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2017-03-21 15:14饶跃华
黑河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思品课堂价值引领社会实践

饶跃华

[摘要]价值观的引领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灵魂,培养学生怎样的价值观关系到学生今后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关系到社会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以初中思品课堂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品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就当前学科教学实际中存在的几种不良表现和传统教育手段的弊端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联系实践、丰富资源、情感体验、榜样示范四个“注重”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堂;价值引领;社会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性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特别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对初中生进行价值引领是思品课教学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德育任务。

一、对初中思品课堂价值观的基本定位

用怎样的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学生,关系到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基本定位和方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何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究其内容而言,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四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础。学生是未来国家和社会的主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建立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二、当前初中思品课堂价值引领的几种不良表象

就目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现状来说,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明显被弱化,广大教师的注意力基本集中于考点的强化和解题能力的培养上面,忽视了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应享有的得到指导、帮助和感化的权利。于是,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上呈现出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和道德认识,但缺乏明显的道德行为

学生知道基本的道德要求,具备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这些仅停留在认识层面,缺乏对行为引导的落实,于是往往是明理但不导行,比如知道不能乱扔垃圾,但往往在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下随手乱扔垃圾;知道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孝敬父母,但往往以各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等等。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问题,又有家长不重视的问题,许多的道德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引导和巩固的结果。

2.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五爱”思想,但不能成为指导自己成长的真正动力

教师教育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读好书、做好人,要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然而,学生读书的理由往往都是为了将来有好工作、好收入和稳定的生活,虽然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与我们的教育方向相背而驰。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结果?可以说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能衣食无忧;同时,权力和财富在很多时候标志着一个人的成功,人们往往因金钱迷了双眼。

3.自我价值过重,社会价值和国家意识明显淡薄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父母的溺爱使孩子思考问题时更多地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所做的事情首先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怎样才能对自己更有利,这样的思想容易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一思维方式的发展势必引导其今后将个人责任摆在首位,国家社会责任被淡化甚至被忽视,这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价值引领的缺陷所暴露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对个人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是长期的。初中阶段的可塑性非常强,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引领,是思品课堂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对初中思品课堂加强价值引领的思考

思品课程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是学生价值观引领的重要途径,现行初中思品教材安排了大量的相关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内容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中方式方法的简单化是问题之一,有以下具体表现:一是讲道理。结合教材内容,非常直白地告诉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提升怎样的思想认识,期望通过强制性说教来强化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意识。二是举例子。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教师有时会围绕教学内容列举社会典型事例以增强说服力,教材中的事例长期不变,缺少时代气息,远离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是那么的崇高而遥不可及,对学生的触动不是很强烈,也就不能产生情感共鸣。这两种常用的方法显得过于单薄,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联系社会实践

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必须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才能变得更加丰满,才更具有教育意义。例如,“乐于助人、服务社会”是学生应该树立的社会价值观之一,苏教版七上第六课设有“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内容,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曾经帮助他人的典型事例,交流自己在帮助他人过程中的感受,既强化了自身的认识,又让学生知道榜样就在身边;也可以结合诸如“老人摔倒该不该扶”“保钓行动”“天价大虾”等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提高认识,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2.注重丰富课程资源

仅仅依靠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比较单薄,无法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我们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源、社区资源和校园资源,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教师为其创设的情境之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苏教版八上第四课设有《孝敬父母》内容,教学时可以引入学生自身的典型事例、周边社区的典型个案和相关视频材料等。如引入邹越教授《让生命充满爱——感恩父母》,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想起自己的父母,感触很深,继而通过自我反思环节明理,在明理中导行。

3.注重强化情感体验

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情境体验非常重要,体验的过程就是亲身感受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更是《初中思品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以团结互助为荣”是“八荣八耻”内容之一,苏教版在七上第九课《众人划桨开大船》设有相关内容。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以下课堂导入方式: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讲台,要求他折断一根筷子。

学生:轻松折断筷子。

教师:请这名学生双手紧握十根筷子,并将其折断。

学生:使出所有力气,未能折断。

学生:谈感想。

教师:导入主题——团结就是力量,要珍视集体团结。

虽然这种方式很平淡,但很直接,它注重的是体验,通过有生命意义的体验活动和生命阅历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在体验中感悟生活的道理,强调了原生态情境下的教育意义。

4.注重正面榜样示范

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再到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正能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价值观的引领既要澄清认识,加强教育疏导,利用鲜活的现实事例从正面加强引导,以积聚正能量;更要注重实践,把课堂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献爱心活动、学雷锋活动、义務劳动等,在活动中升华情感,传递正能量。

总之,价值观的引领是思品课堂的灵魂,是实现思品学科德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当然,教无定法,其教育教学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思品教师不断摸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宋惠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思品课堂价值引领社会实践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培养初中学生思品课堂学习兴趣的经验与思考
思品课堂怎样不让学生“跑龙套”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