
四、体验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清晰地了解活动的目的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常犯的一个错误是爱用“好玩”的游戏活动,而忽略了活动与整节课的主题是否契合。因此,要首先考虑清楚活动的目的。理解活动的目的除了在选择游戏时用到,还体现在每一个环节的引导中,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享和引出主题等。活动的目的可以说是一堂体验式教学的灵魂,教师深刻理解活动目的,可将活动变成自己的,而不再是照本宣科。
(二)情境营造不可少
体验式教学需要情境,逼真、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将学生带入体验过程,调动情感因素,激活成长动力。情境本身可以传递思想。一首美妙的音乐,一副深邃的画,一段感人的故事,一段精雕细琢的视频等都可以成为营造情境的具体方式。
(三)活动组合要巧妙
体验式教学中所有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是基于理论的载体,真正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学生的感动与成长。
(四)意义生成是目标
意义生成是体验式教学的“点睛环节”。许多教师在点睛环节忘记体验式学习的双主体性,滔滔不绝的想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学生。其实点睛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整理学习经验的过程。教师在此主体作用表现在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反思,整理活动体验,整合生活经验,尝试探索未来,获得自我理解和成长。
(五)解说环节有意义
体验式教学中解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没有适当地解说,经验只能停留在活动或游戏本身。通过体验教学的逻辑,实践体验——观察反思——抽象领悟——付诸行动,中间两环节要有解说跟进。解说切忌一言堂,尊重每个人的话语权,推进师生与生生间的回应与反馈。
(六)改变延续到体验以后
每次体验式教学结束以后,协助学生维持过程中获得的改变,是保证教学效果长效影响的意义所在。所以体验结束时,可以布置一些感悟类分享或笔记类课后作业,保持已出现的改变,并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结束语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符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它从教学需求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环境和氛围。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Z].2011-02-23.
[2] 教育部办公厅.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 2018-07-04.
[3] 丰硕.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浅析[J].成人教育,2010(11):63-64.
[4] 周翼翔,王学渊.大学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