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庆华
摘 要 物理是一门将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其中的物理概念、物理定理,都需要以物理实验作为支撑。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也应明确好物理实验的位置,并要对实验进行革新、创新等,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更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使得物理教学的开展成效得到最佳。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学习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O4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0-0078-01
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物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能够带领学生探索真理、挖掘知识奥秘,对于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都产生非常大的助力。而在物理教学当中,实验往往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使得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感知到规律、定律的形成过程等,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助力。但在物理实验的开展中,教师也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其在实验中更加积极、主动,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保障。
一、开展物理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虽然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与以往相比较,物理教学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由于受到一些传统思想、诸多条件的限制,导致部分物理课堂上依旧存在着“黑板谈物理”“嘴上谈物理”的情况,使得学生对物理实验比较陌生,逐渐地丧失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教师一定要有效地规避这一情况,引导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实验的开展当中,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促使学生的实验兴趣得到增强。
例如,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设计好相应的实验,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验证,如物理现象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如在入冬之后,人体呼出的白气、窗上的窗花都属于物理现象,是需要学生挖掘的;2.在实验的设置当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动手进行实验,使得学生在这其中增强体验;3.鼓励学生参与到一些论文写作、小实验、小发明当中,使得学生真正的感知到物理实验的趣味所在,促使学生的实验兴趣得到增强。
二、开展物理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在现阶段,很多教师在认知上都存在着一些偏差,认为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都属于课外内容,是可有可无的,这样的想法和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在物理教学当中,一些小实验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直观明了等特点,不仅和学生的所学知识关联紧密,也能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小实验,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动手能力,使得理想目标得到达成。
例如,在讲解和“电磁铁”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小实验——电磁铁的自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电磁铁的自制方法,并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进行实践操作,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电磁铁的特性和知识特征,并使得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可谓是一举数得。
三、开展物理实验,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知识点的探究中更加深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知识、掌握知识,使得学习效果得到增强。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想将物理实验的价值展现出来,使得学生的实验兴趣得到增强,就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空间,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使其得到更多。
例如,在讲解“测量电功率”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个物理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为学生准备好所需材料,如导线、开关、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并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自主地设计好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挥提醒作用,如:“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在实验中运用到哪一物理公式?”为学生的实验开展提供方向,使得学生在这其中更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使其收获更多。
四、开展物理实验,掌握实验方法
在物理实验的开展当中,教师也应为学生传授一些实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物理实验的开展,使得学生的实驗兴趣得到增强。
例如,在探究“电流和电阻、电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当中,教师就可以传授给学生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好电压或者电阻不变,对另一个量进行改变,查看电流变化,记录相应的数据,使得学生在实验中更好的明确三者关系,保障实验的开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真正的增强。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思维倾向于直观,在开展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兴趣这一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实验的实际开展当中,教师也应加大对此方面的关注,借助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学生实验兴趣的增强,使得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积极、主动等,使得预期的效果得到达成。但在这其中,教师也应运用正确的激趣手段,保障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物理实验的价值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福.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甘肃教育,2019(07):63.
[2]宋宁.初中物理课融合互动理念进行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