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伟
[摘要]改革开放精神是40年改革开放实践铸就的活的理念。它包括四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即自我革命破樊篱、自强不息谋复兴、合作共赢行大道、求真务实永创新。这四个方面分别继承了刚健日新、以人为本、和合共荣、知行合一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自我革命;自强不息;合作共赢;求真务实;民族精神
伟大的实践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不断孕育出更加伟大的创造。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华儿女风雨同舟、披荆斩棘、不断砥砺奋进的40年,是感天动地、气壮山河、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40年,是栉风沐雨、艰苦卓绝、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阶段的4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精神是知道自己本身的活的理念。它是思维与意志、观念与现实、知与行的统一体。离开了把思维或观念转化为特定现实的意志和行动,精神就成为了空洞的幻想;离开了普遍的思维或观念,精神就成了盲目的冲动和欲望。对于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破樊篱、谋复兴、行大道、永创新四个维度的统一体。
改革开放是从突破种种樊篱开始的,既有思想认识上的樊篱,也有体制机制上的樊篱,既有习惯势力的樊篱,也有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的条条框框。
勇于自我革命,首先是破除思想上的迷信和僵化。思想是自觉行动的先导。思想僵化,不敢开动脑筋想问题,人们必然就会迷信本本和教条。客观世界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思想僵化而停止不前。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情、党情、国情和世情会督促人们去改变自己的思想。有的人能见微知著,主动革除思想上的樊篱,使主观世界与客观事实相符;有的人固守过时的观念,仿佛只要自己的观念不变,世界就不会变。对于僵化迷信的脑筋,客观事实会以铁一般的规律为自己开辟道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改革开放的前奏,也是共产党人勇于破除思想樊篱的典范之一。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家庭联产承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国两制、“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这都是解放思想的杰作。
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是想出来的,而是革出来的。不诉诸行动的思想不是真正的思想,而是虚弱无力的空想。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集中体现在各项实实在在的改革行动之中。改革开放40年,党和政府落实的改革措施无数,仅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就推出了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破除了生产关系中跟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革除了上层建筑中跟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整体面貌。
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还集中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各个方面。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艰苦历程。共产党人将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理念化为坚定的行动,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断推进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有方向,革故鼎新有尺度。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自我革命绝不是只要革除已有的东西就是好的,只有符合既定方向的改革才是好的。“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离开了这个根本尺度,改革就有可能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自强不息谋复兴
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始终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而革自己的命最难。共产党人领导的改革开放大业恰好做了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停息地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勇拼搏,这是改革开放精神的核心追求。
自强不息谋复兴的精神,首先体现在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邓小平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40年来共产党人不但这样说,而且切实地这样做,全面推进幼有所学、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大幅提升。
自強不息谋复兴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追赶意识。为人民谋幸福的过程也就是在为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背后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近代以来我们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我们真切地感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困苦。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就有了希望;自从新中国成立,挨打的局面就一去不复返;自从有了改革开放,大踏步赶上时代就有了重要法宝。今天,我们梦想成真并赶上时代的愿望已越来越接近实现。
自强不息谋复兴体现了我们党志不改、道不变的钢铁意志。没有坚定的意志,无论多么美好的愿望,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离开了坚定的意志,无论多么深重的忧思,都只是永不发绿的枯叶。改革开放40年,我们党带领人民“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成功地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们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开放大道。
合作共赢的开放局面体现了相互尊重的精神。国际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正如个人之间的交往一样,首先是要相互尊重,我们对外的一切交往,最终也必然落实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受到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40年的开放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逐步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尊重他国的主权和人民的生活方式,决不干涉他国内政,决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无论大小强弱,所有国家一律平等相待。因此,我们在国际上的朋友越来越多,支持中国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合作共赢的开放实践体现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精神。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的事情,我们过去没做、现在没做,将来也不会做,但我们也决不会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坚定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我们长期对外开放实践的一根精神支柱。
合作共赢的开放实践体现了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共同体精神。经济全球化已经将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离开国际社会大家庭而独自发展。对中国人民而言,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已经一去不复返。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各种国际会议,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这都以国际公认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我们所追求的共同体精神。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开放的历程也就是勇于创新的历程,改革开放无尽头,开拓创新无止境。我们勇敢地推进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永不停息地创新是改革开放最鲜明的精神烙印。
创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的求真精神。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凡是有利于增进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事情、有利于增强执政党领导能力的事情,我们都勇敢地试,发现问题后坚定地改。这一切都是以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为前提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认识论基础。
创新体现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的精神。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了小康富裕,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切都离不开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可以说,没有1978年小岗村的“红手印”,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就难以拉开,至少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会推迟一段时间。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不可能迸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创新体现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知行合一是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40年来我们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将各项改革开放措施落到实处,蹄疾步稳地干成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谱写了改革开放的宏伟乐章。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变革和开放的精神,改革开放继承了我们传统的民族精神,同时也丰富了民族精神,给民族精神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
自我革命破樊篱的精神,继承和丰富了“刚健日新”的民族精神。《诗经·大雅·文王》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说,周虽是一个古老的邦国,但是它禀受的天命却是新的。但人们通常的理解是说,周虽古老,但它的使命却在于革新。在此之前,商汤的《盘铭》上就刻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见刚健日新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历史上诸多的社会改革运动,正是对这种民族精神的继承。历史上的改革不同于当代改革的关键之处在于,当代的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增进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的改革。
自强不息谋复兴的精神,继承和丰富了“以人为本”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继承了传统的刚健有为的精神。但共产党人的有为,主要不是指为了自己而奋发有为,主要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就继承了传统的“以人为本”的民族精神。《尚书》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管仲则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以人为本”的当代实践。民族伟大复兴正是通过为人民谋幸福而实现的。
合作共赢行大道的精神,继承和丰富了传统的“和合”精神。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篇》),主张“协和万邦”(《尚书·虞书·尧典》),“和衷共济”(《尚书·虞书·皋陶谟》),“四海一家”(《荀子·议兵》)。这种“和合”的理念跟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是一脉相承的;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也正是“天下为公”的思想在当代的发展和落实。
求真务实永创新的精神,继承和丰富了“知行合一”的民族精神。王阳明讲:“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传习录》)。改革开放正是秉持了这种知行合一的观念,才使得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离开了知行合一,我们就难以避免这样的荒诞,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