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体现历史课的价值引领

2017-06-08 15:33郭秀琴
文教资料 2017年9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学习方法

郭秀琴

摘 要: 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之下,教育被增添了更多的功利化色彩,忽视了教育本身的价值和功能所在,在高考压力下的高中教育尤其如此。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运用为依托,反思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探寻历史教育真正的价值,以期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 历史探究 学习方法 价值引领

新课改已经推行很多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调核心素养的今天,学校教育功能在高考指挥棒下,在社会压力和竞争之下明显削弱,教育的真正目的和价值被淡化。德国著名文学家赫尔曼·黑塞提出:“人生的义务,并无其他。仅有的义务就是幸福,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而对于孩子的教育,人们则更多地把它看成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就要有回报,因此许多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分数和拿了多少证书,并不是以受教育者本身是否从教育中感受到幸福为出发点。高中教育可谓孩子们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因此备受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也因而给教育人为增添了更多的功利化色彩。高中历史课在学生和家长眼中尤其如此——对于准备学理科的同学来说,学历史是为了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仅此而已;对于文科学生而言,更关注的恐怕是历史成绩本身,而非思考学习历史能得到何种情感体验或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何种影响。這使得历史教师很茫然,不禁要问:教育的功能究竟是什么?历史课究竟要告诉学生什么?要教会学生什么?历史课的功能到底是什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定位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历史经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为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①。由此,不难看出学习历史知识只是历史学习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史为鉴,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拥有家国情怀等。因此,历史课的功能有待回归,也渴望回归。我在开展历史课中探究学习方法运用的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有如下思考:

首先,探究学习方法由老师的引导即“教”的部分和学生的“学”即学习方法实践运用两部分组成,无论从哪一层面讲,都有助于学生思维和精神的强化。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很通俗地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②基于这一认识,历史课堂教师不应仅仅关注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记住了多少知识点,而应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为出发点,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将这种学习方式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历史学科史料教学为依托,提供充分的多元化史料,有的放矢地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出恰当的适于不同阶段学生探究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史料中以不同角度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这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是在教师大量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对史料进行精选及根据学情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设计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是学生合作交流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将理论付诸实践丰富自身精神世界的过程;是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史学素养的过程,也是充分体会以史为鉴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历史课不是要“告诉”学生“干瘪”的历史,而是要让学生“感悟”“鲜活的血肉丰满”的历史;不仅是历史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育,帮助学生建立美丽的精神家园;不仅要培养有学识的人,更要培育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一代。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实践可以更好地发挥历史课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这是历史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在。

其次,探究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在课堂应用,还可以在课外开展。很多调查显示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这成为对高中历史教育最大的讽刺。因此,一线教师如何将历史课演绎得更生动、更能吸引学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充分利用和挖掘乡土资源,征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探究性学习,积极拓宽开展探究学习的途径。所有一切都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突出体现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这让历史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近社会和生活,更走近历史。让学生摆脱象牙塔的束缚,走近“社会”这个鲜活的大课堂,开阔眼界,拓展思维,获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受,并逐步树立“事事皆学问,时时都要学”的思想。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开展信息的查阅、甄别筛选及资料收集整理、数据统计等工作,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学科研究方法;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获得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得到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与社会的接触中获得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及合作共赢的初步体验,同时得到对研究对象认识上的全面提升。当然,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及历史学科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但在指导学生运用此类探究学习方法时,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原则:探究活动成果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成长,包括思维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这更能体现历史教育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更能体现历史是“社会”的历史,是“人”的历史,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而非空洞和虚无缥缈的,同时更能彰显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及其厚重的社会教育功能。

高中历史教材记录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主张“人非工具”,我想教师可以从教育层面重新解读这句话——学生不是学习的工具,而是思维和精神成长的主体;学生不是家长实现自身梦想和老师成就自我的工具,而是以自我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教育才是工具,是帮助学生成长和实现梦想的工具,是教会学生感受幸福、学会幸福的工具。“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在于用‘整体历史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简言之,就是‘服务人生。应该说,历史课程改革的取向也在于此。在谈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时,恐怕也要从根本上来看:历史教学应扎根于人性的沃土,紧密关切学生的人生,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③。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更关注受教育者本身,不仅是知识层面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心理和情感方面的成长。因此,历史教育应该有更多的人文关怀,而不应有太多的功利性。虽然有高考的压力,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是伴随学生的思维和精神成长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被动,他们充满好奇和活力,只是需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并提供学习材料、学习机会和时空上的充分保障,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的同时获得不一样的精神成长,把教学真正升华为服务学生终身的教育,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尝试和反思。

因此,在新课改的大潮面前,在教学一线的我们如何理解教育的深刻精神内涵,如何重新审视和定位教育,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深入体现历史课的价值引领,如何更好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注释:

①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2:27.

②李晓风.如何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有效性:浮华背后见真章[N].中国教育报,2007-3-23(第6版).

③任鹏杰.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7-3-23(第6版).

参考文献:

[1]刘大荣.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指导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2]杨敏.高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胡艳.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与实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6).

[4]尹良虎.浅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运用[J].文史,2010(03).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学习方法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心得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
“舌尖上”的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