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数学课程学科内整合

2019-10-23 02:29张红菊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核心素养

张红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要树立“学科立人”的观念,以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统领,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包括重组式整合、相关式整合及根源式整合。“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数学课程学科内整合,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由外而内的结构理解、形成学生由内而外的创生性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课程;学科内整合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将相关的、分散的课程内容通过协调、融合等手段组合到一起的过程。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不仅包括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整合,也包括学科教学方式的整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数学立人”的观念,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统领,让数学教学不再碎片化、机械化。因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而且包括情意态度、价值观等。通过课程整合,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与精神生命成长的同构共生。

一、重组式整合——为学生编制学科“知网”

重组式整合,主要是将分散在数学教材中的零散的数学知识进行统合,从而避免数学教学的“孤立化”“单子式”倾向。重组式整合,既可将同一版本教材中的数学内容进行整合,也可将不同版本教材中的数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式整合主要借助于删除、合并、增加等手段,能为学生编制学科的“知网”。重组式整合,要彰显数学学科独特的属性、价值,充分发挥学科的整体育人价值。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主要安排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百分数”等内容。为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笔者打破教材编排结构,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百分数”两个单元前移,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分数”“百分数”为核心的教学板块。学完“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等内容后,就直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巩固“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等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趁热打铁、及时拓展分数运算,将原先学习分数加减法融入其中,突出“加减法要通分”“乘除法要约分”的上位法则。这种教学,不仅有助于对比分数乘除法,而且有助于对比分数加减法、乘除法。在数量关系方面,原先学生容易形成“今天学乘法用乘法”“明天学除法用除法”的不分析的思维惰性,乘除法应用题的混合,让他们不得不分析数量关系,不得不分析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不得不找寻分率与数量间的对应关系等。重组式整合,编织了学科“知网”,学生不仅能将“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而且能借助“份数”将分数乘法应用题用分数除法思路解决,将分数除法应用题用分数乘法思路解决,数学知识融为一个整体。

重组式整合让数学知识结合得更紧密、更具生长性力量。通过重组,学生发现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分数乘除法等是相对存在的,是相对于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分数乘法或除法。只有当数学知识编织成网,集约成体,学生所学数学知识才能真正实现增值,从而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相关式整合——为学生打开学科“顶灯”

重组式整合主要是将同一类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而相关式整合是将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相关式整合,主要运用“大概念统整”“高观点统摄”“大思想驾驭”等方法,通过抓概念、抓关联、抓结构、抓节点等手段,统整优化数学学科教学。相关式整合,能为学生打开学科的“顶灯”,也就是说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全局性认知,从而使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教学为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安排了“认识厘米”“认识米”,二年级下册安排了“认识分米”“认识毫米”,三年级上册安排了“认识面积单位”“长方形的面积”,到了六年级上册安排了“认识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等内容。从知识属性上看,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分属于“线”“面”“间”,是不同的,但都属于测量,蕴藏着相同的数学思想。比如“测量长度就是看一个物体的长度里面有多少个长度单位”“测量面积就是看一个物体的面里面有多少个面积单位”,整个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发挥着奠基性作用。首先,让学生用不同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长度,催生学生产生统一长度单位的学习需求;其次,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感受到麻烦,从而想到将一个个长度单位连接起来,建构“厘米尺”雏形。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感悟到“测量长度就是看一个长度里有多少个长度单位”,从而形成“包含观念”。这种观念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在相关式整合中,学生可以“学一点、见一片”,对数学知识形成本质性的认知,这就相当于为学生打开了一盏“顶灯”,这种“顶灯”不同于“探照灯”,它照亮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全局。相关式整合,既节省了学生学习时间,又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重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三、根源式整合——为学生展现学科“整体”

根源式整合,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每一个数学知识点追根溯源,从数学知识的根部对数学教学进行统整优化。根源式整合,不是将数学知识盲目拼凑,而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融合,这种融合是在尊重学科本性及独特价值基础上展开的。根源式整合,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整体。

比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内容的复习,是分离开的。事实上,这些内容都有着共同的根源,有着相同、相似的共通地方。作为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的复习进行根源式整合,分别从“数的意义”“数的组成”“计数单位”等方面进行复习。以“计数单位”为根源的整合为例,过去许多学生学习了“小数的单位”就会小数的单位,对“分数的单位”却不自知;学习了“分数的单位”就会分数的单位,对“百分数的单位”却不自知。而从根源上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计数单位进行整合教学,就能深化学生对“单位”的感悟,即“一个数位上的最小量”。學生对于“自然数单位”“小数单位”“分数单位”“百分数单位”都能形成清晰的认知,并用自身的感悟统摄这种认知,从而能建立一种稳定的“单位”概念。有了对单位的认知,学生对“数的组成”“数的意义”也就能形成深刻的理解。根源式整合,让数学知识得到有效融通。这种融通,形成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性关照,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能。

根源式课程整合能将学生所学的有联系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从而形成有生命力的知识网。通过多层次、多阶梯、多维度的根源式整合,能让学生联系地学习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由外而内的结构理解、由内而外的创生发展。从而,数学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相关联、对接、融合。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核心素养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关于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影响探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