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开和
【内容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高中地理实验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验模型的制作、操作以及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思维、人文观念。本文主要探讨高中地理地球运动实验活动,旨在为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提供参考价值,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 地理实验 核心素养
多年来,由于高中地理属于基础教育中的“文科”类,使它脱离了“科学”领域;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高中的教学围绕高考这一指挥棒转,课时紧张,而实验教学从设计、制作和完成需要时间成本;另外,实验教学需要演示场地及实验设备器材,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成本,因此地理教学就更加远离“实验”了。针对现今高中生现状,为从本质上实现高中生“考分”与“素质”同步提高,我探索、实践了“高中地理模型的制作与应用”。
一、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时代的呼唤。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需要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在整个实践操作活动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激发学生思维使其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调动学生敢于猜测、敢于质疑、敢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探究的质量,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实验探究中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行为产生的支持性条件,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是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地理考察、地理实验等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地理实验模具制作正是一个“做中学”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学生提出实验并开展实验,最后通过实验来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打破传统课堂弊端,让学生在“做中学”,利于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地理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地球运动”中模拟“两分两至日”的实验流程
1.实验问题的提出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黄赤交角的关系。
2.学生实验操作
(1)利用地理实验课将文科2班42名同学分成6组。组内成员分工进行操作、观察、记录等。
(2)各组成员提前准备器材,结合自己的理解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操作情况:
用矿泉水瓶表示地球,箍三根橡皮箍在矿泉水瓶上,分别表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将矿泉水瓶里装上一定量的水(矿泉水瓶平放时水面高度与中间的橡皮箍重合即水面与赤道重合),将矿泉水瓶倾斜66°34调节好上下两根橡皮箍,让他们正好与水面相切,这恰好可以演示出23°26的黄赤交角。
利用铁架台,将矿泉水瓶底部固定在铁圈之内,用一根小铁丝绑在矿泉水瓶上面,将铁丝另一头固定在铁架台上的另一个试管夹上面,不仅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还可以进行倾斜角度的调节,在化学实验室用NaOH和酚酞调制了靓丽的粉红色,让水瓶中的水立刻“活”起来。
插花用的“插花泥”和一个“用铁丝拧成的底座”,将乒乓球安放在底座上,把铁丝的一头插进插花泥里面固定工作就做好了,關键是这个固定太阳的装置不仅可以平稳的放置太阳,还可以调节太阳的高低位置。
用长绳连接每组的四个模拟地球的矿泉水瓶时,发现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直射点的位置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将公转轨道绑成一个面时,黄道平面就自然出现了,而且学生们还发现直射点的位置始终是在黄道平面上的,更加进一步的理解了在地球与太阳两球的球心之间做一条连心线,与连心线平行的光线就是直射光线,而直射光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习卡片,各组学生填写自己制作的模拟地球模型分别表示北半球的哪一个节气,并且将写好的卡片挂在相对应的矿泉水瓶上。
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地理实践力才能落地生根
在教学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要从学科本质或地理学科特点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学科内的逻辑联系、体现学科教育价值的知识体系,用问题引领启发学生展开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提炼、提升、升华、感悟和凝练出学科思想方法,用学科思想启迪和生成智慧,从而提升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当前很多地理学者围绕“以德立人”这一主题,对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这确实是当务之急。但真正让地理实践力这个核心素养起到“以德立人”的作用,关键还要依靠一线教师,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要让地理实践力落地生根,接上“地气”。何谓“落地”?我认为将地理实践力落实在课堂上,它是学生生长素养的重要“土地”;何谓“生根”?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生长,其根扎在课堂上。通过这次自制这个模拟实验装置,提高了学生们对地理探究活动的兴趣与激情。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真正是把地理实践力带到了课堂中,让它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朱鹏飞.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J]. 化学教学,2017(01):8-15.
[2] 单华. 高中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研究[D]. 鲁东大学,2013.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