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翘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企业级即时通讯软件在高校班务管理中的运用情况。全文以实证的方法,通过对EIM软件的选型调研以及EIM在测试班级中的推广运用,对高校在运用EIM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全面推广EIM进行高校班务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即时通讯软件 EIM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7.077
Research on Clas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EIM
CHEN Chuqiao
(City College of Huizhou, Huizhou, Guangdong 516025)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in university class management. Throug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EIM software and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IM in test classes, this paper gives a reasonabl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using EIM in clas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following possibl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EIM to carry out clas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EIM; class management
1 研究背景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名词。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而言,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班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传统上,班级的管理应当包含组织建设、制度管理、教学管理与活动管理等四个部分。但由于高校学生多半已经成年,已初步具备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就造成在实际管理中,管理者很难有效实现班级的管理。雖然目前已有利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高校班级管理的探索,但由于此类软件本身是定位于个人沟通交流使用,因此无法有效实现对学生管理的需求。
相较于微信、QQ这类个人即时通讯工具,企业级即时通讯工具更加适合高校班级管理。作为一类专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应用软件,EIM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功能的实用性、版本的稳定性、软件的可扩展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而且与个人IM相比,EIM的娱乐功能大大降低,使得使用者能够专注于通讯内容,而非软件所带的娱乐功能。
虽然EIM拥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毕竟是针对企业环境所开发,是否能够运用于高校班级管理,效果是否优良,仍是一个未知数。因此,在完成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后,笔者从我校选取了一个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证研究。本文将按照测试的先后顺序,逐级递进对本次实证进行介绍。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调研——实施——反馈”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访谈以及问卷调查,了解其IT水平及日常PIM的使用情况,从而为选择适合用户IT水平的EIM奠定基础。
在中期实施阶段,则协助师生,尤其是班级管理者,利用EIM完成班级管理的四大内容。期间需要对用户体验、用户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在后期的总结反馈阶段,研究者将根据EIM后台产生的数据以及对班级管理者进行访谈,了解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上述数据,给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3 研究过程
3.1 EIM的调研及选型
作为引入企业级IM进行班级管理的第一步,挑选合适的企业级IM至关重要。在前期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腾讯出品的微信是目前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首选工具。因此在选择企业级IM软件时,笔者有意选择了腾讯的企业微信。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1]
(1)企业微信与微信均为腾讯公司的产品,因此在用户体验上较为相近,习惯了使用微信的人,可以较快的适应和使用企业微信。
(2)企业微信与微信之间可以消息互通。个人微信中的聊天记录可以一键快速转发到企业微信,而企业微信中的信息也可以毫无障碍的转发到微信中去。
(3)企业微信与微信相比,拥有较多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往往是个人IM软件所不具备的。比如:签到、汇报、消息在不同设备间的迁移及备份等等。
3.2 EIM的推广
当合适的EIM被选定之后,下一步就是完成推广前的一系列工作。如:注册组织账户、设置管理员权限、批量建立学生用户、相应文档的撰写工作等等。待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组织学生激活自己的账户了。
虽然有激活账户的教程及使用个人IM的经验,但学生在激活EIM的过程中,依旧有可能遇到问题。因此,将学生集中,统一指导开通学生自己的EIM账号,就是一种最优的解决办法。
除了集中指导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测试班级的班主任所采用的分组激活,以快带慢的方式,也值得总结。具体来说,教师以寝室为单位,先指导各个寝室完成账户的开通工作,然后各寝室长再指导自己寝室成员分别完成账户的开通工作。测试班级共计63人,而整个开通工作仅持续了四十分钟,即以宣告结束,全员账号开通完毕。
4 总结
4.1 在班级管理中使用EIM的优势
通过测试发现,相较于个人IM软件,企业级即时通讯软件在班级管理中主要有三大优势:
(1)有利于班级管理者有效传达学校以及上级机关的各类通知、文件、精神。与个人IM软件不同,企业级的IM软件拥有消息阅读状态功能,开启后发信人可以直接获取对方是否阅读了消息的状态。尤其是在群组中,谁阅读了该消息,谁没有阅读,一目了然。对于没有阅读消息的同学,通过该功能,教师可以及时掌握情况,督促学生阅读相应信息,做到通知的精准传递。
(2)有利于班级管理者有效掌握班级成员的联系方式。EIM软件自带通讯录功能。学生只需要在自己账户的个人信息栏内填入手机号码,邮箱等信息,其他成员就可轻松查阅。而如果某个用户的电话号码出现变动,也不用通知所有人更新,只需要在自己的企业级IM软件的个人信息中做出修改,则其他人即可同步新的电话号码。尤其是像测试班级这种人数众多的班级,该功能不但可以降低班级管理者管理、维护全班成员通讯录信息的工作量,更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3)有利于班级管理者有效了解班级的各项情况。目前,大多数的班主任,都并非全职,因此就存在无法及时了解班级情况的问题。而企业级的IM软件中自带的小工具,就可以有效帮助班主任及时掌握班级的各项情况!比如本次的测试班级,学习委员每天早读结束后,就会通过汇报功能,向班主任汇报每天的早读情况;每天生活委员通过文件盘,向班主任及全班同学发布今天的宿舍评分表。
4.2 在班级管理中使用EIM的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所说三大优势外,在运用企业级IM软件进行班级管理时,还有几条事项是值得管理者注意并在日常中对同学们进行引导的。
首先就是用户的言论问题。在测试中我们发现,学生用户会把在个人IM软件中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带入到企业级IM软件的交流中。例如:(1)在消息中会出现不文明用语;(2)表达观点容易出现情绪化用语与极端化用语等等。
上述两点看似无伤大雅,实则已经违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在2017年9月7日印发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第九条明确规定“互联网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因此,在学生出现有不文明用语以及极端、情绪化用语时,班级管理者一定要及时予以引导,纠正学生的违法行为。
其次是习惯问题。一个软件从开通账户到用户养成习惯,都会有一个过程。对于企业级IM软件的引入班级同样会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在使用的前期,尤其是学生用户缺乏使用习惯时,班级管理者一方面要做到经常提醒学生主动查阅企业IM软件中的消息,另一方面,要根据消息阅读状态功能的提示,对未及时浏览信息的学生在其他渠道给予二次提醒。
根据测试班级的经验,在企業级IM软件引入后的一个月,习惯养成率为39.68%;三个月后约为85.24%,半年后全员都已经养成日常使用企业级IM软件进行沟通交流的习惯。
再次是管理问题。相较于个人IM软件,企业级IM软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管理功能。这些管理功能如果使用得当,将极大的简化班级管理工作。但要想使用得当,就必须先行制定制度并向全员公布。
在测试的班级中,身为管理员的班级管理者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2]如:在班级群组中如出现不文明用语,需及时予以撤回并消除影响。否则,将给予禁言3天的处罚;班长在每周日汇报返校人数时,应当采用固定的汇报格式并注明请假人的请假原因;每日卫生评分情况由生活委员予以上报群中等等。
综合上述文字,可以肯定的是,在管理得当的情况下,企业级IM软件可以简化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这不但有利于班级管理者,同时有利于学生。当然本文中提到的注意事项,也值得每一位希望将企业级IM软件运用于班级管理的班级管理者的注意。只有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才能真正的让企业级IM软件成为班级管理者管理班级的利器而非累赘。
参考文献
[1] 石海威.腾讯发布免费企业微信火拼阿里.财经天下周刊,2016(09).
[2] 林闽,代飞.微信平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探究.信息系统工程,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