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佳红
摘要:在2015年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就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从此,核心素养的大背景就一直存在且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而最近又在新一轮课改的提出下,提到了要在初中诗词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诗词教学展开探讨,并为初中诗词教学的发展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诗词;教学探析
引言:
在新的时代面貌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各个学科教学任务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发展核心素养已然是势在必行。因此,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诗词教学要如何发展,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初中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文化水平的欠缺
一直处于教学中主导位置的教师,往往是决定诗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绝大部分的诗词教学中,大多教师自身文化水平的欠缺是导致初中诗词教学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成果。一方面,他们对于诗词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因此在上课讲解时,讲的不够深入,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诗词鉴赏的表面,那么学生学的效果也是停留在表面。另一方面,教师对诗词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他们的认知里,诗词教学就如同平时课文讲解一样,只要带领大家读一遍,然后大概讲一下内容以及诗人抒发的感情等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下,诗词教学的实效性的确需要提高。
(二)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由于受传统教学“教师主导教学全过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在不断发展的时代和提倡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早已与这个时代脱节。当教师将自己的主导位置扩大化的同时,直接影响的是学生主体性的逐步丧失。进而使呈现的教学课堂氛围一直都是死气沉沉,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自主展现的机会少之又少。长期下来,在单一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致无法有效的提起来,从而会普遍的出现“逃避诗词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不良现象,甚至还会出现厌学心理,这无论是从诗词教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具有不良的影响和消极的作用。
(三)学生自身对古诗词理解不足
再从学生自身说起,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力往往很关键。然而通过对他们的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学生自身对古诗词的学习观念有很大问题,他们无法正常理解诗人写作诗词的这一行为,无法理解诗词的格式、韵律等,因此他们会在诗词教学中无法能够顺利走近诗词的意境中。还有部分学生对诗词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也不够,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是诗,什么是词,最后在教师和学习的压力下只能通过抄写笔记、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机械化的记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理解在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如果理解不够,那么后面的学习会更有难度,这也是现在初中诗词教学质量久久不能提升的一个原因。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诗词教学中的实践
(一)诗词教学应注重学科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历来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而这种人文素养在教学中主要都是通过“以人为本”的核心,不断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价值。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诗词教学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从诗词的字词运用和情感表达,无论它是属于抒情类的创作作品,还是属于写实性的创作作品,都要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对人的注重,体现对人的价值观念的升华。比如杜甫的《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和《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诗词表达的对故乡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又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诗所表达的对国家深沉且愿为国家奉献自己一生的壮志情怀。教师在为学生传递深刻而又强烈的思想情感的时候,需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来感染学生的情感树立,来引导学生正确情感价值的培育。
(二)诗词教学应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理念的创新。一方面,教师要主动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来代替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模式中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可以创设教学情景,增添教学活动的趣味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走近一个轻松而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进而激发出学生对于诗词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以信息化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大数据时代,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诗词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中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来使教学模式更具多样化。并且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和学习知识内容,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下更加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诗词。另一方面,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比如,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国家和教育局针对诗词教育方面的相关政策方针的变化,并根据其来及时调整和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另外,作为各个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创新一直都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首要措施。因此,教师要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来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入手,不断探索出既适合自己教学方法有适应学生学习能力特征的新型特点。
(三)诗词教学应深入理解古人的情怀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起小学对于诗词的简单理解,初中的诗词教学更要上升一个层次,这就体现在学生对于诗词中古人情怀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从诗词的修辞方法和情感抒发等基础知识来进入到古人的世界,体验古人的那种深沉而又丰富的情怀。比如,要让学生掌握诗词中一些修辞方法的理解,如比喻、拟人、拟物等,以此来感受诗人的诗词魅力,进一步掌握诗词的基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景,对于不同诗词所营造出的氛围,将它扩大化,让它真实的再现在学生的眼前。如对一些诗词中的意象,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将它展现出来,可以加一些相符的音乐作为情景的背景音乐,用音乐来感染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可以用舞台剧的方式来表现出杜甫或者李白坎坷的一生,在表演时可以引入诗人的诗词,并且注重服装道具和舞台画面的建设,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冲击下,真切的感受到诗词中古人的情怀,感受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人文风貌,进而可以增强学生对诗词情感和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
结束语:
在推进新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下,初中诗词教学活动应始終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诗词教学质量为终极目的。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优秀的古诗词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即使时代在不同的变化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依旧需要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因此初中诗词教学就担起了这个重任,使得小学生在核心素养的推进下意识到诗词的重要性,感受诗词的魅力,进而激发出学习诗词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黄碧琦.浅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47-48.
[2]张守英.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矫艳. 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8.
[4]沈光国.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6(14):49-50.
[5]王锦成.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2016(32):49.
[6]侯香香.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7]甄书青.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看法[J]. 学周刊,2017(18):216-217.
[8]黎英强.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A].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C].:,2018:5.