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量与质

2019-10-21 09:28戴秀丽郭源
中国高等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

戴秀丽 郭源

[摘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就要从源头上认识马克思主义,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加强大学生阅读经典的量与质势在必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利用媒体宣传,营造著作阅读氛围;优化制度设计,形成阅读引导机制;创新方法,点燃阅读激情;促进学生参与融入传递经典。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原理;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三次伟大的飞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理论水平事关立德树人,事关国家未来的前途。因此,当代大学生不单需要提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绝对数量,更需要切实理解所读篇目的深层含义,有将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也对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供了方法论的遵循。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形成阅读需求

引导大学生自觉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产生积极的作用,首先是对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形成正确认识,明确原著本身的价值和在当今中国的作用。本文认为,适合高校学生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三类: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三是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研习理论大家所著如《苦难辉煌》等得到党和政府推荐和市场检验的红色著作,此类书籍具科学性、通俗易懂性,客观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推广普及有着不小作用。虑及大学生理论素养参差不齐,推动其阅读经典著作应遵从由易至难的规律。

第一,读原著,需真读原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精髓,都集中而准确地凝结在原著之中,恩格斯针对如何学习《资本论》曾强调说,“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正是原著本身。”原著所蕴含的深邃理论内涵,逻辑的魅力,立场观点方法,非深入研读原著不能真正领会。原原本本研读经典,让学生品味经典中语言的魅力,逻辑的力量,科学的思维,深刻的思想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吸收原始的营养。学的实,悟的懂,信的真。基于原著极强的学理性,学生在阅读学習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往往先从学者解读、教辅材料等入手,这对学习的便利性毋庸置疑,但也会造成过分依赖教辅材料而忽略原著本身的学习。因此,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与积极的指导,解决其读原著的困难。

第二,读原著,需体悟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是现成的教条公式,而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因此,原原本本地研读经典不是找到现成的公式,而是重在抓住根本、把握要义,从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而为解决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提供助力。

第三,读原著,需联系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是为人们指明前进方向的“灯塔”。“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高校学生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善于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期待,也有困惑。灯塔长明,唯因其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以研究与解决中国问题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秉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通过结合我国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发展,引导学生知晓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不仅在于它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刻性,而且在于新时期它仍然闪烁真理的光辉,发挥着重大社会影响力和指导作用,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不断提供智慧和力量。

充分利用媒体宣传,营造著作阅读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对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高度重视。要营造好著作阅读的良好气氛,需要利用好媒体宣传效果。

第一,用好阅读平台,发好中国声音,培养受众。代表党和政府声音的主流媒体,具备其他媒体不具备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在全社会形成积极阅读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氛围离不开这些权威媒体的宣传与推广。现今各主流媒体均有“两微一端”,借由此平台加强对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引领受众养成阅读的习惯。

第二,创新表现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吸引扩大受众。利用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可以让高度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可人,抓人眼球。因此,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微平台的优势,创新研读原著话语内容和传播方式,遵循话语传播规律以及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把准时代脉搏,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进而凸显原著话语的时代感、吸引力和感召力,营造读原著的氛围。

优化制度设计,形成阅读引导机制

要切实提升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量与质,基础在于保证阅读资源供给,提供阅读条件。对于高校而言,更深层次的要求是进一步从制度层面对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形成良好引导。

第一,建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室,并构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网络学习平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在高校内多为全校公选课,实际学习中,公选课较难受到学生重视,对于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课程之外也难有可容纳较多学生共同研习的专业场所,难以获得专业的指导。建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室,构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网络学习平台,依实际情况配备专业老师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硕博研究生等为学生阅读及时答疑解惑,形成专业的阅读场所,打造线上线下结合,课上课下统一,导学自学互促的学习模式,为大学生阅读著作提供充足资源供给和条件,形成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氛围。

第二,提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在整个学生培养体系中的地位。目前,在高校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除思政专业外极少开设,对全校师生覆盖度不足,其课程地位亟需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同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或艺术类课程同样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每类课程都有最低选修学分的要求,从制度设计方面保障选课量。

