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平
摘 要:聋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尤其是聋生心理问题,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聋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将会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老师要针对教育对象,分析出诱发其心理问题的直接的、间接的原因,采取可行措施预防聋生不良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能运用有效方法诊断并转变聋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一是要以人为本,转变与人观念;二是抓住教材,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三是经常和家长联系,了解聋生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聋生;心理缺陷;尊重;现实生活;家庭教;思维认知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们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也产生一种心理问题,并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也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主要内容来抓。聋生由于耳朵听不见,往往存在自我认同感差、自我控制能力低、情绪困扰等不良心理。听力的残疾,较正常学生的信息量会少得多,交流中会遇到很多障碍,会产生不自信,自悲,焦虑等的心理问题。这就使得聋生自我调整的周期相对要延长,适应环境的难度也会更大。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应该面向全体聋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全体聋生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考虑大多数聋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问题来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创造条件让多数聋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表现为对社会,人生持淡漠对立的态度;对老师家长持怀疑排斥的态度;对同学伙伴持猜疑嫉妒的态度等。因而对聋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便成为聋生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一、尊重聋生
尊重,就是尊重聋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聋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聋生因其自身的残疾更需要尊重,因此对聋生讲尊重是心理辅导教师的起码原则,是理解学生的前提,辅导聋生的基础.理解聋生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从聋生的立场,观点去看待事物,了解聋生的内心世界.聋生有正常学生的一般年龄特点,但他们的知识及对新事物的理解力往往就滞后于正常学生了,所以他们的内心较正常学生更敏感也更复杂,教师必须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学会尊重与理解聋生.辅导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聋生,无条件地关怀与接纳聋生,还要承认聋生的抉择能力和做决定的权利并且尊重聋生的选择.教师只提供资料与建议,并使聋生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与理解,聋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关心自己的荣誉,体验做人的尊严感.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真诚地和老师交流这样师生之间确立了信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势必会提高。
二、重视聋生强烈的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在聋学生中很常见,共同的性格特征有:孤僻、嫉妒、盲目自大、喜欢表扬、记恨批评,还伴有强烈的报复心。如果这种嫉妒心理不及时矫正,一旦发展严重,就会走进误区,变成一种心理障碍,成为妨碍聋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隐患,具有很大危害性。对聋生的嫉妒心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寻找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针对问题,强化教育予以控制或消除。老师要帮助聋生正确看待自身产生的嫉妒心理,调整情绪稳定心态,把嫉妒心理变成一种行为的内部驱动来推动自己的进取心,通过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将嫉妒心理转达化为竞争意识。另外,克服和预防嫉妒的理想办法是正确地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与健全人不同,残疾学生自我意识差,而且性格内向,心理素质差,对自己缺乏信心。所以我们在教育中必须把学生从“我是残疾人”“可怜人”这种自卑和不平衡的心态中引导出来,建立和增强聋孩子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残疾人生存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情绪
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是一个人内心体验的流露,它反映一个人的心境,体现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的态度。比如,聋生由于生理上的残疾,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障碍,存在着自卑心理,有的孩子不喜欢表现自己,而是习惯把自己的情感和才能封闭起来,就像蚕躲在自作的茧中以求安全;有的孩子脾气浮燥,喜欢用惹事生非来引起教师的注意;而有的孩子又敏感脆弱,表现出盲目的自尊等。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恰当地诱导,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活动,强化学生健康的行为方式。让他们自己觉得好好学习以后,一样也会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这样他们的心情舒畅、积极乐观、努力消除身体缺陷的思想,让轻松愉快伴随着自己的人生。
四、 培养聋生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和睦相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的一个具体的表现,也是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具体体现。聋生由于生理缺陷,导致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存在着困难。不少聋生不知道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他们可能只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和同学发生矛盾,也可能因为一句话就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他们常常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顾及自己的需要,却忽视了别人也有同样的需要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多开展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游戏。比如“火车赛跑、集体过障碍物”等,通过实践活动,达到教育学生与人和睦相处,团结一致。从而教育学生建立人与人平等的人际交往意识,并且需要有恰当的人际交往方式,尊重别人,相信别人,和别人交往时要礼貌和友善等。
五、培养聋生走出社会
聋生由于缺陷补偿作用,在一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技能。在教学中,让他们懂得长期就业才叫就业,应该树立有事做,才有收入。要正确面对自己的生理缺陷,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还要学会与正常人交往,做到不自卑,不抵触,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到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许多坎坷挫折,要有积极乐观、宽容之心来对待别人,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培养聋生积极进取,勇敢拼搏的精神,树立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心。
总之,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个多层次,需要长期坚持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等原则。与教育学中所讲因材施教的道理相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对某个聋人进行心理辅导都必须承认他的个体差异,对其实行个别化对待,针对每个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辅导策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将各种策略最优化结合,争取最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在了解聋生共性的基础上了解聋生的个别性,如他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环境,致残原因,伤残程度等,对其个别性了解后,就要对不同的聋生实行区别对待.在心理辅导中不存在适用于每个聋生的,一成不变的辅导策略,教师要把每个聋生看作不可重复的独特个体,根据他的具体问题和特征采用最适当的辅导策略,以增强心理健康效果.要始终把这项工作长久深入地开展下去。从聋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小事做起,尽量使每一位聋生在心理方面都能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陈岩.绘本在听障儿童言语康复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29(07):103-107.
[2]白淑敬.论心理健康教育在聋校教学中的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40.
[3]赵润平.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22(02):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