第三,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有着创办刊物、出版著作、适时举办读书会与研究会等各种组织,以宣传党的主张与政策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一直被传承下来。2015年12月,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举办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推进会公布了首批入选“青马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的28所高校名单。之后,各高校基本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社等组织。对于此类专业性较强的社团除了积极支持其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红色经典遗址等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外,也可将阅读经典作为社团活动的一部分,对其成员所需阅读的经典书目有一定要求。

第四,完善党校培训机制,使入党积极分子得到较多的原著熏陶。各高校皆有专门的党校作为培养学生党员的规范组织。由于党课学习时间有限,党课培训多提出阅读原著要求,但多为推荐之意,少有考核检查机制。党校学员是为未来党员,应在党课学习中加强经典著作的研读,建立长效性的监督考核机制,以提高学员理论修养。

鼓励教师创新,点燃阅读激情

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关键性作用,通过新技术支撑,更好地完成知识传授,实现价值引领。

第一,夯实学理之基,实现价值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习理论解决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知识是载体,任何一门课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思政课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自己要研读经典,精通理论,有扎实的学理支撑,通过知识传授,让学生在老师的讲授中和带领下,感受经典的魅力、理论的力量,现实价值引领的目的。

第二,适时采用新技术,创新授课表达模式。经典著作深刻的学理性决定了其阅读的困难性与枯燥性,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引导或是讲授原著时积极转变形式。例如,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和赞誉。该节目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这对我们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方式大有启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精神瑰宝,如何让学生识宝、爱宝,教师在讲授原著时可以借鉴新颖的表达形式。如将讲台适当适时变成舞台,选取学生依文本合理发挥创作剧本,演绎历史情境,尝试着在文本和学生之间建立联结,拉近学生同原著本身的距离等。另外,微信公众平台上已有尝试的朗读经典的活动可进一步完善,借此形式也可逐步提升大学生研读经典的兴趣。

第三,增加原著学习的时数,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将思政课一部分内容合理加入原著的学习,使学生更明白理论的源头,接受原著的营养;考核方式方面,将所读原著原理的实际应用情况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并增加其权重。例如借由原著内含逻辑与原理解释回答时事政治,或以现实理论发展关照原著中的相关内容等,这样的学习建立在对原著真学真用的基础上,并形成制度的硬约束。

改变学生观念,参与融入传递经典

高校在提升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积极性,增加其阅读行为以及阅读有效性等方面已经进

行了长期的探索,如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组织读书会、专题讲座及报告会,以及借助特定纪念日开展征文活动等,形式多样,目的明确。高校的工作必须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改变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使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使广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第一,端正态度,正视原著。一般而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容深刻难懂,篇幅较大,读一本经典著作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端正态度即為有正视困难的觉悟与勇气。当然找到正确的研读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例如,读原著可作为竞争的一类,三两好友,几本原著,定下目标,互相激励,最先完成之人所获快感不逊于其他任何一种竞赛带来的欢愉。

第二,组建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讲团,在更大程度上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日常教育渠道。作为学生,适度参与这些宣讲工作意义巨大。一方面可对原著有更深的把握;另一方面在讲述过程中,为人师的满足与欣慰会大大加强学生自身的学术自信、理论自信,所学有用武之处,读原著也就有了切实的获得感。

第三,发挥学生党员、优秀团员的积极组织作用。按照党、团支部的工作规章,高校的学生党、团支部均需要定期定量的开展支部会议以及各类支部活动,将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纳入其中并常态化、固定化,真正使党、团支部活动落到实处、得到实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赵家祥.完整准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N].人民日报,2015-06-08.

[6]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N].学习时报,2010-10-25.

[7]佘双好,邢鹏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

[8]杨叶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性论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

[9]岳鹏.引导当代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新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8).

[10]贾晓晨.当代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引领
如何深入体现历史课的价值引领
突出效益导向,突出价值引领
多元文化中高校团组织发挥价值引领功能的策略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
“舌尖上”的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